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乐观豁达的吴文达老师
王振东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4级要学的各门功课中,以数学分析的课时最多,共上4个学期,每周8个学时。4学时听程民德教授讲大课,4学时是分9个小班上习题课,每周还有几个晚上答疑。担任习题课和答疑的年轻老师是吴文达、董怀允、徐翠薇、陈永和,他们分别上各小班习题课,还轮流在晚上为我们答疑。我一年级在八班,二年级在七班,是徐翠薇老师上习题课。但晚上去答疑时也会遇到是吴文达老师值班。那时程民德先生经常直接在大课的黑板上布置做(原苏联)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折习题集》(当时只有俄文原版书)上的习题,我有时拿着俄文版吉米多维奇的习题集上不会做的题,在答疑时去问吴文达老师,总会得到很好的启发和引导,这是我对吴文达老师最早的印象。
我1958年北大毕业后一直在京外的学校任教,再次见到吴文达老师时,己是1988年5月初的毕业30年聚会了,以后的几次年级大聚会和几次京津同学的聚会也都见到了吴老师。
我们这个年级,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饱经苦难又极富成绩的年级,用王选同学的话说,是“右派最多、院士最多的年级”。级主任丁石孙老师1994年聚会时在《给五四级同学的信》中说:“在40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当然不尽如人意。大家见面时,会产生各种想法,这是自然的。我建议你们每个人都多想点高兴的事。能够再聚在一起,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幸福。”1998年5月迎来了北大的百年校庆纪念日,在1998年5月2日的数力系五四级聚会上,凤凰卫视来拍了年级聚会的情况,还在凤凰台的新闻中播放了题为“六十岁人聚会”的报道。吴老师在这次聚会上讲话时,引用了宋朝的“吴门和尚”诗:
春有百花夏有风,秋有凉月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他乐观又风趣地对“闲事”给了一个“定义”,让大家不要再去想过去不愉快的事,使同学们在哈哈大笑中,体会到了聚会的好时节。听说他在北大的“运动”中也挨过整,而又能这样乐观豁达,并且以乐观精神来感染学生,实在太不容易了。
2004年4月入学50年聚会时,同学们决定编印《五十年情怀》(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一九五四级入学五十年纪念册),吴老师又为纪念册写了一段话:
“五十年前我们偶然走到一起,这次能再度相聚,真不容易,
我怀念不幸过早的离开我们的伙件,董怀允、沈立、董绪
清等等,我们都进入了“头如雪”的状态,愿我们仍然
“气如云”、力争健康长寿,再次相聚。
吴文达2004、4、21”
2008年4月22日京津同学在北大数学学院聚会时,还看到吴文达老师与丁石孙老师、程庆民老师坐在主席台上,并谈笑风生地给大家讲了话。正当期望再有机会聆听吴老师的教诲时,2009年2月7日却在武际可同学的电子邮件中得知吴文达老师逝世,真让人不敢相信。马上又打电话去问李旺尧同学,才知道了吴老师患病离去的具体情况。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随着乐观豁达的吴文达老师驾鹤西去,教我们“数学分折”课的5位老师都先后走了,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会永远怀念将我们领进数学、力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老师们!
(附吴文达教授简介:
吴文达教授(1929—2009),195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数学系,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数学家。1955年与徐献瑜、胡祖炽、杨芙清等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组建了计算数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中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曾担任北京市计算中心主任,北京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他热爱数学热爱计算,是我国最早意识到符号计算重要意义并积极推进这一学科方向稳步发展的学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符号和数值混合计算的先驱者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和吴文俊、程民德院士等一起积极策划和参与了国家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与“数学机械化研究及其应用”。1990年受吴文俊院士之邀,担任新组建的中科院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中心的日常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5890-233227.html
上一篇:
对大学排行榜的质疑下一篇:
排云结阵南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