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缺乏建设型战略家的原因分析
蒋继平
2015年2月9日
据说中国高层最近非常重视招揽天下英才,以此建立自己的智库,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为加快实现国强民富的梦想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发现,从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中央高层寻找的主要是一些具有杰出才能的战略家。
我对中国高层的这种做法深表赞同。这确实是一个强国富民的明智举措。说到底,国家的兴旺主要靠人才,古今中外都是一样。
不过,非常实事求是地说,从我个人的直觉和悟性上来看,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非常杰出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绝大多数只能算作在战争方面的人才,也可称为军事战略家,而很少有建设方面的人才,或者说缺乏建设型战略家。当今中国也不例外。
我认真地思考了造成这种境况的各种原因。经过对历史,文化和内外因素的分析,我觉得中国出了很多的著名军事战略家,而缺少建设型战略家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权力至上的封建意识。要掌握权力,必须经过战争或者用武装力量来获得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些都与战争和武力有关,这是产生军事战略家的主观条件。
第二, 群雄争霸,战事频繁。中国历史上一直处于群雄争霸的状态,著名的时期要算16国和三国这些家喻户晓的历史。朝代更迭,更是以腥风血雨的大规模战争为标记。即使在一些比较稳定的朝代,比如说,唐朝和清朝,在朝廷中的主要官员仍然是以军事人才为绝对多数。虽然好像满朝文武官员各占一半,分成两列。但是,名义上的文官,其中多数还对搞谋略比搞建设更感兴趣。这是产生军事战略家的客观条件。
第三, 小农意识,分散经营。中国一直属于农业生产国。农业是国民生产的主力军。中国的农业生产以个体农民为基本单位,经营规模很小, 没有组织的农民占着国家的主体。这样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建设型战略家的诞生。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社会原因。
第四, 文化熏陶,侧重计谋。比如说,在中国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的[孙子兵法]和[三国志],都是侧重计谋的书籍,就是怎样算计对手,而没有一点关于如何进行建设规划的内容。我们从小就知道储葛亮,周瑜和曹操等军事战略家。中国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崇尚英雄,我们从小也知道岳飞,穆桂英,薛仁贵,樊梨花,薛丁山,李元霸,宇文成都等等各朝各代的英雄豪杰。这些英雄豪杰都是战场上的高手,没有一个是懂经济建设的。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文化背景。
最后,目光短浅,本位主义。中国人有一种生来的[各扫自己门前雪]的传统心态和习惯。这种心态和习惯是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产物。中国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封闭的锁国政策使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国人产生了夜郎自大的心态,因而,目光变得短浅,胸无大略,只顾自己的利益,或者只顾和自己有关一方的利益。这种本位主义的倾向大大地阻止了建设型战略家的诞生。这是中国缺少建设型战略家的心理原因,是内在原因。
中国高层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走出这样的困局,从而找到这方面真正的人才,我拭目以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