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sion Memory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gzhiqiang240 just for freedom

博文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完整译本

已有 3849 次阅读 2022-2-6 16:45 |个人分类:哲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完整译本《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所著


【译文】

我完全不会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个人的行动不仅受外来环境的影响而且还要适应于内心的必然力量。

 叔本华所说的“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在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遇到困难时,它总是使我得到安慰,并且也永远是容忍的源泉。这样的感觉不但使人减轻了那种容易麻木的责任感,它也让我们不至于过分认真地去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它还导致了一种特别给幽默感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要追究人或一切生物生存在世间的意义和目的,我觉得客观地来讲,都是荒唐的,但是每一个人还是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了他判断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幸福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从伦理的基础看,我把这种看法叫做“猪圈里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时刻给我以新的勇气以愉快地去正视生活中的那些理想,是真、善、美。

要不是有着志同道合者的亲切感情,要不是把精力都灌注于那艺术和科学所永远不能到达的领域——客观世界,生活对我来说就会是空虚的。人们通常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财产、虚荣、养尊处优的生活——我总觉得是卑微而不足道的。

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义务的强烈热枕和我对同他人和社会的直接接触的淡漠的心情,往往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从来不是一个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朋友、甚至我的家庭的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从未失去一种距离感和孤独的要求,相反,这种感觉正在与年俱增。

人们尖锐但好不惋惜的发现,对别人的了解和同情是有一定限度的,这样的人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他那天真的性格和平静的态度,但是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至于被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而且还可以避免把内心的平衡建立在这样不可靠的基础上的诱惑。

在人生的壮丽行列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性的国家。而是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人,是人格,只有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高贵的东西,而群众在思想上本身是迟钝的,在感情上也总是迟钝的。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看似正常,但行为却有点稀奇古怪的人,他们是有阿斯伯格性格的人群。我之所以用性格而不是症状,因为我觉得他们是一类有着特殊性格的人群,而非病人。这里之所以提到阿斯伯格性格,是因为爱因斯坦也是这类人。在我看来,叔本华也应当是这类人,当然我并没有证据,现有的证据就是他的书籍观点,但是在叔本华的生活中,他却是一位侃侃而谈的谦和之人,这样说来,他就没有阿斯伯格性格了。

有阿斯伯格性格的人,表达和思维总是脱节,在描述事物的时候,总会有非常明显的跨越。他们还有狭隘的兴趣爱好,以及人们经常所谓的社交障碍。不过社交障碍不是很明显,因为他们也能够清楚地描述一件事,并且只要他们稍加注意也可以做到逻辑无误,甚至有些时候能够说出某些超乎想象的看法和观点。不仅如此,他们对于所描述的事物总是再三强调,生怕别人不清楚或者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关于这类人的人物,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电影中那么聪明,相反你第一眼就会觉得他很笨拙,他们笨重的固定的行为方式是笨拙的缘由。当这种笨拙的方式被长期运用于某个领域的时候,逻辑性就体现了应有的价值,你会发现他们的聪明是依靠日积月累而累积起来的成就,准确来说那不叫聪明,而叫性格,因为最终成就他们的并不是聪明,而是那副固有的笨拙行为。这也可以解释为大智若愚。当那些所谓的神童出现时,我并不感到任何惊奇,一个人应当生活在一个不断经历和创新的状态,所有炒作的背后都必然是金钱的驱使,只有远离浮躁,远离荣誉和权力的诱惑,才能谈真正的开拓。与此同时,只有在足够平凡的生活中,才能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这就是阿斯伯格性格的优点。


结尾

爱因斯坦简短的文章中包含了一个人一生的哲学道理。如果一个人能够理解透“照亮我的道路并且时刻给我以新的勇气以愉快地去正视生活中的那些理想,是真、善、美。”,那么他必然就可以拥有崇高、善良而纯洁的灵魂,那么他就会变成黑暗中的明亮灯火。叔本华所言:“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道尽人生哲理,深思也必有大义。


注:几年前的某个午夜,我只是碰巧在图书馆里面看到关于《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很不起眼,被深深藏在图书馆的幽暗角落,更别说普通人对于物理科学的兴趣本身就淡然无味。我之所以将它上面的内容摘录下来,是因为我可能下次去的时候就再也找不见书的影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7125-1324213.html


收藏 IP: 116.16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