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教学是老师的生命线

已有 4694 次阅读 2014-12-4 09:4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作为高校教师,我始终认为教学比科研重要。

有空时,我专门就此问题写个较长的博文。

欢迎大家留言并讨论。


刚才看到有老师把上述三条评价为“梨花体”,我感觉很欣慰。我这样的论述显然还不如我女儿的作文呢。

既然我认为教学比科研重要,与之相对应的就有:1 科研比教学重要;2 科研与教学同样重要。

我作为北航基层教师有8年时间了,期间经历还算丰富。我科研和教学同样在“搞”,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前4年科研与教学时间分配比为6/4,如果算上业余时间,可能应超过7/3,也就是科研更用心些。由于是在科研团队里“干活”,做了很多方向,只能说小有“成就感”。而教学方面,我在讲授《工程热力学》和《气液两相流》,以及担任本科班主任方面(获北航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获得了很高的“价值”满足感。但是渐渐地问题来了,在各种因素下(后来觉得原因很多),学校给一个“警告”,让我1年内去找工作,也就意味着我将“丢饭碗”,当时院长找我谈话是非常严厉,说是我被学校判了“死缓”。

有1-2年内,我心理压力很大,本来博士读得时间就长,与别的年轻教师相比,我算是“中年”教师,职称升迁希望越来越渺茫,又面临丢饭碗的危险,孩子也一天天大了,还没有住房,等等,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让我怀疑自己留在高校的人生定位是否出问题了?

当时,支撑我坚持不走的原因是我的学生们,是教学。我决定先把我带的本科班学生本科毕业了再说。我坚持到现在很不容易,而且职称还是讲师。

这2-3年,我经过调整,心态放开了。调整了教学与科研的精力分配,尽量两者基本平衡(但我不认为科研就比教学重要,或者同等重要)。我自己也开始“独立地”在搞“科研”,研究思路也更加深入和开阔,并坚持着我自己这十多年来一直努力的两个基础方向,虽然还没获得什么“有价值的”经费支持,也没有什么“一鸣惊人”的文章发表,但我自己私人科研笔记里,已经有了好几项突破性的进展。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申请并开设了校公共选修课《动力技术》,涵盖了天上、陆上和水上的主流动力系统。这是让自己颇感自豪的事情。

我的科研与教学也建立了直接的联系,“教”与“研”相互支撑,紧密配合,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我说教学是老师的生命线,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过分,对别人我不“代表”。


经过不算长的教学经历,我体会到:“讲课容易”,“讲好很难”,培养好“高等人才”更难;编本教材不太难,写本有特色的教学用专著非常不易。当然,同样道理,写篇paper不太难,发表篇能让自己满意的研究论文很难,能为学科发展贡献点有学术价值的东西,可以说是只能“顺其自然”。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不是,被埋没也很正常。某种角度上来说,教学工作比科研更难,因为它是与人打交道,不是说你努力付出了就会有收获,有时候走了弯路,更是无法弥补。比如,看到有些大学生退学,假如你自己是这个学生家长,哪是什么心情?孩子能来北航上学,每个家长都容易,没拿到学位就走了,毕竟是失落的,即使将来孩子成就如比尔,也是一个肄业生啊!产生了100%的挫折式教育。


(抽空再修改2014-12-4,希望让人看着不再那么梨花体)

我看了大家的评论,再结合自身的经历,说明:目前国内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大领导们在开会时强调教学,但没有实际政策贯彻,也就成了形式。真是积习难改啊!当然,也有赞同我的看法的,反对者也可以说我们“积习难改”,人各有志不必强求。教学是否努力,学生们会有体会的,不是教师自己说了算,也不是领导说了算,努力培养好人才应是教师的职责。有人认为:大学生教与不教都一样。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哪个家长愿意把孩子送给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学校?

我们重视教学,并不代表我们就不搞科研,相反我们的科研还要搞好,而且也一定能搞好。我还认为文章、基金、专著只是科研成绩的一些表现形式,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核心内容,我把现在的科研比喻为“点文章数(包括被引用数),点钱数”,看来是没错的。当然,这是另外一方面的话题。(2014-12-5补充)


夜深了,已经到了凌晨十分,睡不着,起床工作一会儿,顺便再随便“侃侃”。

我再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我带了个本科毕业设计,他曾经在大学一二年级拿了国家奖学金,但是大三因为某种原因开始不学习了,修学一年,毕设分配给我。我找了他很多次,才见到人,第一面他就说要退学。我很诧异,并与院领导、辅导员等沟通,还是决定尽量“挽救”他。根据我的经验和能力(我带的本科班全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5人一次读研,另外一名作为优秀毕业生去了某航天研究所工作,总人数26人),我当时觉得自信,认为可以做到。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有心理问题,他就是不想要这个学位了。虽然,我们感觉非常遗憾,他的母亲也多次打电话表达她的期盼,但是的确大家都尽力了(包括他母亲)。这个事情触动我深入研究。我们的教学出什么问题了?经过长时间调研和思考,我认为我的教育没有问题,这是正常现象。

   有学者认为大学里面,有5%的学生不用教,他们都是优秀者;有5%的学生不用教,他们肯定是被淘汰对象;另外90%需要老师的培养。我赞同这个学者的观点。我还认为,大学里,有5%的教师不用管理,他们也会成为优秀的教育家;有5%的教师根本就不配从事教职,他们是投错了行的“人才”;另外90%的教师需要引导和政策鼓励,他们可能会成为合格以上的教育工作者。实际上,目前我国风气在使教师这个队伍分化,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两头的人才都在增加,中间层在减少,尤其是不合格的教师增加,是个灾难性的变化,因为他们往往还在高校里“混”的不错,有“钱”,有“权”,科研也搞的“好”。但是,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了,带坏了整个教学风气。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不必强求。个人的力量也很有限,我也不做“拯救”者,我只求问心无愧,无欲则刚,顺其自然。

我还是认为:在大学里,面对本科生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教学比科研更重要。科研是大学老师的生命线是个伪问题,说是大学里“学官”、“学霸”、“牛人”、“牛粪”、“研究人员”等等的生命线,我不反对。

(2014-12-6凌晨补充)

我自认为我这个博文为“修补体”,我就接着再“修补修补”。

教学和教育是不同的范畴,有人被封为“教育家”,但我没听说过谁被封为“教学家”。高校的专职教师,主要有两种工作:教学和科研。有很多“学官”,在填表时也是填“兼任”。前两年,有人建议大学校长就不要再兼任“教学”和“科研”了,沸腾了一阵子,我看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我查了一下,教育部表彰的高校教学成果奖,我看到的多数都是“学官”或者“学官”领衔,真正的一线教师要么放在“学官”之后,要么根本就没“贡献”。我们常听说,学而优则士。我认为高校的实情演变成了,“研而优则教获奖”。我虽然不好评论别人的科研是否优,但我不认为科研搞得好的人,教学就好,或者说教学就能搞好。反之,当然教学工作搞得好的人,科研不一定能搞好,也不能说就一定不好。二者都好很难,大家都清楚,因为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现在高校的风气是:无论你在教学上多么努力,也不被别人当成回事,尤其是“学官”,实际上就是努力了也不见得有什么成效呢?这也许是有的人不赞同我的观点的重要原因吧。


按照“诛心论”的观点,自己不行,也就认为别人也不行,这跟武大郎卖烧饼是异曲同工。我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作为一线教学的高校教师,教学对我们来说比科研重要,而且也值得重视。


(2014-12-7,修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71524-848361.html

上一篇:我如何面对负面和正面的评论
下一篇:《工程热力学》教学体会(0)
收藏 IP: 114.243.134.*| 热度|

3 张骥 曾泳春 刘建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