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我有多个邮箱,论文中应该用哪个? 精选

已有 33054 次阅读 2018-7-31 19:3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很多作者在论文中留下了商业邮箱(如Gmail163QQ邮箱等)而非其机构邮箱(如@nju.edu.cn等)。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这对论文的被引次数不利。

 

步一Indiana University

1.jpg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

 

去年,107篇论文被《肿瘤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Tumor Biology)撤稿[1],其原因主要在于同行评议过程中使用了假的评审意见。在这些假的评审意见中,评审人的姓名往往是真的,但他们的邮箱是假的。他们的邮箱往往不是所在机构的官方邮箱,而是商用邮箱(如Gmail163等)——而且这些邮箱往往是投稿作者注册的。比如,评审人的官网邮箱是Famous.Researcher@pku.edu.cn,那么投稿作者就会自行注册一个类似于Famous.Researcher@gmail.com的邮箱[2]。这样,审稿人写的修改意见实际上出自作者自己。

 

商用邮箱和机构邮箱

 

一般说来,每个人都可以自行注册的邮箱是商用邮箱,例如@gmail@hotmail@yahoo等。而机构邮箱则是可以被实名认证的,例如以所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后缀的邮箱(如北大邮箱@pku.edu.cn)、以政府机构为后缀的邮箱(如@ars.usda.gov)等。

 

近期,ShenRousseauWang等人发表了一篇论文[3],使用了Web of Science2008-2012年间发表的论文,并考察了这些论文通讯作者(编者注:在多通讯作者的论文中,这一字段实际上是排名第一的通讯作者)的邮箱。在数据集收录的所有论文中,平均有13%的通讯作者使用了商用邮箱,这一数字从2008年的10%上升到了2012年的16%。文章指出,这一数字的增长很可能与中国作者数量的增多有一定关系。

 

在这些使用商用邮箱的论文中,@gmail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其次是@yahoo@hotmail@163@126。其中@163@126是两个典型的中国商用邮箱。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国大陆互联网环境下登录@gmail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需要其他工具辅助。而在所有使用机构邮箱的论文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邮箱,只有少量是政府邮箱。

 

商用邮箱的优点有哪些?

 

尽管使用商用邮箱可能会给人以不职业non-professional)的感觉,但仍然有很多作者在其论文中使用商用邮箱。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杨立英曾指出,在论文中留下作者的商用邮箱存在一些优点,例如:功能更为强大、存储空间更大、允许大附件的上传和发送(如很多学校邮箱中不允许上传和发送50MB以上的附件)、更换机构(如毕业、更换工作等)时不需要更换邮箱等等[2]

 

商用邮箱、机构邮箱和国家

 

Shen等人还计算了每个国家使用机构邮箱和商用邮箱的比例。显然,这一数字越大,说明这一国家使用机构邮箱的比例越大。研究结果显示,瑞典和瑞士两国这一比例最高(约30:1)。而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这一比例则不高,来自印度的论文使用商用邮箱的论文则比使用机构邮箱的还多。

 

商用邮箱、机构邮箱和论文影响力

 

Shen 等人随后考察了使用不同种类的邮箱和论文影响力(被引量)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机构邮箱的文章获得的被引量超过了使用商用邮箱的论文被引量的两倍。而这一数字对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论文则分别为1.71.3

 

此外,所在机构排名较高的作者更倾向于在论文中留自己的机构邮箱。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论文的作者是否使用了其机构邮箱这一指标能否作为评价该作者机构好坏的标准仍然值得商榷。

 

3.png 

[1]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7/04/20/new-record-major-publisher-retracting-100-studies-cancer-journal-fake-peer-reviews/

[2] http://blogs.lse.ac.uk/impactofsocialsciences/2018/06/21/institutional-versus-commercial-email-addresses-which-one-to-use-in-your-publications/

[3] Shen, S., Rousseau, R., & Wang, D. (2018). Do papers with an institutional e-mail address receive more citations than those with a non-institutional one?. Scientometrics, 115(2), 1039-105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26889.html

上一篇:高铁,影响了研发合作
下一篇:偶然的科学发现
收藏 IP: 119.123.134.*| 热度|

4 黄永义 武夷山 孙杨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