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学术期刊盈利化现象日益明显,掠夺性期刊堪称『印钞机』,数量有增无减。科研管理部门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国内外掠夺性期刊。
王凌峰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姚依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林墨插画师:HILAHL)
学术期刊盈利化暗流涌动,掠夺性期刊有增无减
近年来,收取不合理过高的版面费、以营利为首要甚至唯一办刊目的、摒弃学术传播初心的掠夺性期刊(Predatory Journals)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办期刊没有风险,最坏情况无非停刊,故收取高额论文出版费堪称稳赚不赔、零风险行当,在全球经济不振的今天更具吸引力。因此,全球掠夺性期刊数量有增无减。
著名Mega Journal《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自称“非盈利性组织”,实际上赚得盆满钵满。2010年PLoS发表了近万篇文章,首次实现收支平衡,之后每年发表文章数量在2~4万篇。2012年刊发近3万篇文章,毛收入3400多万美元,赢利700万美元,比中国一些上市公司一年利润还高,堪称“印钞机”。
在巨大利润吸引下,一些老牌学术出版集团如Nature出版集团(NPG)也加快了子刊扩军、提升版面费的速度。截至2018年初,Nature系列子刊共有51本,每篇论文出版费用普遍在数千美元,如Nature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每篇论文收3000美元、《Nature·Communications》每篇论文收费更高达令人瞠目的5200美元,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
我国同样存在“掠夺性期刊”。早在2008年12月《北京科技报》发表《中国学术期刊版面费调查》一文报道了部分国内期刊收取过高版面费现象,2009年4月CCTV“新闻1+1”栏目、《中国青年报》分别对国内期刊《商场***》一年发表数千篇论文、敛财上千万一事进行了报道,类似情况并非个例。
如何量化定义『掠夺性期刊』?
学术期刊使命是服务学术研究,学术论文读者少,为了维持期刊运营,收取一定数量的费用是合理的,但是,不管一本期刊是否进行了实质性同行评议,都不应该收取过高的版面费。换言之,一本期刊只要收取了超出办刊合理支出水平之外的过高版面费,就可以界定为掠夺性期刊。对于外文期刊,可以采取上述同样思路判断一本期刊是不是掠夺性期刊。
治理掠夺性期刊:政府部门积极作为、堵疏结合
如何堵?
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India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于2017年6月发布了一份含3万多种期刊的白名单,白名单之外期刊发表的论文该委员会不认可。我们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术共同体在科研成果的认定与评价中及时清理掠夺性期刊。
如何疏?
我们建议,科研业绩评估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应淡化量化导向(包括发文数量、被引次数、影响因子等等),同时,应努力完善当前的学术同行评议制度,以制度保障学术同行在评估过程中尽可能只基于学术水准做出评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