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色七、密友(confidante)
导师还是一位密友,研究生可以向其倾诉心事,这些话永远是俩人之间的秘密。做导师,与其说是一件动脑的事儿,还不如说是一件“动心”的事。这是一种以信任为基础的双向关系—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粘在一起,不会支离破碎。导师的坚定、可靠、正直、言行一致,赢得了研究生的信任,并且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信任。
对于研究生的发展,导师的关键作用是助其实现一个梦想。年轻人的梦,是个人的神话,是想象中的戏剧,自己就是其中的核心角色。导师让研究生确信这是真的,助其融入一个新的世界,最终让梦想成真。做导师,有时还会像家长,但这与为人父母是大不相同的。导师与研究生毕竟还是同行。导师在研究生成长过程中,是一位过渡性人物。导师的任务是要解放研究生,而不是去过度地保护他们。父母也许能够发挥导师的某些作用,但他(或她)不可能担任主要的导师角色,因为家长与子女在成年之前有着太密切的联系。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必须保持客观无私,不可让人看出有所偏向(favoritism)。导师不但给予表扬,还会指出不足。批评研究生时,导师针对的是行为,而不是个人。尤为重要的是,批评要有所指;糊里糊涂的批评,糊里糊涂的表扬,都不会令人受益。导师拿着一面镜子,让研究生看到自己在成长。
研究生对导师,有尊敬、崇拜、感激;但也会有低下(自卑)、威胁、嫉妒、甚至怨恨。一个笨拙的新手,一个欺骗导师的人,一颗正在升起的将要超过导师的新星,研究生会在这些认识和信念之间摇摆不定。从刚开始的“低声下气”,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个与导师同等的人,这种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朋友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也有可能以苦痛而告终。这或许是因为导师不好。或许是研究生忘恩负义。“人喜欢报怨而不愿意报恩;因为感激是一种负担,而报复会带来快乐。”
Tobin医生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这一富有人情味的描述,颇出乎我的意料。这多么像我们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但又不是我们理解的师道尊严。而其最后一段,则更像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境况。
我自己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都比我年长四十多岁,我也一直把他们视为自己的父辈。当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人当上了导师,与学生的年龄差别就没有那么大,自是不敢拿长者的架子的。那一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话,也实实不敢承受。只是想到他们拜你为师,不尽责是万万不该的。
“家长与子女在成年之前有着太密切的联系”,这句话大概是指,父母面前孩子永远长不大。导师爱护学生,还是要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工作环境中人事关系的处理。导师要做到不偏向自己的学生,尤其是让人看起来不偏向,实属不易;因为固有的看法是,你不可能不偏心。对学生的成绩,不要吝啬表扬;但对于不足或错误,也不可迁就。只要做到就事论事,不做人身攻击就好。
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两人的本意都是朝好处想,往好处做。但摩擦是难免的,只要局限在“就事论事”,一般并无大碍。师徒反目的例子并不鲜见,如何看待这个糟糕而苦痛的局面,还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谁是谁非,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实难了断。有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也许谁都有不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