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家的个人知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fei 民间科学家@中国 scientist@world

博文

教师节叹斯文之不复

已有 7536 次阅读 2007-9-11 02:06 |个人分类:大学之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师节叹斯文之不复

2007.09.10

昨天晚上半夜回家,正好赶上今天教师节,收到一些祝福和一束鲜花,又飘飘然起来。

教师节啊教师节

今天室主任开会时讲话,建议大家在教师节这一天要想一想为人师表的问题,好像别人为人师表真有问题一样。

其实教育部从来没给我等发过教师证,我等也没有拿过高校那样的教授津贴,所以我们为人师表其实没有正式资格。类人猿严格来说不是人,我们是类教师严格来说也不能算是教师。如果工厂中的师父也算教师,伟大导师毛主席也算教师,中宣部整天办方针政策学习班的领导也是教师,那说我们是教师才算勉强过得去。我相信今天他们这些人应该基本上都没有收到鲜花。所以,我总觉得今天是别人过节,我们只是跟着凑热闹而已。自己美美的,真以为就可以为人师表了,那是自作多情。

不过,为了对得起这些祝福和鲜花,我今天真的象室主任希望的那样,没有做不为人师表的勾当。如果每天都给我送鲜花的话,我应该能做到每天都为人师表。不然对不起做人的起码良心。

教师之无趣

我一直想做真正的教师而不遂。幸而我有一位同学曾告戒我做教师之无趣。

按他所说,聪明的学生一般是不感谢老师的,因为老师总要按教比聪明学生笨的学生的方式教他,没把他教笨已经不错了。聪明的学生应该感谢老师的不是老师教了他什么,而是老师没有教他什么;而既然没有教什么,那又谈何感谢呢?只有那些时不常犯错误的学生,或者比较笨的学生,老师的管教可能才有真正的用处,所以,多年以后他们还会记得老师的管教。太笨的学生,老师也对他没办法,他也不会有多感谢老师。

所以,孔子才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

当我看到一个学生的确很棒时,我绝不敢说是自己的功劳。当学生常犯笨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有点用处。作为老师,总有人感谢你,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作为学生,总感谢老师教诲,也无异于承认自己比较愚笨。这是两不讨好的事。

真正好的老师,是挑战学生,而不是去教学生。名师给的挑战大,能迎接这些挑战的学生素质好也才能有机会,所以才有“名师出高徒”一说。不过,高徒也不会久居名师之下,所以庄子才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儒家学说常鼓励好为人师,道家则反其道而行之。

道之不存,师之焉附?

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还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其实早在千年之前的孔子也哀叹:大道之不行,久矣!

孔子在《礼记 礼运》篇中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中国人的理想,从来是所谓“大道之行”。在美国主要的中国城正门,都有“天下为公”的牌匾,其后则为“礼义廉耻”。可惜大道总是“行”不了几天,就要呜呼哀哉。每一代教师面临的问题其实都是:道之不行,师何所为?

道之不行,老师大概只能做“假道学”。如今放眼九州,不知道有多少“假道学”正襟危坐于庙堂之上,以其人之道为道,以其人之学为学,还有什么“师表”可言?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之不可得,亦久矣。何以传道、授业、解惑?

说来说去,我的意思其实是一句:教师节的事情,不必当真。真要当真的话,还不如哀师道之不存。

教师节,一床丝被一桶油,斯文也不过如此而已。

 

******************************************************************************

《师说》全文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感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oston中国城正门前:天下为公

Boston中国城正门后:礼义廉耻



教师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6-7144.html

上一篇: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下一篇:想不到的9.1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