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买第一把二胡,至今快60年了。当时香港根本没有人教二胡,学二胡只能自学,“老师”是1959年的《二胡广播讲座》,中国在困难时期,纸张比玉扣纸还黄,现在还保存着。凭著三个月学小提琴的基础,忍受著噪音,坚持一年,暑假有时候每天拉八小时,总算有点成绩,1959年,在一个朋友一起办的私人音乐会演出了“鸟投林”和“平湖秋月”,两首广东音乐。
1962年与几位创办香港第一个业余的学生民族乐队,当年,刚刚自学不久,就教学生,抄谱,编谱,指挥,整个周末浸沉在民族音乐中。大半当时的二胡手,都是我教的。其中一位好学的,后来还拿了全香港音乐节二胡冠军。那时的乐谱,都是我从上海亲戚帮我购买的,为了适应我们的程度,有时我要改编,简化。乐队从七个人的小组,到我离开赴美升学的7年内,成为七十人的大乐团,每年演出,没有间断。1992年,乐团30周年纪念,我刚好在香港工作,也参加了演出。
现在,有些乐团的团员,成了职业音乐界人士,在推广健康音乐做了很多工作,不止在香港,他们收藏的民族音乐文献库,比国内並不逊色。他们办的“龙音”公司,帮最著名的演奏家出音乐光盘,办音乐会,老一辈的得以彰显,年轻的后来很多成名,都有他们的汗水。他们最重头戏的是出品了《中国民族器乐典藏》,把不同乐器最出名的演奏家,每人只选一首最杰出的演奏录音,编成沉沉的一套。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努力,回想当年一个个把着手教他们,也分享了他们的喜乐。
我最喜欢的是刘天华与阿炳的作品,尤其阿炳的“二泉映月”。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了就哭了,他说此曲是要跪着听的。掌握了基本功以后的最大愿望是学“二泉映月”。1965年,大学一年级,我在新亚书院的国乐晚会上第一次演出了“二泉映月”,同场演出有琵琶大师吕培原先生,他大概80多90岁了,还在授徒、演出。
1969年,我到美国,走上了科技的道路,工作之余,保持每星期腾点时间练习。在美国和一些国内来的朋友办了小乐队,也多次演出了“二泉映月”。 一直梦想有一天拜访阿炳的故乡无锡。2002年,乐团四十周年纪念的一年,终于圆梦,探望了香港的乐友,也到无锡看望了从未见过的“老师”阿炳。
2004年,最后一次公开演奏,也是“二泉映月”。我居住的城市附近,一所中学的70人的弦乐队邀请我独奏,他们伴奏。这个中学弦乐队在我们合作演出几个月后,访问中国,巡回演出,是本地很出色的音乐团体。
后来,还买了板胡,要攻下“山东小曲”,"春城节日“。”山东小曲“算是克服下来了,不过没有机会演奏。到2006年,获得宣德金牌,全部精力专注在世界史翻案。两把高胡,两把板胡,两把二胡,一把二泉胡,都是好琴,全搁下了。什么时候再能操琴,很难说。把这段小故事记录下来,作个纪念。
无锡公园里的阿炳像。(2002年)
摄於阿炳墓前 (2002年)
二泉映月的二泉是天下第二泉的意思。很多人错释为两个泉。
2004年12月16日,演奏“二泉映月”,由美国一家中学(Hilliard Davidson) 的七十人弦乐队伴奏,他们奏得挺有中国风。
(原载新浪网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57879f010138xk.html,2015年2月23日增编。)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