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2008.03.15
王铮老师在《委员同志,我反对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中的意见我很赞同。
我觉得只要国家不批判、禁止和惩罚公民学习和有限使用繁体字就是大恩大德了,有些人为什么还要得寸进尺呢?
进一步,中小学生必修的东西已经太多,教育部不是常常说要给他们减负吗?
博文《委员同志,我反对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链接: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8007
个人经验
从小没有人教过我学繁体字,不过因为乱七八糟地看书,有时候又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也虚荣地认了一些繁体字,现在写字时还时不时夹杂两个,也没有人提意见,可见大家都有两把刷子。这充分说明很多东西都是不需要在学校里面教的,就象女人会自己想办法学会打扮自己。
小学生的《新华字典》上每个字基本上都注明了繁简体,再傻的小学生也不会不学会几个。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猜度某些委员们肯定是小学得上不好,又多年没有查过字典,也没有其它灵感,所以才有此类提案。
解放军应该学繁体字
认得繁体字,有些时候可能是很有用的。
为了尽到保卫祖国的职责,驻港部队起码应该认得大部分的繁体字,除非他们五十年(现在算来应该少于五十年了)之内在香港不上街,不读书、不看报和不看电视。
除非将来台湾人民同意一国两制统一的时候在基本法上明确写上将来只准用简化字,繁体字还是要在台湾存在下去的。即使理疗不太可能这种的法律,几十年的过渡期总得给吧?所以,为了尽到保卫祖国的职责,将来驻扎祖国台湾的部队起码应该认得大部分的繁体字。当然还有一个省事的变通办法,就是直接改变国军的番号,让他们保卫祖国宝岛就好了。
但是,即使是这么神圣的事情,也很难说用得着人大政协来立法,政府来颁布法令和规定啊!
繁体字补习班市场?
经济学上讲,只有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为王,政府可以弥补市场不足,是为资本主义的和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为王,市场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是为社会主义的和谐。
不管有多大的对学习繁体字的需求,开办繁体字学习班总是可以尝试的。这点自由,人大代表们不至于要求政府批判、禁止和惩罚吧?
听听京剧又何妨?
我爸算得上是个戏迷,他的确很少欣赏电影和交响乐之类。因此,我小时候跟着他正而八经地看过很多川剧、京剧及其它戏剧。当然,这也是我那时晚上逃脱晚自习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可以说我这个年龄的人中看过不少连台本戏目的人是相当不多的,而且有这些经历也不错。问题是,现在还有人唱连台戏吗?
我在北京还跟着孔老师陪父母去看过一次全本的京剧《四郎探母》,电视上能够出现的那些重要京剧名角鱼贯出场几乎一网打尽,的确比以前看过的唱得热闹些。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也会陪着爷爷看中央台11频道的川剧和京剧,有时候两爷孙还会跟着哼哼呀呀一番,甚是有趣。可是,我还是没有成为一个戏迷,我女儿估计也不会。如果不是别人拉着或要陪客,我自然不会无聊到专门跑去看川戏和京剧的程度。如果真的去了,也不会中途跑掉,而且还会尽量欣赏。可是这也不说明什么,我做什么事原则上都不会随便跑掉,而且会尽量欣赏。
国粹!国粹!
可是我真的不觉得川剧或者京剧是什么连小学生都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的国粹。适当抬高是可以的,可是就凭慈禧太后和江青同志这两个臭老娘们儿所代表的文化和欣赏水平,我也觉得把京剧抬那么高是件国耻。
更为让我觉得是国耻的是到北京梨园剧场去看京剧表演。其中剧目选择之滥和演员之不敬业,连我这个对很不像话的季广茂教授的行为都能有一定程度的宽容的人,都觉得太不像话。
所谓国粹,首先要是民间的。简单地说,国粹首先要能够做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据说姜昆同志现在对郭德纲很有意见。姜昆凭什么要管着郭德纲,他们不是一辈儿的吗?
我不是相声迷,更不是郭德纲迷,但是大家应该明白持民间科学家立场的人会认为扼杀国粹的都是些什么人。
I have a dream
我搜索了一遍自己的灵魂,发现自己从作为国粹的麻将中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不亚于听戏。
我的一个梦想是建议代表我的人大代表下一次建议将麻将设为中小学必修课,或者起码是选修课。其它地方如果有问题,我的家乡四川省和重庆市起码可以先行试点推广。作为国粹,麻将不仅可以开发和锻炼早期智力,而且可以成为青少年孝敬老年人的高尚和高雅的共同娱乐和共同语言,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中国社会之逐步老龄化,麻将最有可能成为作普通和有效的沟通中国人家庭亲情促进和谐开发智力的最好工具。大家还能像想得出来其他的取代方式吗?所以,提倡正确的麻将观,从娃娃抓起,非常之有必要。
明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打歌曲名字就建议暂定为《常回家麻将》,四人麻将及四人以上的全民麻将运动最能够突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另外附加一句:反对的人都是混蛋和小日本的走狗!
呵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