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杨振宁寄语国科大学子:你们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已有 2727 次阅读 2019-5-4 08:04 |个人分类:名人堂|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杨振宁寄语国科大学子:你们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文/马赫 刘孜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2019-05-02 图/涂植鹏 杨光晴月 郭安康 杨天鹏 


2019年4月29日中午12点30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区礼堂门口排起了一条长长的学生队伍,他们在等待一场下午四点才开始的讲座——杨振宁院士谈“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此时的礼堂内,各方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每个人都认真严谨、行色匆匆。下午两点半,门外已是摩肩接踵、人潮涌动。


四点整,礼堂上千个席位已满员,大家屏气凝神紧紧盯着舞台入口。终于,由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担纲主持的明德讲堂开始了。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九十七岁高龄的杨振宁先生缓缓走上舞台。


11.jpg

讲座现场 涂植鹏摄

 

大咖做客“明德讲堂”


“我去过几百个大学做演讲,现在这个演讲厅是最大最气派的!”杨振宁先生打趣地说道。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他却仍旧精神矍铄、口齿清晰。“中国现在发展很快,而你们是一所全新的大学。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一句话燃爆了现场观众,刚刚鸦雀无声的礼堂霎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国科大明德讲堂创办于2012年9月,是国科大为培育研究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系列讲座,包括思想、社会、历史、文艺和人生五大系列,每学年举办100场。讲座邀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主讲人,从各个侧面透视思想世界、社会万象和冷暖人生,致力于国科大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12.JPG

李树深主持本期明德讲堂 杨天鹏摄

  

两个月前,明德讲堂接到杨振宁要来开讲座的通知,各方工作人员便开始了战备状态,学生听闻此消息更是满怀期待。4月28日17点整,杨振宁讲座的入场券开放的一瞬间,上千个席位瞬间被抢空。讲座当天,计算机学院的王昊同学从12点30分就等在礼堂门口,他说:“虽然杨先生的研究领域与我现在做的方向并无很大相关性,但我一定要来听他的讲座,先生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从昨天就一直盯着抢票,今天提前在门口站了三个小时,这都是值得的,这是我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尊重和敬佩。”

 

与物理学的缘分


坐在礼堂舞台白色沙发上,杨振宁向大家娓娓讲述自己的一生。

  

虽然降生在战乱年代,但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杨振宁却并未荒废学业。在崇德中学的图书室中,他因为《THE MYSTERIOUS UNIERSE》(《神秘的宇宙》)而对物理学萌生了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38年,杨振宁举家迁至昆明,并考入西南联大。“我没有读完高中的最后一年,所以没接触过高中物理,但这是西南联大的必考科目,我就借了一本高中物理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自学了一个月。”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杨振宁又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生院,并在两年后拿到了硕士学位。


13.JPG

杨振宁谈自己的学习与研究经历 杨天鹏 摄

  

提及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生活,杨振宁总是忘不了曾经作为“西南联大三剑客”的往事。时值1942年,杨振宁与黄昆、张守廉每天都在无休无止的物理题目辩论中度过。“我们喝茶时也在辩论,晚上关了电灯上床,辩论仍然没有停。我现在已经记不得那天晚上争论的确切细节了,也不记得谁持什么观点。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们三人最后都从床上爬起来,点亮了蜡烛,翻看海森堡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来调解我们的辩论。辩论的内容不止是物理学的,天下一切事件都在我们的讨论之中。”

  

“在西南联大,有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第一位就是吴大猷先生。”杨振宁每每说起曾经的恩师,总是满怀感激之情,“第二位是我研究院导师王竹溪先生。吴先生带我走进了对称理论的方向,而王先生将我带进了统计力学的领域。我一直说我实在是幸运极了,因为一个年轻的研究生如果能够走到一个领域,而这个领域又在以后五年、十年、二十年不断发展,他就可以跟着这个领域一块儿发展,这是最最占便宜的事情。”说到这里,杨振宁先生语重心长地提醒在座的国科大学生:“成功最主要的不是努力与否,而是走对方向,走到能够发展的方向,自身便有发展。”


14.jpg

互动问答环节,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涂植鹏摄

 

杨振宁的“科研三部曲”


1945年开始,杨振宁前往芝加哥大学进修博士学位,在那里他经历了最为困难的转变时期。由于在国内学习缺乏实验基础,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室中惹出了不少的麻烦。“我笨手笨脚的,实验室里的同学都笑我。”在那里,杨振宁有了“Where there is bang, there is Yang.(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这样的轶事,“但根据在西南联大所学推演法的根基,又吸收了芝加哥大学归纳法的精神,把这两个加起来,就形成了我后来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

  

杨振宁在最后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科学研究三部曲——兴趣、准备、突破。“首先要有兴趣,其次要花工夫研究,最后要有机遇,产生突破。”这一点并不仅限于科研,文学中早有提及,“王国维百年前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一个理论,叫做境界论。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


15.jpg

国科大研究生向杨振宁献花 杨光晴月摄

 

充满机遇的大时代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物理学领域知识系统早已分散开来,面对细枝末节的研究方向,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精力不足,我们该如何在掌握有限知识的情况下获得突破?”杨振宁先生谈到他在美国从教的经历时,总是不忘称赞中国学生的基础扎实又愿意努力,但是却“不够灵活,不够活泼,不够胆子大”。他告诉同学们:“一方面要问你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东西,真正的能力在哪个地方?另一方面要问你自己,这个方向是不是可以做到。你得知道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弥补缺点。”

  

杨振宁曾在不久之前坚决反对进行大对撞机的建设,而今仍旧没有改变他当初的想法。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一名研究生提及这个问题之时,杨振宁先生表示:“现在大型探测器处在没落的时候,实际上大型探测器从三十年以前就已经走在末路上了。”

  

“选择可能选择的热点方向固然重要,可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掌握住你自己的能力跟兴趣。相较之下,我会把热点放在第三位。”杨振宁不建议同学们为了追寻学术热点而做研究,“现在这个时代,门路多得很,如果你有能力在某一个方向有兴趣,向这个方向走就比较容易成功。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而不是人家告诉你的热点。如果你并没有兴趣,只是听说这个领域现在红的不得了,那便不是最好的选择。”


16.jpeg

1984年,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今国科大)讲学


杨振宁先生虽然已是九十七岁的高龄,但是他仍旧坚持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每场讲座都饱含激情,谈吐之间不乏风趣。“我希望各位同学都掌握这个时代!”他寄语国科大的同学,“这是一个大时代,你们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要努力,足够努力不一定有大成绩,但在今天中国的发展情形之下,小成就一定可以达到。”

  

本次讲座嘉宾由国科大汪前进教授邀请。国科大副校长苏刚、牛晓莉,国科大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小淳、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增一等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杨振宁的讲座。


国科大同学向杨振宁先生提问 杨光晴月摄

 

责任编辑:余玉婷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76958.html

上一篇:每日笔记(190504)|生态,是新​秩序的竞争者之一!
下一篇:[转载]被9.4分神作震碎三观:每一秒都是不敢看的残忍
收藏 IP: 101.80.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