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晒晒我工作过的实验室 精选

已有 8017 次阅读 2013-7-12 22: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实验室, 人生经历

晒晒我工作过的实验室

 

蒋继平

2013712

 

这片博文的主要目的是借用电脑和现代网络的便利将人生的一些经历记录在案,以便将来作为一个回忆的资料。要不然的话,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珍贵的人生经历将会在记忆中慢慢隐退。

·       南京农学院的植保实验室(1978-1981那是在大学学习期间。当时这种实验室设备简单,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化学试验,也有一些是显微镜的观察应用。

·       浙江农科院植保系的实验室(1982-1983)。这个实验室也很简单,主要是用来培养菌种用的。那时中国水稻所自己的实验室还没有建成。我在省农科院植保系的两位老师带领下在这个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菌种培养和接种工作。

·       中国水稻所在富阳的植病实验室(1984-1985这个实验室在80年代初算是比较先进的。当时中国水稻所刚建立不久,得到国家农业部和世界银行经济方面的大力支持,因而,经费充足,仪器设备都是按照当时高标准购买安装的。当然,因为当时国家还是比较穷,没有电子显微镜,高级人工气候箱,高速分离机等相关设备。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我在这个实验室工作的时间不是很多。这是因为我当时被单位派往北京进行出国培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       导师的实验室(1986-1991我是在同一个导师名下读了硕士和博士,用了差不多六年时间。我所在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病理系属于这个专业的顶尖院系之一。虽然我导师本身的实验室很简单,只是一个普通的标准实验室,可是整个系的各个教授的实验室的设备非常健全和先进,几乎包含当时这个领域所有的先进设备,包括高级电子显微镜和各种光学显微镜,高速离心机,精密化学分析设备,各种恒温培养箱,各种消毒灭菌设备,超级低温储藏设备,包括液氮储藏设备,各种光谱分析仪,蛋白和核酸物质电泳仪,相片印制和放大设备,超声波震荡器等等,应有尽有。在这个时期,是我学到最多知识的时期。我几乎掌握了所有这些设备的应用技术和方法。

·       Petoseeds 的植病实验室(1992-1999)。 Petoseeds1996年与其他两家公司合并成为Seminis,现在Seminis 又被孟三都(Monsanto )兼并)。这是我获得博士学位后第一个任职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只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室。因为所有的研究员从事的都是应用研究,没有高级电子显微镜,精密化学分析仪,相片印制放大仪和超声波震荡器等设备,但是,一般的实验室常用的设备还是齐全的。比如说,蛋白和核酸物质电泳仪,精细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人工气候箱,高速分离机,光学显微镜,光谱测定仪,冰箱,超级低温储藏箱等等都是齐备的。

·       Novartis在美国佛罗利达州的一个农业研发实验室(1999-2005)(Novartis 2000年将其农业部分分离出来与另一家公司合并组成Syngenta)。说实话,这个实验室的设备还不如Petoseeds 的设备齐全,尤其是我刚到这个实验室的时候更是如此,后来我更新和增加了一些必要的设备。

·       Lipman Produce 公司的研发实验室(2005—现在)。这个实验室是我自己亲手在一片绿色草地上建立起来的。总的来说,是一个普通和简单的实验室,没有电子显微镜,精密化学分析仪和蛋白核酸电泳仪等设备,因为我们用不着。其他的设备基本上还是齐全的。

除了这些长时间工作过的实验室外, 我还到过一些其他的实验室做参观访问,交流或者临时借用他们的实验室作为应急之用。

·       Novartis在美国圣地亚哥(San Diego)的一个生物工程实验室(1991)。去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访问。

·       佛罗利达大学在Gainesville 校区的一个植物病毒实验室和一个土壤成分分析实验室(2002)。这是为了学习交流。

·       墨西哥一个省级农业实验室(2003)。被邀请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       佛罗利达大学在Immokalee 的一个农业研发和应用实验室(2005-现在)。经常去那里借用他们的一些设备来做应急之用(当我自己实验室的设备坏了还没有修好的时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07559.html

上一篇:减肥必须分三步走
下一篇:在美国生活的苦与乐
收藏 IP: 74.118.233.*| 热度|

12 武夷山 陈楷翰 陆俊茜 曹聪 唐常杰 韩枫 唐凌峰 李宇斌 强涛 qqlisten tuner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