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气候箱内得到的感悟
蒋继平
2012 年4月20日
由于职业上的缘故, 我工作的一部分时间必须花在人工气候箱内。 这种大型的人工气候箱, 是模仿自然环境造成的。 说是气候箱, 实际上是一个房间。 在这个房间内, 有充足的灯光照明,各种温度调节器, 和用于灌溉的水管。
人工气候箱,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人工的调控来控制箱内的气候条件的密闭空间。 因而,这种箱内的光照强度和时间,温度高低,和湿度的大小都可以按照试验的需要通过人工来调节。 一般情况下, 我总是把箱内的环境条件调节到实验的最佳状态, 也就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气候范围。 具体地来说, 当我的一个试验样本需要每天12 小时的光照, 最佳温度范围是65-85 F 时候, 我就用定时和温度调控装置来达到我的目的, 在温度低于65 F 时, 我就让暖气自动打开, 在温度高于85 F 时, 冷空调就自动打开。 因而, 气候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我需要的范围内。
我职业生涯的另外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实验室,温室和田间的。 通过观察和分析, 我发现人工气候箱内的植物长得比温室内和田间同种植物更健康正常,但是也更娇嫩。 在人工气候箱内长大的植物, 一般精致细长, 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它们是没有经过风雨的宠物。
要是我把人工气候箱内生长的作物直接移栽到大田里,它们一般情况下会枯萎而很难生存。 因而,通常情况下, 我总是必须首先将人工气候箱内的植物移栽到温室, 让它们在温室适应一段时间, 再移栽到大田里去。 只有经过这种程序, 它们才能在大田生存下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中的科学道理很简单。 人工气候箱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 箱内除了按照试验需要设计的特殊病菌或者昆虫外, 没有任何其他病虫害的干扰, 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也在最佳范围。 在这种几乎完美的环境条件下, 植物生长得当然舒服。 但是,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优惠环境下,它们也慢慢地失去了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因而,到了大自然的环境里,就很难适应。 这是因为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的挑战,有各种各样的病原菌和虫害, 太阳的光照强度也比人工光照强烈的多, 昼夜温差要比气候箱内大得多, 更不要说风霜雨淋的戏弄了。 鉴于这种原因, 在田间长大的植物, 对自然的适应力就好得多。 因而,把大田里生长的植物直接移栽到人工气候箱内, 它们一般长得很好, 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在人工气候箱内, 呼吸着植物为我提供的新鲜氧气,思绪特别活跃。 因而,我从植物想到了人。
我在想, 人的个性特征也像植物一样, 受到生存环境很大的影响。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 从小生长在农村贫苦家庭的孩子对社会的适应力就比较强, 他们要是到了大城市, 会觉得生活得比较幸福。 反过来, 从小生活在大城市富裕家庭的孩子, 到了艰苦的农村, 就会觉得很难适应, 会觉得生活很糟糕。
从这点上来讲, 我的感悟是, 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最好不要溺爱, 否则的话, 只会害了他们。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做长辈的都宠爱这个独生命根子,处处为他们提供最佳生活条件。 这正像我在人工气候箱内为植物提供最佳生长条件一样。 其结果, 优良的环境固然得到了健康快速的成长, 但是换来的是弱不经风的适应力。
家庭对孩子的溺爱, 必然导致孩子们的娇气。 这对他们走向社会是很不利的。 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环境。 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这不像在家里,家长们会让着, 社会上其他人不一定会让着, 这就会产生矛盾。 在人工气候箱内的植物到了大田就很难适应,同样的道理, 在家中受到溺爱的孩子到了社会上也会觉得很难适应。 不过, 植物没有嘴巴, 不会抱怨, 而人是有嘴巴和会表示感情的。他们在感到不舒服时, 就会抱怨, 就会想办法发泄出来。 目前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已经开始证明我的感悟是正确的。
我的进一步感悟是, 在孩子的个性特征上, 关键还是家长们的教育和行为。 家长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什么生活环境,那么, 孩子们就会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同样的植物种子, 我把它们分别种在人工气候箱内和大田里, 到了一定的时候, 我让它们交换环境, 他们的命运完全不同。 在人工气候箱内的植物在前期生长得很健康快乐, 但是最后到了大田就不行了。 而生来就在大田的植株, 虽然一开始生长缓慢,但是, 到了条件较好的环境下, 就可以长得很好。 同样的植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完全是因为我的安排, 这不是它们自己的选择,也不是它们自己的错, 而是我强加给他们的, 具体的责任在我身上。 同样的道理, 在孩子们的生活上, 环境条件是家长创造的,因而,责任是家长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