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地州气象机构--新疆气象手册(54)第3篇第11章第1-3节

已有 2077 次阅读 2020-4-4 12:51 |个人分类:新疆气象手册|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州气象机构--新疆气象手册(54)第3篇第11章第1-3节

 2020 04 04

《新疆气象手册》一书(2006,气象出版社)的序,前言 ,提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08089.html 

此手册的总目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08203.html

11 各地、州、市的气象局

1 地(州、市)气象局概况

新疆共有15个地(州、市)气象局:乌鲁木齐市气象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石河子市气象局、克拉玛依市气象局、阿勒泰地区气象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气象局、塔城地区气象局、哈密地区气象局、吐鲁番地区气象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气象局、阿克苏地区气象局、喀什地区气象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局、和田地区气象局。

地(州、市)气象局既是新疆气象局的下属机构又是本地(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气象工作,为当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气象服务。

地(州、市)气象局一般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下属科室一般有:气象台、办公室、业务管理科(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科技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主要业务工作有:大气探测(地面、高空、日射);农业气象观测及试验研究;天气、气候预测(短期、中期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气象服务(公益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服务等);以气象卫星综合业务系统为主的通讯网络传输系统;气象计量检定;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人工增水、人工防雹等)。地区级气象局负责对县气象局(站)的测报、预报、农业气象、专业气象、气候资料、服务等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管理。

新疆有不少台站,站址做过迁移,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变动,必将对气候资料数值带来影响,使用这些资料时需做一定的处理或订正,为合理使用搬迁过的气象站的资料,在介绍地州气象时,分别列表做了说明。

2 乌鲁木齐气象

21 乌鲁木齐市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由南向北地貌单元依此为:南部中高山带,柴窝堡山间盆地,市区河谷平原、东西两侧中低山及丘陵山区山前倾斜平原。地势南高北低,介于海拔5404484m之间。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行政和经济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她连接天山南北、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在中国西部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市辖71县,总面积1.18×104km2,城市建成面积1668km2;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多个兄弟民族,21世纪初人口约200万,少数民族占26.77%

22 气候概况

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无霜期短。年平均温度6.9℃,年平均降水286mm。年降水量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北郊平原200mm左右,南山丘陵300400mm,迎风坡达500800mm),海拔高于3km以上的山区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乌鲁木齐市区3月下旬入春(南郊稍迟),春季多大风;夏季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是旅游、避暑的黄金季节;秋季降温快;冬季寒冷长达5个月,而且有强的逆温层从盆地伸展到海拔2km,形成了中山带附近的暖带(高山比它冷,而市区温度比它低45℃)。山麓平原一般有积雪,南郊积雪长达175天,适宜开展高山滑雪、滑冰等冬季旅游活动。山区只有冷暖季节的区别。

达坂城峡谷是吐鲁番盆地通往准噶尔盆地的著名风区。那里的风速稳定且常年有风,可供风力发电的总面积1600km2,风能蕴藏量为250×108kWh2004年达坂城已有风力发电装机容量约100MW,而可装机容量为2000MW以上。

当出现达坂城气压高于乌鲁木齐市区的反常情况时,乌鲁木齐会出现东南大风。孤立出现在乌鲁木齐附近的东南大风最大风速有时可达34m/s,瞬间最大风速超过40m/s

30年来乌鲁木齐市区的年平均气温以0.374/10a的速率变暖,其中冬季变暖最明显,0.530/10a。全地区降水量均也呈增多趋势,其中夏季最显著,达14.8mm/10a (张学文补充风能部分)

23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前身是空军16总站气象台,于1950年成立迪化气象站,19541月改名为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6011月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观象台,19751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2004年乌鲁木齐市气象局职工118人,有汉,维,哈,回,蒙,柯,壮,满8个民族组成。专科以上学历58人,占职工总数的50%,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47人。局机关三处二室:办公室(人事教育处)、业务科技处、政策法规处(挂防雷减灾办公室、施放气球飞艇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直属事业单位5个(市气象台、农牧业气象服务中心、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丰云科技开发公司)。

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乌鲁木齐市建经济强市,创旅游名城的目标,突出城市气象服务特色,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在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农网在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已初步建成由极轨卫星、静止卫星、气象通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风雷达、沙尘暴监测站、自动遥测气象站组成的大气监测系统;由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VSAT单收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由“121”气象自动答询系统、乌鲁木齐新农网、LCDLED、媒体、寻呼等组成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系统;依托新一代天气雷达,由车载式流动火箭、固定火箭和高炮、电台组成的人工增雨(雪)作业系统;建成基本涵盖乌鲁木齐地区气象部门的局域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气象资料信息共享;建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移动气象台;完成涵盖乡村的新农网信息中心建设。

已建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24 台站设置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辖44:乌鲁木齐县气象局、天山区气象局、达坂城区气象局、头屯河区气象局、中国一号冰川环境监测气象站、白杨沟生态环境监测站(牧业气象试验站)、小渠子旅游气象站、柴窝堡雷达标校站。承担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农牧业气象观测及试验特种观测业务包括土壤湿度紫外线辐射酸雨沙尘暴等)、气象预报业务低空遥测探测的多谱勒天气雷达静止卫星极轨卫星资料接收开发应用卫星遥感探测以及后续投资建设的高空大气探测系统风廓线仪)、雷电监测等工作

19982004年先后建设无线遥测气象站7个。乌鲁木齐气象综合探测网在拓展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及自动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固态降水试验观测是中国气象局2005年重大项目之一,全国共3个台站进行试验观测,分别设在黑龙江省的通河气象站、吉林省的长春气象局观测站和新疆的大西沟气象站。大西沟气象站固态降水试验的安装工作已完成,并于200611日正式观测。

25 旅游与服务

乌鲁木齐有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特色人文景观。游览胜地有红山、达坂城、柴窝铺景区、亚洲地理中心、一号冰川、南山天然牧场、甘沟菊花台、照壁山、白杨沟瀑布等;主要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有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烈士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旧址、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等。主要古迹、古寺有乌拉泊古城、陕西大寺、阿拉沟石垒、文庙、巩宁城遗址、纪晓岚微草堂、“一炮成功”等;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民族民俗陈列馆、二道桥民族集贸市场(“大巴扎”)等地,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在大力开展旅游气象服务的同时,对位于柴窝铺、达坂城、一号冰川、白杨沟、小渠子等地的气象站,则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广泛开展食、宿、滑雪等项旅游服务项目。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乌鲁木齐市气象站

迁站6次,其中,1960111由乌鲁木齐市老满城地段迁移到乌鲁木齐市西郊小地窝铺民航机场;197611由民航机场搬迁到乌鲁木齐市幸福路27号市气象局院内;200011,由幸福路27号迁到乌鲁木齐市建国路97号大院内。机场与市区的海拔高度差300m,降水和温度都有明显区别。

小渠子气象站

观测场搬迁1次,由山顶迁到山下,对记录连续性影响很小。但是过去气象报表上的气象站的海拔2160米是错的,它应当是1871.8m

柴窝堡雨量标校站

200481建站,为无人自动站。

大西沟气象站

未迁站。195864日,由区气象局与水利厅联合创建,业务归区气象局管理;1959324日,本站行政属科学院新疆分院、业务归区气象局管理;196181日,改为“自治区气象局云雾物理台”,并由自治区气象局人工降水队接管。196311日,改为“天山云雾物理观测站”,197621日,台站名改为“大西沟气象站”。

牧业气象试验站

迁站1次。200311日由乌鲁木齐市后峡流水槽迁到乌鲁木齐县甘沟乡白杨沟。

达坂城气象站

迁站3次, 其中,19571011由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白杨河迁至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第十生产队;19581020日由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第十生产队迁至乌鲁木齐县达坂城第四生产队。

 

3 伊犁气象

31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自治州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35×104km2,人口408.33万,有哈、汉、维、蒙、锡伯等47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占25.5%,汉族占45.2%,维吾尔族占15.9%。自治州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四、七、八、九、十师。

水土资源丰富。自治州有可耕地200×104hm2,现已开垦利用90×104hm2多,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境内有伊犁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额敏河等大小200多条河流;有冰川2906条,总面积3432km2,储水量1166×108m3地表水径流量363×108m3/a占新疆总径流量的41%。水能蕴藏量占新疆的37%,可建梯级电站81个,电能蕴藏量1094×108kWh。天然草场总面积约2000×104hm2多。森林面积180×104hm2,森林覆盖率6.69%

矿产资源极具开发潜力。目前已发现矿种986种,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硫铁矿、钴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远景储量约为4771×108t。州内有新疆最大的阿希金矿,全国规模最大的阿舍勒铜矿

伊犁是边塞旅游胜地,具备当代旅游业追求的阳光、水域、沙滩、绿色、空气五大要素。这里有神秘的喀纳斯湖、静谧的赛里木湖、美丽的果子沟;这里有着著名的巩乃斯草原、唐布拉草原、那拉提草原、昭苏草原;青铜时代的乌孙土墩墓葬群、西辽西域名城阿拉力马力遗址,唐代弓月城遗址,有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和伊犁将军府、惠远钟鼓楼、林则徐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景观。古丝绸之路横贯全州,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物古迹。全州有达到国家质量等级旅游区(点)9

32 气候概况

伊犁河流域属大陆性温带气候,降水较多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由河谷西部200mm左右逐渐上升到河谷东部山区的600700mm。春温回升迅速但不稳定、降水较充沛,易出现寒潮、大风、雪崩、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夏季山区多雷雨冰雹,少酷暑,雷暴、冰雹、大()雨、洪水、地质滑坡等灾害天气较多,全疆降雹之冠的昭苏县降雹年平均20d,最高的一年达32d;秋温下降快,降水少,是全年最干旱的季节;冬季少严寒1月平均气温是北疆最高的地区、积雪丰厚,冬季雪灾,常使畜牧业和交通造成损失。

河谷平原四季分明,冬春略长,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在26993158h之间,适宜农作物的种植;河谷近山地区春长夏短;昭苏盆地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伊犁河流域(含支流)逆温气候资源丰富,两岸均有逆温带存在,逆温夏季强度弱而浅薄,夜间形成日出后消失。冬季逆温强度强,厚度大,一月份平均厚度950m,最大可达2077m,距河床1001000m以内是逆温效应最佳地带。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伊犁的气候向暖湿方向变化,降水量有增大的趋势,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冬季气温增暖明显,春秋季有效积温明显增多,喜温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3 伊犁州气象局

伊宁农场测侯所1939年设立,伊宁市气象站建于19518月。200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下属一个国家基准站(在伊宁市)、一个国家基本站(在昭苏县)、8个一般站。伊犁州气象局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众天气预报、重大天气决策预报、气候预测、农业气象预报、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气象仪器计量检定、环境气象预报、地质灾害预报等项气象服务以及专业专项科技服务。

伊犁是中国天气的上游是很多地区的上游天气预报指标站由于毗邻的中亚诸国气象探测资料不全因此伊宁基准站探空站还肩负着弥补中亚气象资料空缺的重任对天气气候预测有重要的意义

伊犁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展较快,已建成9210工程系统、MICAPS天气预报技术平台、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卫星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曾获得新疆气象局“9210工程建设先进集体”、“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随着伊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伊犁州气象局19998月被伊宁市绿化委授予“花园式单位”称号,2000年建成“自治区文明单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气象局台站迁移一览表

台站名

站址迁移

霍尔果斯口岸气象局

迁站3次。其中199111日由老霍城(现兵团62团团部)迁至霍尔果斯口岸。

新源县气象局

迁站1次。195912月由新疆农四师十二团场(现农四师七十一团场)内迁至现址。

昭苏县气象局

迁站2次。19519月,新疆省农林厅昭苏县察汗乌苏橡胶草厂实验站建立气候站,195581,迁至县城东8km种马场,气象部门接管,改称昭苏县气象站;195781日迁至现址。

特克斯县气象局

迁移2次。最初在县城西北山岗上,196110月向西南方向的山坡下迁移400m;由于地势低洼,水平能见度受阻,19649月迁至200米外的现址。

 

(孙祥彬 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26823.html

上一篇:哀悼与致敬!
下一篇:地州气象机构--新疆气象手册(55)第3篇第11章第4-7节
收藏 IP: 110.152.213.*|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