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高铁,影响了研发合作

已有 3930 次阅读 2018-7-17 08: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来源于Scientometrics的研究表明,中国跨城市研发合作的频率与地理距离呈负相关,与城市之间的高铁网络正相关,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正相关。


刘硕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jpg

注: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功并投入运营,被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2007年4月18日,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在上海始发,中国的动车时代来临。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提出“四横四纵”高铁发展战略。到2012年,我国有1.3万千米时速达250—350千米的客运专线建成投产,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2.5万里,占世界总量的66%。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中所提“八横八纵”蓝图也在新时期逐步实施。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铁路将由2017年底的2.5万公里增加到3万公里。


河海大学的Shengqiang Jiang等人选取了中国224个人口超过50万的地级城市,以中国专利数据库中的专利数据作为样本,研究这224个城市之间研发(R&D)合作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中国跨城市研发合作的主要因素。他们考虑到的影响因素包括:(1)地理距离;(2)两城市之间是否有高铁连接;(3)两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4)是否为沿海城市;(5)是否为中部地区;(6)两城市之间的技术接近度(利用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来衡量);(7)两城市是否为同省;(8)是否为省会城市;(9)是否为北京。


高铁效应


研发合作更有可能发生在高铁连接的城市之间。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克服地区间研发合作的地理距离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将加速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研发资源的整合。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子弹列车的快速发展,地理空间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弱。



2.jp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中国224个城市的联合专利所获取的研发合作空间模式)


跨城市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


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国内经济发达区域,因此,跨城市合作研发活动主要发生在京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城市和沿海地区。合作空间网络的中心枢纽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以及沿海的省会城市也存在较高的跨城市交互密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区域的高铁网络密度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内陆城市的跨城市交互密度较低。在排名前20位的跨城市合作城市对中,包括北京在内的城市对比例为60%,包括省会城市在内的城市对比例为80%。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机构倾向于与核心区域的研究机构合作,以获取更多资源,而核心区域的研究机构通过寻求合作进行互补。通过寻求与经济发达城市的合作,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可以获得研发投资基金,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智力资源。相反,经济发达的城市合作的目的是资源互补,如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1.jp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中国跨城市研发合作网络的度中心性)

 

Shengqiang Jiang等人指出,加强城市之间的研发合作有助于完善整合各种区域创新体系,城市的区域位置是影响跨城市研发合作的重要因素,为了鼓励具有各种优势的城市之间的研发合作,中央政府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减少区域保护,促进研发资源的合理配置。

 

 3.png


[1] Jiang, S. Q., Shi, A. N., Peng, Z. H., & Li, X. (2017).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cross-city R&D collaboration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al co-patent data between 224 cities. Scientometrics, 111(3), 1251-1266.

[2] Acosta, M., Coronado, D., Ferrándiz, E., & León, M. D. (2011). Factors affecting inter-regional academic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within Europe: The role of economic distance. Scientometrics, 87(1), 63-74.

[3] Breschi, S., & Lissoni, F. (2001).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local innovation systems: a critical survey.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0(4), 975-1005.

[4] 干佳薇.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31-32.

[5] 中国高铁的巨变_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http://www.elecfans.com/d/620495.html [2018-7-16].



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24444.html

上一篇:读博士,选同性导师,还是异性导师?
下一篇:我有多个邮箱,论文中应该用哪个?
收藏 IP: 183.62.2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