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三分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ocj Taylor & Francis集团 高级副总裁,向科学家致敬。

博文

学术不端,当心无意触雷

已有 5172 次阅读 2010-1-15 13:4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不端, Ethics, 出版道德规范

关于国内学术不端的话题和事件有点像是海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井冈山大学两位讲师造假事件又引发了一波,Lancet和Nature先后发表了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评论。这种有意为之的学术不端行为,毫无疑问是应该绝对禁止的,应该进行零容忍。然而,也有一些情形是作者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不妥,但实际上也是不合规范的,有时这种无意"触雷”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到那时只能令人扼腕叹息了。

 比如:某篇英文论文中的数据完全是作者完成且真实的,但或引言或方法或结论中的文字是全部或部分抄(改)自别的英文文章的。通常的原因是作者的母语不是英语,为了让自己的论文的英文更地道,再加上有些作者可能会认为反正是同类研究,研究背景或方法也确实都差不多,只要实验数据是真实的就可以了。王志明老师前几天就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似乎这种情况在中国或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的作者中比较多,我所管理的期刊中有一本医学类的新刊,去年采用了CrossCheck对所有投稿先进行检查,结果在某段时间的13篇投稿中,有6篇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问题。其中有一个研究组先后发表了几篇文章,实验背景和方法是完全一样的,但各次实验的数据和分析是由组内不同的资历较浅的作者完成,后发表的文章却没有对前面的文章进行引用。

 别一种情况是文章先以中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稍后再翻译成英文发表在英文期刊上,这时一定要在英文版本中清楚的说明该文是由中文文章翻译而来的。现实中,似乎有些作者会忘记这一点,甚至有时发表该英译本的英文期刊对此情况也不甚了了。

 还有就是文章署名的问题,不是每个对研究有贡献者都可以作为论文的作者,既然成为署名的作者,就应该为这篇论文负责。

 Wiley-Blackwell(当时还是Blackwell)在2006的发布过《出版道德规范最佳实践指南-出版商的观点(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on Publication Ethics: A Publisher's Perspective)》,后来又进行了更新,并翻译成中文和日文。这是一份很好的指南,对于期刊编辑和作者来说,都有很好的实用参考价值。有兴趣的话,可访问: http://authorservices.wiley.com/bauthor/publicationethics.asp

中文版本的文字曾由我进行了校对,不妥之处再所难免,欢迎指正。



学术不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729-287502.html

上一篇:ICMJE发布统一格式的利益冲突信息披露表
下一篇:Google走了,你准备好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2 吕喆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