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坚持这样的战略规划,中国的GDP很快就会赶上美国
蒋继平
2015年2月6日
我在前不久发表的[从农业大学的布局看中美在战略规划上的差异] 一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到现在为止,已经收到一百多个评论。粗略地来说,这些评论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支持我的观点的,另一个是不同意我的观点。
我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中美两国的农业类大学在校区布局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的著名农业大学的校区都在大城市内,而美国的著名农学类大学的校区坐落在比较偏静的地方小镇上。这样的校区布局差异造成了科研成效的差异。原因很简单,大城市不是农业的主战场,在大城市搞农业研究必然受到自然客观条件的限制。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美文化上的差异。中国知识份子的士大夫观念很强烈。
反对我的观点的人,主要理由是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美国的城乡差别很小,美国的农村条件不错,而中国的城乡差别很大,交通不便,各种设施大大地落后于大城市。这些都是事实,我也赞同。因而,这些人认为:由于这样的国情,要是把农学类大学建在偏远的农村,那么就很难找到学生和人才。这种说法也是事实,是合情合理的。相当年,我考上南农,刚上学的时候,听说要到扬州上课,心里很不舒服。后来,我们搬回南京,心里觉得好多了。还有,我大学毕业,知道当时国家新建的水稻研究所坐落在风景名胜的杭州市,我就主动报名到水稻所工作。要是水稻所建在偏远的农村,我也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偏远的乡村,不是因为怕苦怕累,而是面子问题。大学苦读四年,为的就是走出农村,到大城市去,现在要是回到农村工作,面对亲人,面对乡亲,怎么也说不过去,是不是?这就是中国国情,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个人的行为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还有的人说,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科研不是主要任务,科研单位就不同,搞农业的科研院所就不应该建在大城市。
看到这样的评论,使我想起了两个非常熟悉的农业类科研单位的布局:一个是我工作过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另一个是我强烈建议建立起来的中国生物抗逆研究中心。水稻所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建在杭州的武林门,是属于杭州的中心地带,它的正规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建在富阳的皇天坂农场。中间的距离,乘所里的专车上班,在正常的交通情况下,大概在一小时左右,要是遇上交通拥堵,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样的话,上下班就至少要花去两个多小时,对不对?那时侯,私人汽车几乎没有,大家都乘所里的专车上班,可是,对于不住在职工宿舍的人员来说,是多么的不方便,要先乘公交车到达指定的地点,才能搭乘专车。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又要花去额外的时间。现在私人汽车已经很普及,大家可能愿意自己开车上班。但是,这样做的话,会自动地增加杭州的交通负担。
再来说中科院上海生物抗逆中心,一个坐落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内,处于上海市的近邻郊区的生物抗逆研究机构。
在谈论这个研究机构之前,我首先要简要地谈谈生态,气候,地理区位,和作物生长的关系。上海处于中国的东部沿海,终年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作物的生长发育,是中国难得的鱼米之乡。
那么生物抗逆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所谓抗逆,就是生物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在知道了上面的情况后,我们会不会问:在上海这样非常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中搞抗逆研究,是不是需要人为地创造恶劣的生态环境来达到试验的目的?这个答案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这是必须的!
那么,中国有没有自然恶劣的生态环境呢?答案是:多的是,稍微笼统一点说,中国的半壁江山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其中以低温缺水和土壤贫瘠最为明显。这样的自然恶劣环境才是搞抗逆研究的理想之地。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抗逆研究的具体情况。首先来说研发抗寒作物,这个必须有低温的环境。当然实验室也可人为地创造低温的环境,比如说,用人工气候箱。但是,这个成本很高,而且,那毕竟是人为的,与大自然有很大的差别。再来说抗虫研究,抗虫研究必须人工培养有害昆虫。一旦这种昆虫偶然地逃离实验室,必然给周围的农田造成威胁和损害。然后来看抗盐碱的试验,这必需有这种土壤。在上海郊区的良田里,很少能找到这样的盐碱地,那么,搞这样的研究就必须把良田改造成盐碱地!
好了,不多说了,反正事实很明显,生物抗逆研究中心建在上海将对国家的GDP 作出很大的贡献。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要出同等的成果,把生物抗逆研究中心建在上海将要付出双倍的成本(与建在青海相比)。这种高成本自然而然地增加了GDP 的数据。
因而,我认为,中国只要坚持把农业类研究机构和大学建在大城市的战略布局,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GDP就会超过美国。我的逻辑分析是这样的:在大城市的农业类科技人员,要到农村做具体的田间试验,他们必然要用交通工具。交通工具需要道路,也需要消耗汽油,汽油会增加空气污染,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不利,人们生病就要看医生, 医生就会给病人开药方。而且,在农村的试验站,还要建一批职工宿舍,以便于科研人员临时住宿。所以,这样的布局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包括:房地产,交通道路建设和医药行业。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提升GDP的数据。还有,这样的布局,必然增加科研成本,科研成本的增加,自然会增加农民的负担,那么,农民自然地会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同样的东西,价格提高了,GDP 自然也跟着提高。最后,农业院所建在城里,大大地提高了吸引人才的竞争力。这些人才在城里无法真正地发挥在农业知识上的用武之地,他们就会把才能用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制造植物生长激素来提高产量,或者通过转基因等手段来改变植物性状。这些科学研究,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是新鲜事物,非常受到欢迎。这也是提高GDP 的一个方面。但是,对人们的实际生活产生的影响如何?到目前为止,植物生长刺激素在美国已经遭到淘汰,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也越来越大。
所以,我估计,为了追求GDP 的高速增长,在将来的战略布局中,中国仍然会把农业类研究机构建在大城市的。而我也乐观地期待着中国的GDP 很快超过美国。
至于科研成效和GDP 给人民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如何,我不知道如何评论,您说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