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群体”知识将要成为未来科学的主流!?

已有 2489 次阅读 2019-11-21 11:42 |个人分类:个体通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群体”知识将要成为未来科学的主流!?

张学文,20191110-21

 

l  我隐约的感到,过去我们认可的所谓科学,其本意是分科的学问。是对确定个体的解剖的知识(解剖物质形成了化学,解剖生物形成了生物学,解剖地球形成了地质学)。这个科学研究的进程已经延续了近千年。于是现代语境下的所谓科学它几乎等价于分科的各种学问。








圆角矩形: 未来的科学知识系统以群体知识为主 统计学:面对群体的数学 系统论:面对群体的知识系统 表格科学:excel 等等是处理很多个体的平台 互联网:基于统一规格的各地的符号群体(各种类型的文件)的周转系统 中文、英文等等各类符号系统 区块链?! … 待开发,提炼的有关群体的知识系统

圆角矩形: 过去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分科的知识系统为主: 例如 化学:对各种物质个体的分科研究(水分) 生物学:对各种生物的个体分科研究(如人) 天文学:对天空中的个体的研究(如恒星) ….



 









 

 


l  确实过去的科学研究以分析个体为主,而分析的对象可以笼统地成为“个体”。我曾经在科学网博客中立了一个栏目专门讨论“个体”这个名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classid=9331&view=me&from=space  认为它应当是科学的基本概念。我提出“”以及化学中的摩尔概念的本质就是用来计量同类个体的数量的基本单位。就此我写的文字估计接近10万字。

l  当我讨论很多个个体组成的集体时,我曾经提出这可以称为个体集合。本来打算写成为一本小册子,后来感到后来个体的集合的面太宽,而搁置了这个计划。但是我在2010年写《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时,我把个体集合作为附录放在书后面。其文字占了31页。

l  个体的集合当然是讨论多个个体组成的集体的。但是现在看来我却忽略了“群体”这个词及其概括力。

l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让我一直不解:为什么统计学的应用如此之广?为什么不大用数学的医学院要开设统计课程,而且社会科学也广泛使用统计学?凭借什么理由统计学的手伸得到这么长?

l  我最近的一个感悟是统计学是定量分析群体的一种学问。而百分比,(它穿上概率论的服装就成为概率了)则是用于群体的基本量。即当我们把1,2,3,4,5大于1的正整数用于个体时,我们形成了用于个体的数学知识体系(5个苹果,8个人..)。而当我们把群体的总量定义为1,此集体内的一些个体数量就是小于1的,百分比值了(如中国人与印度人合计起来超过了地球总人口的40%

l  即我们把1这个数定义到群体上,推进了我们对群体的定量研究。而这种研究在目前的语境下是被成为“统计学,或者概率论”的。

l  由此看来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展了对群体的定量初步研究统计学与概率论就是例子!

l  我们对群体是否有更深的研究呢?我想及了上世纪提出的系统论算是一个例子。电脑中用的表格,应当也是处理群体的例子(表格是否可以成为科学中的一类?)。我们对中文的研究,对英文的研究等等在科学角度看都是对抽象的群体的研究。我不知道数学中的群伦是否也是一例。

l  而如果我们把分科进行分析研究的知识体系看作是过去2000年或者说400年的科学活动主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未来的科学(在统计学的启发下)逐步转向关于群体的知识体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206994.html

上一篇:两个昼夜各半定律----日光统计19
下一篇:我猜想的太阳能分布公式,欢迎您证实(证否)----日光统计20
收藏 IP: 110.152.211.*| 热度|

8 檀成龙 杨正瓴 尤明庆 周少祥 朱晓刚 晏成和 邱嘉文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