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丝路帆远:坤輿万国全图》一文,引用我质疑利玛窦一说,这是官方首次。文章比较简短,还没有击中要害。以往一贯质疑中国持“天圆地方”说,否定了汉代就有的浑天说,把中国科技的发展固定在远古时代,不承认明代大航海可以是中国地理学、地图学飞跃发展的时代。这种静态思维,违反了动态的历史发展规律,不足够说明谁是《坤輿万国全图》作者。《坤輿万国全图》有几百项证据,与“按照欧洲地图绘制”的说法不相容,其中最重要的是:
· 欧洲没有教皇领地,Tuscany,Florence,是文艺复兴前的地理。(应有的没有)
· 美洲西部是欧洲人19世纪中叶以后才知道的地理。(不应有而有)
· 全图有一半地名没有出现在欧洲当时地图。(不应有而有)
· 南美地形比任何欧洲绘地图来得准确。(正确的地图不可能抄自错误的地图)
· 南非南端的罗经正峰证明中国人已经明确知道南非地形,西方翻译错误。
· 中国地理是永乐、宣德时期的地理,早利玛窦170年。
· “鹦哥地”,“南方之地”是中国对澳洲的命名。Australia一词翻译自中文“南方之地”,Terra Pisttacorum译自中文“鹦哥地”,地图出现名字是1570年,西方发现澳洲是1606年。(地名先于发现)
利玛窦序言云:“乃取敝邑原图及通志诸书,重为考定。订其旧译之谬与其度数之失,兼增国名数百”。假如利玛窦首次让中国知道世界地理,就没有“旧译之谬,度数之失”。此语中的“谬”,“失”,是指西方地图的谬,失,南美地形是最大见证,西方地图后来是按照中国的世界地图更正的。“增国名数百”,来自中国“通志诸书”,包括美洲一半的地名,西方地图没有,后来西方补上,但是标示含糊、错误,只有《坤輿万国全图》是正确的,证明明代人知道美洲比欧洲人早,而且正确。正确的地图不能抄自错误的地图。西方称《坤輿万国全图》为Impossible BlackTulip (不可能的郁金香),因为按照西方的地理发现的历史知识,是无法绘制《坤輿万国全图》的地理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预知200年以后发现的地理,准确绘制地图。《坤輿万国全图》的地理,时空颠倒,欧洲的地理是文艺复兴前的;美洲的地理是超前的,利玛窦死后200年,美国建国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根据所有西方的官方历史记载,《坤輿万国全图》的地理不可能是当时欧洲人绘制,地图全部中文标示,唯一答案是它是明代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利玛窦只是添加若干地名而已。添加地名与实地勘探绘图,耗时相差何止千万倍。《坤輿万国全图》完全证明:大航海是明代中国人地理大发现的创举,哥伦布,麦哲伦等不过是按图索骥。(见本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73546.html及其他文章)
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报告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10/Document/1395565/1395565.htm
丝路帆远:坤舆万国全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5-03-0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坤舆万国全图》,一幅让中国重新认识世界的中文版世界地图。业界普遍认为,该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印,然刻本已失传。我们今天看到的《坤舆万国全图》是该刻本的彩色摹绘本,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由明宫廷摹绘,共12份,现仅存一份(见图),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这幅彩色摹绘本地图,全长3.8米,宽1.92米,原为6幅条屏,后装裱为一图。图面由主图、附图和说明文字构成,内容丰富。主图为椭圆形的世界地图,涵盖五大洲—欧逻巴(欧洲)、利未亚(非洲)、亚细亚(亚洲)、南北亚墨利加(南、北美洲)、墨瓦腊泥加(南极洲),四大洋—大西洋、大东洋(太平洋)、小西洋(印度洋)、冰海(北冰洋),以及赤道、昼长线、昼短线(即南、北回归线)、极圈、南北极等地理信息。附图散布在主图四周,包括8幅天文和地理小图。说明文字是对地名、主图、附图的解释和利玛窦本人和他人所作的序文题跋。整幅图颜色淡雅,主图各大洋绘有不同类型的船只9艘,各大洋和南极洲绘有鲸、海狮、犀牛等各类动物23头,图中摹有2个椭圆形印记和1个正方形印记,皆是耶稣会会徽。
如此内容丰富的世界地图,在明末是非常难得的。早在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就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明,并集中国航海、地理、天文知识绘制了著名的《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让时人认识到在我泱泱大国之外还有亚非等其他国家存在。但是,《坤舆万国全图》展示出的全新的世界格局,还是直观地触动着时人的神经:一是“地球”的概念。虽然东汉张衡《浑天仪图注》言“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郑和下西洋之后《明史•天文志》也有“地圆说”的记载,但是中国传统对于天地的认知是“天圆地方”,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信仰无不由此引发开来,而《坤舆万国全图》则向国人直观展示了这种球形空间。二是“世界”的概念。传统视中国为天下、为海内、为六合,天下之外为四夷,四海之外为诸夷,可《坤舆万国全图》上中国不再雄踞于世界中心—虽然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观念,地图将本初子午线向左移动了170度,使中国居于中心位置,但显然中国与其他很多国家一样散落在一个圆球上。三是附图中“九重天图”对于宇宙结构的解释,“天地仪图”关于“天包地外”“地处天中”的概念,“中气图”关于节气线的画法,“量天尺图”对地理纬度的测定等,可谓对传统认知的补充。四是图中的地理信息丰富。五大洲、四大洋、五带划分、山脉河流等位置、范围和命名等,虽然与今天的地图有一定差异,但不失为当时所见的最为详尽的世界地图。
《坤舆万国全图》被认为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作,实现了中西地理观念的融合。其实,学界对于它的成图时间和是否为西方人所原创尚存有争议。有人提出,根据《坤舆万国全图》上西班牙上方的一段批注“此欧逻巴州有三十余国……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七十余载云”,以及“交趾”易名“安南”等细节,推断此图成图时间并非在万历年间,而是在1387年至1460年之间,甚至为中国人自己所绘,利玛窦只是加入了一些“地理大发现”以后的地名,并推断郑和之旅并非止于东非洲,极可能远涉美洲。也有人指出,《坤舆万国全图》由利玛窦绘制,但抄自《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约绘制于1425年至1430年之间,两图绘制时间前后相差160多年,利玛窦绘制世界地图,中国部分肯定是参考了中国的地图信息,且对于中国的描述与别国相比更为详尽,名称基本与今天无异,这与参考当时已有的《大明一统志》《广舆图》《古今形胜之图》《郑和航海图》等中国地图信息是分不开的。例如,对比《坤舆万国全图》和《广舆图》可知,二者所绘黄河和长江的源流以及中国西部和北部的沙漠基本相同。
该地图之后却未得到广泛传播。明清易代,洋人的坚船利炮、毒品鸦片和先进科技频繁而实质性地刺激着中国,道光皇帝开始差人打听英国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得知早在明朝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就已经很清楚地标明了英国的位置所在和远来中国的航海航线。
在中西地理观念交融碰撞中产生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海上丝路”文明和西方航海大发现的见证。该图先后被收入《图书编》《方舆胜略》《月令广义》等书中,其“世界观念”也渗透和瓦解着中国许多原本看似天经地义的思想观念。
[责任编辑:齐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