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62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cy621117

博文

赞同罗贯中的春秋笔法

已有 870 次阅读 2024-3-22 08:5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赞同罗贯中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的特征就是:正名、尊王,寓褒贬、别善恶等。

罗贯中主要依据《三国志》、《后汉书》和《资治通鉴》等材料著述的《三国演义》,他对于这些文献材料,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进行了一番改造。有时是极微小改动,但寄寓作者的褒贬色彩,是作者苦心孤诣之处,作品从始至终贯穿了寓褒贬的春秋笔法。

比较典型的是《三国演义》小说第一回中曹操出场的一段描写: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三国志》中原来是 “大笑”。“大喜”与“大笑”,一字之差,意思看似相同,但其含义却迥然不同。“大笑”反映了曹操性格豪爽,可能对于许劭的评价不以为然;而 “大喜”却表现了曹操本性狡诈,许劭的话语正中下怀,故而“大喜”。“大喜”与“大笑”,作者只改动一字,却清楚地展现了对于曹操的贬斥之情。

再比如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徐州牧陶谦死后,刘备“遂领徐州”。而到了小说第十二回的描述是:

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

“权”乃“代理”之意。多一“权”字,表明刘备是在百般推却之后无奈才“代理”徐州牧的,这是为了刻画刘备仁义忠厚的仁者形象。

还有很多细节,可以说,《三国演义》通篇贯穿着作者 “拥刘反曹”这一主题思想。当然也不完全是只赞同刘备这一方。在具体人物和故事细节上,作者是站在儒家“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观点上来执笔的,对任何一方的人和事上都贯穿这一思想和基本笔调。

如对袁绍的忠臣祖授死节后的称赞:“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对审配死节后的称赞“河北多名流,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

再如,刘璋的臣子王累倒挂城门死谏刘璋不要与刘备相会,刘璋不听,王累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诗叹曰:“倒挂城门捧谏章,拚将一死报刘璋。黄权折齿终降备,矢节何如王累刚!”。还有,刘备进川,攻破雒城,雒城的主将张任宁死不降,有诗赞曰:“烈士岂甘从二主,张君忠勇死犹生。高明正似天边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这些都是春秋笔法,不管是哪一方阵营的,只要做到“忠孝仁义礼智信”都称赞,这就是罗贯中的笔法,不全是“拥刘反曹”,而是公正平等,扬善贬恶的思想。

还有,孔融、祢衡、张松、左慈等名士及狂人,其做法得到罗贯中的称赞。如孔融性格直率,不满曹操的野心,经常直言冒犯曹操,被曹操按了些罪名,杀了全家。作者赞曰:“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史笔褒忠直,存官纪大中。”

祢衡、张松、左慈等则对曹操的霸道专横作风是迎头痛击,让人看到痛快淋漓!尽管曹操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雄才大略,威震天下,但是只要他霸道专横,就要有这些人的刺激,不然专横的人会越来越专横!《三国演义》中对这些狂士是赞赏的,这可能也是一种贬恶的思想。

 

2024.03.22

  

曹操.jpg

刘备2.png 

祖授.jpg

审配.jpg 

王累2.jpg

张任.jpg 

孔融.jpg 

 

图片来自网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36712-1426338.html

上一篇:西安的花都开了(随笔)
下一篇:清明节回老家所遇所感(附诗词)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22 许培扬 杨卫东 刘进平 高宏 尤明庆 王安良 王从彦 宁利中 郑永军 刁承泰 孙南屏 崔锦华 钟炳 孙颉 李学宽 张晓良 朱晓刚 杜占池 杨正瓴 何青 池德龙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