|||
吕乃基
时下,“错配”,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
先是银行的钱错配。不是没有钱,而是用错了时间和地点,用到了理财产品、房地产和信托。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渴望甘霖。
土地错配。土地不同于钱财会增长,而是限定在960万平方公里,所以有“红线”一说。如此金贵的土地,被“配到”别墅,甚至高尔夫。
博主在某处还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时尚杂志是一群月薪八千的编辑,告诉一群月薪三千的读者,月收入三万的人怎么花钱。中国的广告是一群每天加班的广告人,告诉买不起房子的人,应该像首富一样享受生活。中国的大学辅导员是一群整天感慨人生失败的教育人,告诉被12年应试教育摧残的呆若木鸡大一新生,怎么做才会成功。
不知这是否也是一种错配?
各位还可以举例说明,甚至对号入座。
博主想问:
错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失衡。虽然如此,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错配”。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错配?
为什么会发生错配?其中有无中国特色?
怎样修复、解决错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