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美国人为什么吃得安心?

已有 4799 次阅读 2013-6-9 07:10 |个人分类:万花镜|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 食品安全


美国人为什么吃得安心?


蒋继平

201368


面对国内大家比较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有的网友要我谈谈美国在食品工业方面的现状。为了满足这个合理的要求, 我利用周末的个人时间,来简单地谈谈我个人在这方面的感知。


首先在谈论这个话题前,我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有关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读者对作者的身份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这篇文章中的内容是根据我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而写成的,没有半点的夸大和隐藏。 当然, 那仅是个人的经历和感知,很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有限的,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点。


自从1986年一月进入美国后,我一直在农业系统学习, 研究和工作。二十几年来我的足迹几乎遍及美国的大部分土地。非常荣幸的是, 我对美国的食品加工业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个人感知。我曾经仔细地参观过许多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它们是:在爱达华(Idaho)州参观了把马铃薯制成炸薯条的大型自动化企业,在加州(California)参观了把蕃茄制成蕃茄酱罐头的亨氏(Heinz)加工厂,在加州的NapaValley参观和品尝了各种葡萄酒的作坊,在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参观了把辣椒制成辣椒酱和胡椒粉的大型加工企业,在佛罗利达州(Florida),也是我自己现在任职的公司参观了新鲜农产品的加工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些食品加工企业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虽然这些加工企业处于不同的州,处理的产品也不一样, 但是, 他们的程序和规则几乎是一致的。根据这些企业负责人的介绍,它们的产品是在全世界经销的, 所以, 保证产品的质量是第一位。那么, 他们是如何保证这些产品的高质量的呢?


首先是选择最适合的加工厂址。这些加工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厂房建在原产品质量最好和供应最充足的地方。大家也许知道, Idaho是美国马铃薯生产的大本营,那里出产的马铃薯又大又白又光滑, 质量特好。California 是加工蕃茄生产大本营,也是葡萄生产大本营, 那里出产的蕃茄和葡萄都是上等品。Louisiana州是辣椒生产的主要基地,那里的环境条件特别适合青椒的生产。 把加工企业建在原料供应充足的地方,一方面可以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还可以防止产品质量的下降,这是因为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很可能变质,同时还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提高竞争力。


其次是确保原料的高质量。他们的质量控制实际上是从田间生产就开始抓的。首先是选用优质品种, 然后在采收前在田间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只有那些上等质量的才被采用,凡是有病虫害损害的, 统统删除。还有,在采收前的规定时间内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然后是工艺程序严密规范。整个加工程序都是自动化流水作业,工艺程序科学化,标准化, 严格规范, 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一丝不苟,车间内整洁有序, 卫生工作做的很好,工作人员都带着防护帽, 手上带着手套,身上穿着工作服。即使参观访问者, 也被要求戴帽和戴手套。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要经过反复的抽样检查,确保产品的质量合格。


最后是顾客始终是第一位的。他们始终坚持顾客第一的理念,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 就拿我们公司前不久的一个事件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本公司在某个农场生产的蕃茄发生了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整个田块的几万亩蕃茄都受到侵害。可是, 在采收时, 这些蕃茄的果子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斑,但是,在运输和后来的加工过程中, 这些病斑才显现出来。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 公司在加工包装时将所有有大小病斑的果子清除,这几乎损失了80%以上的果子。有些果子,只有一点儿小病斑, 对于我来说, 完全可以食用的,可是在公司的质量管理人员的标准下是不行的。


因为有这样的食品加工标准,所以, 我在美国是吃得很安心的。 我想大多数美国人也是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97844.html

上一篇:当今世界实质上是脸谱主义占主导地位
下一篇:影响人生最关键的三天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16 徐军 陈小润 陆俊茜 朱晓刚 崔庆彬 崔全顺 杨正瓴 张亮生 秦逸人 温景嵩 蔡小宁 张玉秀 李天成 connexin26 biofans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