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定量评价指标注定被滥用:从Publish or Perish到Impact or Perish 精选

已有 7023 次阅读 2016-9-30 10: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不端, impact, publish, Perish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摘要

定量评价指标注定被滥用。从“Publish or Perish”到“Impact or Perish”的评估导向的变化,使得学术不端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论文推荐人:李江 / 浙江大学
文稿:童寿传 / 浙江大学;编辑:李江 / 浙江大学

 


注:图片来源于51Science


        受“Publish or Perish”评价导向的影响,科学家为了在定量学术评估中生存,不得不发表更多的论文。为了能发表更多的论文,少数科学家不惜采用走捷径、篡改数据与图表、编造结果等手段。这些行为被视为学术不端。学术界普遍认为,学术不端产生的根源在于“Publish or Perish”评估体制。随着科学家们发表了越来越多的论文,一种来源于“Impact or Perish”的压力出现了,即论文没有发表到知名期刊上、被引次数不高,科学家们依然很难生存。于是,科学家们被裹挟到“引文游戏”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Mario Biagioli教授在《Nature》上发文,提醒我们应该警惕“引文游戏”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所有定量评价指标注定被滥用。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宣称:当一个指标被选作衡量经济走向的指标时,那么它将势必失效,因为人们开始把它玩弄于股掌。如今,我们惊讶地看到,当前的游戏不仅仅是科学计量指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游戏,也是计量指标催生的学术不端的游戏。据新闻报道,有人伪造评审邮箱,然后给自己或朋友投的稿件审稿,并推荐引用自己的论文。也有人(黑客)非法入侵出版商的数据库,给自己发更多的审稿邀请,以便推荐引用自己的论文。我们称这种学术不端为“出版后的学术不端”。
        与捏造数据等传统的学术不端不同,出版后的学术不端并不会影响论文中的研究结果,但会严重损害发表系统中各方的信誉。这种现象更多地出现在新兴国家中,因为他们为了追求国际可见度,更倾向于滥用定量评价指标。出版后的学术不端行为很难被发现,期刊一旦发现这种行为,会采取撤稿的措施,但披露的信息很少。因此,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主要靠民间揭发。因此,Retraction Watch和PubPeer这样的网站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出版后的学术不端行为,也意识到这种行为对公共资助研究的破坏力。因此,基金资助机构、公共政策制订者、学术界应联合要求出版商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以便审查。

        在个人层面,科学家采取学术不端行为,为的是美化自己的简历,以符合机构的考核标准;在机构层面,非顶尖的机构寄希望于通过定量评估指标提升发文量与被引次数,以便挤进世界前列。大学里,以影响因子、引文指标、排名为导向的考核制度,不仅仅刺激了学术不端行为,也默认了学术不端行为

 

参考文献

Biagioli, M. (2016). Watch out for cheats in citation game. Nature,535, 2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005936.html

上一篇:晋升(副)教授,最需要的是什么?
下一篇:应对学术不端
收藏 IP: 114.246.146.*| 热度|

4 陈南晖 强涛 shenlu ghzhou567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