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读张学文博客---原创学术研究的荆棘路

已有 2444 次阅读 2020-8-4 13:51 |个人分类:个人介绍|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读张学文博客---原创学术研究的荆棘路

张学文注:今天中午看到此文,它显然不是我写的文章,但是涉及了我,特贴此

张学文在网站上发表“宋健-曹鸿兴-赵克勤-…”一文, 读后深有感触。在当今我国学术氛围下,做称之谓‘跟班式研究’的是康庄大道。跟班式是指跟着国外的研究潮流走。正如张文言“国外有人研究了欧洲气候,你照猫画虎地利用中国气象资料写一篇中国气候研究,这不是很难。外国人弄了新公式,你也发现一个新公式,这也不简单。但是我们为国外的新学科积极呐喊热情高,而对于国人独立提出了新概念,创立了科学中的新领地的事则近乎无视”。言之凿凿。

张学文先生倾多年心血写出《组成论》,还得自掏腰包出版。我出版二本书,遭遇不同的经历,自感叹息!一本英文界壳论《Modeling of System Boundary—Periphery Theory》, 从德国Lambert岀版公司承接,直到正式出版只化了三个月,且是免费的。而且,当书出售后,还给作者百分之三十销售额作为稿费。另一本我的八十华诞论文集,向出版社交六万元,出版时间还长达一年之久,没有稿费。

赵克勤研究员原创了“集对分析”数学研究新方向,至今已召开多次学术讨论会,已有多本关于集对分析的专著出版,有关论文如雨后春筍般发表,至今已有千余篇,可见其学术兴旺之程度!可是赵先生长时间曽是个下岗失业人士,至今仍住在斗室中。想当年民国时,华罗庚从一个小店员因数学天才,直接进入大学后来随之升教授。对比起来,我想赵先生也只好望天生叹吧!

但愿国人能披荆斩棘,为创新学者、原创学科多-份扶植和关爱!


附张学文的原博客文章如下

宋健-曹鸿兴-赵克勤-…

张学文,20170219

最近收到曹鸿兴研究员的电子邮件:他的界壳论的英文版的电子版。这使我想起了2014年他送给给我的该书的中文版,《界壳论精要及其应用》。

该书开头没有序言,但是有他人的题诗,还有两院院士宋健的代题词。这也算独具特色了。

想当年钱学森曾经对我国学者的学术创新曾经热心鼓励。作为钱老学生的宋健也是如此,他作为科技部的部长,也曾经为新学科的创立多有赞誉。而被认为“好为人序”。

我是觉得,国外有人研究了欧洲气候,你照猫画虎地利用中国气象资料写一篇中国气候研究,这不是很难。外国人弄了新公式,你也发现一个新公式,这也不简单。但是我们为国外的新学科积极呐热情高,而对于国人独立提出了新概念,创立了科学中的新领地的事则近乎无视。

确实早年,我仅把发现新规律,新公式作为科学创新明显的标尺。可在新三论等热潮之后,我感到应当看到国人在创立新学科方面的成绩。而不要因为它离经叛道而不肖一顾。

武汉吴学谋教授的范系,广州蔡文的可托集,北京曹鸿兴的界壳论以及浙江赵克勤的集对分析都是我知道的国人创立的新的科学分支。

这里曹鸿兴是我的气象同行,他可以跨出气象,以界壳为核心概念形成一个知识体现,表现了他的卓见与才力,而赵克勤(在科学网有博客)则在低起点上抓住集对概念也在科学园地建立了一个体系。曹鸿兴曾经向我介绍过赵克勤的理论初创阶段的艰辛,那几乎是不顾倾家荡产而后生的故事。

他们成功了吗?我认为至少他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已经具有一定的声势和成绩了。我感到度量你是否创立新的科学领域,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待: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62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有较统一的研究对象、领域;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有适用于该领域的通用性比较强又比较精确的概念;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有研究这些对象的若干仪器、手段和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发现了较丰富的客观事实、现象;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通过归纳、分析与推理得到了若干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有若干应用事例和一些预言(成功的和还没有兑现的);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js/grey.gif

在社会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邹晓辉说要形成科学共同体)。

希望科学界对学科创新给予超常规的关注和鼓励

如下地址有本人关于科学创新的一些零散看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classid=103589&view=me&from=spa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44964.html

上一篇:社会科学的基本原理与自然科学同构?
下一篇:2.2各气象状态的分布(占有)率问题--气象统计学私探(6)
收藏 IP: 110.152.221.*| 热度|

9 杨学祥 檀成龙 晏成和 周少祥 宁利中 王汉森 朱晓刚 陈昌春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