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古埃及文明,木乃伊,和金字塔之谜

已有 6378 次阅读 2012-9-20 07:42 |个人分类:个人学术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明, 木乃伊, 埃及, 金字塔

古埃及文明,木乃伊,和金字塔之谜


蒋继平



我们讨论人类文明和圣经的关系, 自然会联想到埃及的历史。 有关古埃及文明, 神秘的金字塔, 和保存在金字塔内的千年不烂的木乃伊,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 我在这里不多说其中的细节了。

那么我为什么要提到古埃及文明呢? 原因是圣经中曾经多次提到古埃及的历史。 上帝对古埃及人的许多做法很是不满, 因此,上帝就指使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 另找幸福之地。

除了圣经中详细地描述一些古埃及的历史外, 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未解之谜。

首先的一个未解之谜是古埃及语言的由来。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古埃及文字的产生似乎一下子就以相当成熟的形式出现的, 而不是以象形文字的形式慢慢地发展而来的。

其次是金字塔的构造和其神秘性。 大家知道,金字塔是在4000多年前建造的,当时的科技水平如何能建造如此巨大而复杂的建筑物呢?金字塔的各种结构的准确性,即使今天的高科技也很难做到。 要是这些建筑物是古埃及人(地球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那为什么没有历史纪录留给后人呢?

再者是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是很难想象的。 要做到彻底的消毒灭菌, 当时的卫生条件也许很难做到这点,尤其是需要保证净化的空气环境, 没有空气净化器是不可能做到的。 还有,要是这个技术是埃及人自己发明的,那么, 后来为什么没有延续下来呢? 我的推测是:一开始制造木乃伊的目的是希望保持躯体的一些细胞不受损害, 以便将来尸体会运回原来的星球用先进的医学手段重新培养出新的生命。后来, 来往于星球之间的宇宙飞船不只知道什么原因不经常出现了,  因此,人们对保持木乃伊的兴趣也随之消失了,其结果是,这种技术也随之淘汰了。

最后,是法老和王后的头颅骨形状好像比现代人更发达,比例更大。

除了这些以外,我还要特别地提到, 世界上还有其他地方也有金字塔建筑。 这些金字塔建筑的设计构造几乎相同, 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这些金字塔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多处地方。难道它们都是同一个设计师设计的? 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些金字塔都是外星文明在地球上建造的。 我的推测是:这种金字塔建筑在另一个星球上是很普遍的,也是最重要的建筑。 那个星球的环境条件在当时一定很恶劣, 地面的风力一定很大。 所以,这种金字塔建筑是对付这种恶劣环境的最好的设计。 这个具有高度发达科技水平的星球人经常派宇航员到地球来执行任务, 就在地球上建造一些基地。 但是,他们不可能总是在一个基地活动, 埃及的基地可能是一个大本营。后来的就散布在一些其他地方,规模较小一些。不过,他们中的工程师都具有建造金字塔的知识和技术。

这些宇宙飞船具有非常高级的科技设备,这些高科技设备也是用来建造金字塔的最重要工具, 如激光测量仪,高级电脑, 还有大功率吊装机等设备。可是, 由于地球上的电磁场与原有星球的电磁场强度相差很多, 这些设备只有在飞船的配合下才能发挥作用, 离开飞船就不能起作用了。 因此, 当飞船回程时,这些设备也就失去作用了。

这些宇宙飞船在完成既定的任务后,就回程了。 所有的有关技术资料也随着宇宙飞船带走了。在金字塔内可能留下一些废品和垃圾,如用过的电池, 或者一些与工程有关的记录。不过,由于人类的认知水平的限制,人类目前也无法确切地了解其内容。

当然,当时地球上的先期移民可能是被雇佣的劳工。

上帝为什么选择在地中海附近首先建立人类文明?换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文明起始于地中海附近?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自然进化,为什么在地球的其他地方不能同时出现进化的人类?

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地中海附近的文明是上帝的精心安排。 这是因为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子。当时的星球移民达到地球后必定面临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生活十分艰难,必须依靠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 地中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 可以为生存提供必要的食物来源。 而且,上帝的目光是很有远见的, 当时的宇宙文明已经具有非常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能够对地球的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的勘探和分析研究。 在经过周密的勘探后,上帝发现地中海地区是地球最富含石油的地方, 而石油将是人类将来必须依靠的最主要资源。 所以,上帝就选择了中东地区作为地球移民的首站,以便他的子孙后代始终占着这块能源富饶的大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14588.html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活出中国人的尊严来?
下一篇:在这世上除了上帝和神灵我无所畏惧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3 陈小润 陆俊茜 曾新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