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7302917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573029173

博文

科研论文中如何“讲故事”?

已有 6209 次阅读 2019-6-9 11:5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怎样在科研论文中“讲故事”呢?科研论文不只是图、表、数字和文字,构思好科研论文“故事”框架串联起这些图表可以使论文更具吸引力,才能使写出的论文更加引人入胜。

小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听大人们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调动听者的情绪,让人的情绪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起落落。通常故事的讲述者都会先制造人物或事件之间的矛盾,通过矛盾的激化设定一些悬念,引起听者的好奇心,这样听者会迫切地想知道故事里矛盾如何得到解决(故事情节的走向),然后讲述者再抽丝剥茧展开地讲述矛盾背后的原因,化解矛盾过程。

其实,在科研论文写作中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使论文显得更加生动、吸引人。一篇好的研究论文不但需要好的模型,好的结果,更需要好的切入点。作者能否把文章立意切入点描述好,让审稿人觉得文章在学科领域内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作者具备一定讲故事的能力。通常NatureScience上的文章都有一个很好的立意,让人一看就感觉很重要。

科研论文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内容,这就相当于故事中人物。而故事中的人物会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就好比我们研究一个机制、一项新理论方法,我们为了突出我们的研究目的,需要设置一些对照试验(配角)来论证新方法(主角)的优点或解释我们假定的机制是成立的。

有了人物设定后,就需要对人物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等进行介绍。这就相当于论文的引言部分需要介绍研究内容的历史沿革、发展阶段,让读者对论文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接着,在论文的引言中还需要制造“矛盾”来吸引读者的关注。“矛盾”可以是你的研究目的或者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需要突出问题的紧迫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然后需要告诉读者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如何破解科学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获取的数据是什么?

有了上述的铺垫展开,接着便进入故事的“高潮”部分(相当于论文的结果部分)。为了使观众看得过瘾,通常电影中讲故事的时候都会增加一些特效。因此,我们在论文的结果部分也需要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表达。

像故事一样,论文也需要有“结局”。论文的最后需要告诉读者,你的研究得到了什么重要结论,这个结论有啥意义。

----------------------------------------------------

我做的是地理学方法在土壤污染评估中的应用,平时不做实验,论文都是以数据驱动,靠的是一些方法模型从现有数据中探索出一些新的发现,然后通过一些土壤环境污染的理论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形成一个好的故事框架。

例如,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新发现)解决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矛盾(科学问题)。

首先在引言中讲述,我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发现,以前研究中A发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越高,种植在该土壤上的水稻体内的污染物含量也就越高;B研究发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越高,对种植在该土壤上的水稻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影响不大。关于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对种植的农作物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水稻体内污染物含量的关系,这对解释水稻对土壤中污染物的吸收机制意义重大。

我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多种统计分析模型对比,结果发现:土壤污染会不会导致水稻污染,是由土壤中的pH值决定的,土壤呈现酸性环境的时候土壤污染会导致水稻污染,土壤呈现碱性的环境时土壤污染对水稻污染没有显著的影响。

然后通过讨论,加入一些土壤污染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解释该结果发现的合理性,A研究采用的土壤是**区域的土壤,土壤整体偏酸性,酸性环境会使得土壤中污染物的活性增强而更容易被水稻吸收,所以土壤污染物的含量导致水稻中污染物的含量增加。B研究采用的土壤是**区域的土壤,土壤整体偏碱性,碱性环境会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活性而使得其难以被水稻吸收。

最后得出结论:我有了一个新发现。水稻是否会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是受到土壤中的pH值控制的。

其它的例子如,针对老的研究问题,引入新的方法模型。首先要引起悬念:该问题确实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依然无法揭示事情的真相,我通过对某方法进行改进得到与前人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地解释,因此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针对新的研究问题,采用经典的研究方法和新的数据。最近在某某学科领域内出现了某个新的研究问题,很多研究者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但是却没有有效地解决该问题(激发好奇心),我通过一种新的实验思路获取一批新的一手数据,采用经典的传统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很好地阐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13407-1183948.html

上一篇:好的科研思路的产生和评估(归纳)
收藏 IP: 123.127.160.*| 热度|

12 姚伟 彭真明 王从彦 吴斌 李剑超 杨顺华 靖常峰 黄永义 王崇臣 徐智优 汤茂林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