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问》4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译文]
鲧既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将他推举?
都说没有什么担忧,为何不让试着做去?
鸱龟相助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也见功劳,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将鲧长久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接手先人未竟事业,终使父亲遗志成功。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他的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塞?
天下土地肥瘠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鲧是什么使他意乱?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水神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一、鲧禹治水的本土论(转载)
来源:百科故事网时间:2016-08-30 11:37:35
大禹治水是中国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大禹授命于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处理洪水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用水利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禹亲自率领老百姓餐风露宿,整天泡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过了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大禹整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注 1]继帝位。夏禹王登天子之位,并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禹王子启王是夏朝的继位天子是为王太子。建碑《大禹陵》。
鲧禹治水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量测仪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不敢进家门。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因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
考古印证
从吉尔伽美什到诺亚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共有的成分。鲧禹治水是洪水传说的中国版本,整个治水过程改变了黄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为中国进入国家文明提供了契机与条件。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至前22世纪,北半球气候大幅降温。文献记载舜派禹伐三苗时,“夏有冰……五谷变化”,气候异常。前22、前21世纪交替时,气候突变,普遍转暖,游牧文明逐渐转向定居的农业生产。温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许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区域发生洪灾。根据地质学研究,黄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过一次大变道,由东流(山东入海)转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这次洪水泛滥影响到中下游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个诸族听命的中央权力来指导,于是鲧、禹被举荐。他们来自洪水影响相对小的中游地区。治水成功后,夏后氏不仅没有放弃非常时期授予的权力,反而集中权力建立王朝。这次洪水可能延续了一、二百年,居于下游的商部族首领冥,在夏朝中期还会在治水过程中丧命。豫西、晋南的河南龙山文化在二里头文化中得到了延续,而洪水前兴盛的山东龙山文化在此时衰落,甚至出现文化倒退。史前洪水发生的真实性从侧面证实了夏朝前夕的历史,同时也揭露了鲧禹治水记载中的一些可疑之处。文献归结鲧治水的失败在于堙障,而禹的成功在于疏导,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贯的抗洪举措,不至于使鲧被殛死。屈原质疑,“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无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开辟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这种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现代科学也难以控制,很难相信现代科学之前的禹是仅靠疏导河流制服洪水的。现代的科学家们猜想大禹在位时,气候忽然好转,季风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复,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灾自然也随着气候的改善而减少,这可能更接近于"事实"。
2016年8月4日,一个中美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宣布,他们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古代一场超级大洪水的科学证据,这一洪水很可能就是“大禹治水”故事中提到的灾难性大洪水。2007年,他们在黄河上游积石峡地质考察时偶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碎屑,后确认为上古一场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由于这一洪水规模巨大,他们推测,这很可能就是中国大洪水传说的源头。
文献出处
《诗经》赞美道:“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尚书》曰:“禹平水土,主名山川。”《左传》云:“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史记》中也说:“大禹平活水土,功齐天地”。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待帝命⑤。帝令祝融⑥杀鲧于羽郊⑦。鲧复⑧生禹,帝乃命禹卒⑨布⑩土以定九州⑪。”
《吕氏春秋》:“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⑭。谓涂山氏曰:“欲饷⑮,闻鼓声乃来。”禹跳石⑯,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1.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2.帝:指天帝。
3.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故名。息,生长。
4.堙(yīn):堵塞。
5.不待帝命: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
6.祝融:火神的名字。
7.羽郊:羽山的近郊。
8.复:通“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鲧腹三年后自动裂开,禹乃降生。
9.卒:率领部下。
10.布:同“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11.九州:古代分中国为九个州,这里泛指全国的土地。西汉以前认为禹治水后划定九州。
12.私:家事。
13.害:耽误。
14.化为熊:古人觉得熊的力量大,所以认为禹化作熊有了强大的力量。
15.饷:送饭食给人叫“饷”。
16.跳石:踏动石块。
上古黄河大洪水
《科学新证据:大禹治水可能真不仅仅是传说》报道:
一场强烈地震在积石峡引发了大规模滑坡,滑坡堵塞黄河6到9个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续增加导致堰塞湖溃决,多达110亿至160亿立方米的湖水在短时间内快速下泄,形成流量巨大的洪水。
目前有记载的黄河最大一次洪水发生于1843年,最大流量约每秒3.6万立方米,而这一溃决洪水的流量可能是1843年洪水的10倍左右,达到每秒30万至50万立方米。
参与研究的美国珀杜大学教授达里尔·格兰杰在《科学》杂志召开的电话记者会上解释说:“换个角度看,这差不多与世界第一大河亚马孙河曾发生的最大洪水相当,位居地球近1万年内发生的最大洪水之列。”[4]
造成这一堰塞湖的强烈地震同时严重损坏了下游25公里处的喇家聚落,包括儿童在内的一些遇难者被埋在坍塌的洞穴里。研究人员通过对喇家遗址中被埋幼年人骨进行碳14年代测定,确定这场大洪水发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4]
中国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完全认可夏朝的存在,并将夏的起始年代定在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文化遗存的二里头文化(位于河南省)的开始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左右,我夏朝某个时期建立的都城。
相差近一百多年。[4]
参考资料:
说明:屈原的《天问》在谈到鲧禹治水时,只出现尧,不出现舜,这是正确的。因为治水很可能是埃及夏族法老主持的,商族虽然与埃及有关,但先祖帝俊或帝舜却来自另外的部落,比如是闪米特部落或九州本土的燧人、炎帝、蚩尤、黄帝部落。华、夏、夷、蛮是九州早期的原始社会部落分化,相当于《封神榜》火云洞的伏羲、神农、轩辕三皇;燧人、蚩尤(九黎)、炎帝、黄帝等是本土奴隶制政权萌芽前后的禅让制部落,属于稍后的五帝部落,在商武丁时代初步成形。本土只有外来移民的夏部落(区夏),没有夏朝,传说中的夏史是殷周内战前后各种政治宣传与谣言形成的野史神话。
王嘉的《拾遗记》推测伏羲、夏禹几乎同时代,而夏桀亡国不久,师延就投靠商纣王,并有燧人、蚩尤部落卷入殷周内战,甲骨文又证明蚩尤有蚩王等人、黄帝有黄尹等人投靠大邑商。那么,共工怒触不周山挑战的就是鲧。鲧是一条鱼,禹是一条虫,在甲骨文、金文与各种殷周古鼎中是有文字图像证据的。这个神话后来混入更早的女娲补天神话当中。三皇、五帝、虞夏、商是稍有前后,几乎同时在九州本土发展的部落或部落政权。三皇、商基本上是本土的,但有些传说来自海外;五帝、虞夏有大量外来殖民部落慢慢本土化,但部分禅让制与暴动故事出自本土部落首领或外来殖民使者。
二、鲧禹治水的海外说(转载)
1. 中国人在海外治水
尧舜夏禹的中华巴蜀文明是亚述埃及史之根源
倪寄如
——“中国特色”就包括中国世界古史对人类古史决定性的话语权,“文化自信”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世界历史求是破译、科学发展的国际主义承担——
华汉物语图语甲骨汉字“六书”与“谶纬(经纬图腾)”记载了人类世界经纬文化数万年,中华民族的“老北京人”“许昌人”在世界中洲/亚洲曾经汇聚了人类精英智慧的最高端,万年舞阳“巧匠”中国的“龟‘目’”甲骨文化其位置已居亚洲东北至东南(白令海峡/西奈半岛)的经度之中,7300年前的蚌埠“八神老童”所居对应着“地东南倾”之百慕大的天塌地陷……方圆百里的蚌埠所在的东经116度(与北京房山古人同纬)减去90度就是亚洲西始的东经26度,而西安及其半坡遗址所居的约东经108度范畴就是世界中州/亚洲东西经度之中间(亚洲:东经26度/西经169度),距今7300年的蚌埠“八神老童”男子大汉含骆越等部开启了古埃及“巴达里文明”(8的西音:埃及),往来“游迴”之族建立了神木石峁相对进步的煤炭冶金技术和蚩尤族团,埃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的“佐塞(也音:左陕)”梯形金字塔就是《史记》载“大五六围”的黄帝陵,古埃及的“蝎子王”就是中华由世界经纬中洲之中心“葛兲氏(葛/蠍)”的演变,中华夏商周与古埃及中王国新王国末王朝左祖右社东西有地,中国曾是世界近万年中央之国的历史性归迁……
古埃及弯曲金字塔的设计者就是中华古史的帝“颛顼(砖墟)”,古埃及法老“胡夫”的速读就是中华帝“喾”其“聪以知远”,古蓉成都的大邑古城其“邑”也音“尧”为帝尧少年旧址,大邑古城遗址发掘出的“核桃”其“核”也音“华、汉”其“桃”也“陶、尧、逃(滚/鲧/大鱼)历经“六书”褒贬,巴蜀帝尧曾位居亚述王与埃及宰相后“辟位二十八年”为埃及第四王朝法老门考拉(约前2532/2504年在位),也即“何尊”的中国“考公氏”“试之以工师(狮)”把狮身人面像监建……尧崩160年后古亚述“阿卡德(速读也为:亚考)”的“萨尔贡(速读也为:鲧:滚/逃/尧、中华先贤)”于约前2371/2316年以平民称君,此时正是埃及第五王朝衰竭进入第六王朝之转换空闲,“萨尔贡/鲧”将自己称为“沙鲁金(速读为:夏君)”,并以成都封地的“崇州”作为自己的“崇伯(崇/重/聚/鸠/九)”“下芒城/夏王城”与中央政权追根祭祖饮水思源,传说“萨尔贡/鲧”曾为炎黄帝王弃婴在少年时被领养任园丁度日,这一“花园”就是与吉萨同纬“天府之国”的巴蜀古蓉/“伊甸园”……关于中华历史所说的帝舜史迹实际就是埃及的中华法老氏系不断重回中华的祭祖熏陶,帝舜就是黄帝尧舜氏的埃及第六王朝以珀辟(佩比)一世二世为主的历史展现,珀辟一世(约前2332/2283年在位) 珀辟二世(约前2278/2185年在位) 父子回中华巴蜀的寻根之旅(中间有二世的异母兄麦然拉、安提姆塞夫一世在位5年早逝),珀辟二世以“重回中华(重华)”“舜/蔓地连华”瞬也“亚速/亚述”并蒂莲……古埃及第六王朝的“舜”为“姚(姚/妫/龟/嬴)”姓本与第四王朝的帝尧就有着“尧/姚”姻缘关系(第六王朝首位法老为第五王朝末位黄尧系法老的女婿),珀辟父子二人都曾依先祖惯例长期到中华巴蜀拜谒祖先,其姚姓帝舜父子曾数十年相处的是鲧的族子即再次振兴古亚述的“纳拉姆辛”/亚伯/大禹,大禹(大鱼、禹/舒/蜀/亚述、禹/蟲/崇州)在立“夏(夏的西音:萨漫/纱幔、朦胧状)”后把自己称为“巨巫”/纳拉姆辛以真正“天下四方之王/沙鲁金/夏君(‘夏’也写作‘十’)”永留史卷……
法老珀辟一世被描述为“他是被两地所爱戴的人”也即被中华巴蜀与埃及两地所爱戴的尧舜古贤,珀辟一世“他娶了地方州长的两个女儿为妃,她们的名字相同,都叫美列莲柯尼斯,一位成了下任国王麦然拉(安提姆塞夫一世)的母亲,另一位成了后来的珀辟二世的母亲”,这里的“州长”就是“鲧/萨尔贡后人之禹”而禹所在之“州”就是巴蜀崇伯鲧之古“崇州”的基地佳苑,善于设立要塞驿站的鲧禹亚述人历来保留着四川与晋阳盆地及陕汉河西走廊作为再兴的根据地,嫁与珀辟一世之州长的两个女儿即为“尧妻之二女”的“娥皇”与“女英”两位女仙,“娥皇(娥/好、娥/蛾/蚕蛾)”又称“娥盲、倪皇、后育、娥娙”,而“女英”又喻:“华、美、葉、央、茂、映/嬴”又称“女莹、女匽”,姊妹俩均为“伊祁氏(‘尧姓伊祁’、祁/耆)”其“姒”也音“伊”,故崇州走出的鲧禹均为帝尧“考公”之中国血脉嫡传……“帝舜”/珀辟一世在位第33年(约前2300年)命“大禹治水/准”的姒禹为司空,禹主持了埃及孟菲斯的神庙与大墓建造并竣工了“英法巨石阵”的“禹所积石”重把经度“0”测勘,“(舜归孟菲斯)年七十四,荐后十二年舜老(约前2288年禅让/托孤、逝前才有二儿子顺产)始使禹摄行天子事、五年、舜崩(安提姆塞夫尚小、珀辟二世于前2284年出生)”,尤以珀辟一世与珀辟二世的重复寻根居华展现了其“重华(中华)”也舜/“重瞳(目/木/墓、重目/林)”血脉深情的世代姻缘,有趣的是华汉语言“瞳仁/瞳孔”的西语发音为“Pupil(辟珀)”,其发音“辟珀”的逆读就是“珀比”而“Pupil”词尾变化的“Pupi”在西语中又为“幼鼠”也华汉“子鼠”“弟子”之语言“变乱”……禹在任司空“17年后的约前2283年“帝舜”/珀辟一世在南巡地逝世”,禹于前2280年对珀辟一世之“三年治丧结束”“禹在诸侯的拥戴下、居住在阳城(底格里斯河东岸的尼尼微、微/小、其与帝尧亚述东都陶寺同纬)、(“禹受舜禅、易虞为夏”、禅/代)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丹朱为帝尧族子、唐也为爱琴海海塘沿岸)、分封商均于虞(商均/商君为女英之子珀辟二世、虞也为有狮虎人面像的埃及、虞夏一体、夏也贾/夹/陕/闪、也汉楚中华)”天下始安(珀辟二世死后埃及进入第一中间期把禹夏中王国顺延),尧鲧禹都曾力行统一天下度量衡,盱眙出土的“金獣圆壶(也标示同一度量衡)”就是夏禹“麔鼎/九鼎”天下同一的吉祥福瑞再彰显……亚伯/夏禹于亚述史在位36年(约为前2280/2244年),其36年后又有10年基本在黄河长江的山西晋阳陶寺夏县,待到约前2234年禹至会稽病故则依简葬埋于禹陵(“竹书”载帝禹在位约45年),后有子帝启在位39年并在“大运山”“大乐之野”“左手操翳(羽冠)、右手操环(花环)、佩玉衡(单筒望远镜)”主持了古代奥运/谁与求实还原……
帝启死后夏在亚述的势力被淡出最终又被乌尔王朝所继承,其距今约4080年的中亚“安诺”黑色玉石印就是夏后氏的汉字印鉴,秦先祖曾“与禹平水土”至“帝舜/珀辟二世”即为“舜赐姓嬴氏”,“武王伐纣”后对嬴氏之蜚廉又“赐而石棺以华氏”怀柔收编,此“华氏”一部又为居南亚恒河支流宋河巴特那地区建华氏城之旅,南洋华氏与蚌埠古汉骆越后裔合成组合而成夜郎/古滇……三星堆不但有“虎鼻大口禹耳三漏首戴勾绫”的大禹青铜面具,而且有金面“尧眉八彩(倒八字眉露青铜色)”的帝尧与金面“瞳孔(孔/空的珀辟一世之舜)”及“重华/重花(花边)/重瞳/◎/花眼”的“二世/舜”之容颜,成都紫竹遗址就是最早的夏商“天竺(主)”首府,武王伐纣时商朝三星堆金沙沱江之权贵才逐步迁往南亚仍以“天竺(朱/主)”“身毒(毒/獨/蜀)”“殷渡”等史迹作名片,古印度的“哈拉巴”文明也源自“蚌埠/蛤蜊”“八神老童”的中华文明,其传说的“般度五子”基本与帝舜的“登廪”火烧之传说大同小异少有被破解深钻……(尧舜夏禹的繁杂历史已经基本捋顺、具体到历时约200年的“尧舜禹禅让”改年奉献)
**笔者自05年网发《山海经大破译》等700多篇文章、篇篇均有新意、近为:议葛剑雄/唐朝长安曾是世界中心是个伪命题、二里头祭祀陶文再破译且看华汉六书的魅力、万年华汉文化对古希腊及克里特文明的孕育、华汉文化对巴西印加石同样具有决定性话语权、南非七万年前经纬画石喻哈丰角地壳后期塌陷、再谈盱眙出土的“陈璋圆壶”金獣即夏禹九鼎、盱眙出土的圆壶金獣铭文自证夏禹九鼎、确证夏娃兴于大禹夏商而伊甸园为成都地区、藁城西台商代铁刃铜钺破解小亚赫悌王铁列平、浙江平湖庄桥遗址近5000年石钺词句再破译、西藏尼阿底陶寺齿圈巴湘大禾鼎济南大辛庄史谈、济南大辛庄遗址引爆华汉嬴秦世界史之论战、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是开发玛雅文明的前沿、埃及4400年古墓竟有帝尧与妻子绸服彩雕惊现、西安半坡遗址六千年陶文哥德巴赫猜想答卷(也可查:倪寄如破解人类历史之谜)……
2. 鲧禹治水是埃及历史在中国的传播
(2015-06-20 15:12:12) 转载▼兵策儒剑的博客
中国所记载的夏朝历史,现在已有大量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就是部分古埃及的历史。其中三皇五帝时代就是古埃及涅伽达文化二期后期和涅伽达文化三期时代。尧、舜、鲧、禹、启都有明确的法老对应。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真实不虚,前2000年在埃及,后3000年在中国。但是在中国夏朝历史记载中,包括《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是把太康直接放在夏启之下。然而实际上,太康应为古埃及13王朝时期的法老,就是说中国的夏朝历史丢失了从启到太康之间13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个阶段是古埃及经历古王国、第一中间期和中王国时期,这个时期第四王朝胡夫就是中国史书记载的昆吾。虽然《竹书纪年》同样没有把昆吾列为夏国王,但是却多次提到昆吾氏:
· 帝仲康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 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 帝廑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 帝昊(皋)元年,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
· 帝癸(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
· 帝癸三十年,商师征昆吾。
· 帝癸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昆吾曾霸于夏朝, 昆吾氏族曾经是夏朝中坚力量。历史真相是古埃及古王国、中王国很有可能是昆吾氏族王朝天下,而昆吾氏王朝又与楚人关系极大。推测或被周人所不喜,而直接不记录,并对夏朝历史进行删改,或则因为第一王朝为大禹开启,而18王朝为大禹后代少康建立,中间昆吾氏族王朝并非大禹后裔,而被认为篡位而不记录也有可能。但是在《国语》一些零星记录中还可以看出端倪。而4200-4000年前,古埃及进入第一中间期,很可能与中东大旱有关,导致“伊洛竭而夏亡”。
如果按照中国历史记载,那么启之后就是太康,到太康手里刚建国一代就”失国百年“也很难以理解。实际上太康”失国百年“正是喜克索人入侵统治古埃及百年期间。昆吾氏族是夏朝一支强大力量,应该在喜克索人入侵古埃及时奋起反击,这段历史后来应被修改成“昆吾伐商”,而昆吾氏族就此被打散削弱,楚人祖先也流落到中国,先是臣服于商。自少康复国之后记载夏朝历史就是古埃及18王朝的历史,少康一支应为大禹后裔,因此18王朝家族与昆吾氏族关系不大。到孔甲乱夏(埃赫那顿“宗教改革”)时,姬周祖先出走古埃及迁徙到中国。但是周人仍然补记了自孔甲之后的3位法老情况,即“孔甲乱夏、四世而陨”。19王朝和其后的古埃及史,除了周穆王回乡探亲一次,其他与中国关系就不大了。下表是在wiki列出的夏朝君主列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zh.wikipedia.org/wiki/夏朝君主列表)之上加上说明,列出中国记载的夏朝历史完整对应到古埃及历史。注意Wiki上说,蝎子王二世、那尔迈、美尼斯很可能是一个人,现在可以明确判定是三个人。
古埃及国王名 | 王朝 | 古埃及年代(公元前BC) | |||||
黄帝? | 名字推测 统一推测 | 蝎子王一世(Scorpion I) | 前王朝 | 3200-3150 | |||
颛顼? | 双头鹰(Double_Falcon) | ||||||
帝喾? | 蝎子王二世(King Scorpion) | ||||||
尧 | 名字推测 | ||||||
舜 | 名字推测 | Ka(Sekhen ) | |||||
先夏时期(约前21世纪─前1990年) | |||||||
名 | 别名 | 在位时期 | 在位年数 | ||||
鲧 | 鮌、白马[参 1] | 不详[注 2] | 9载 | 名字确认 | 那尔迈(Narmer) | ||
[注 1] | (崇伯鲧) | [注 2] | |||||
禹 | 大禹、戎禹[参 2]、高密、文命 | [注 3]前2029年壬申—前1993年 | 37载 | 相貌确认 | 美尼斯 | 第1 | |
(夏禹[参 3]、帝禹、崇伯禹、夏伯禹) | [注 4] | ||||||
[注 5] | |||||||
夏后氏(前1989年─前1916年) | |||||||
禹 | 大禹、戎禹[参 2]、高密、文命 | [注 6]前1989年壬子—前1982年 | 8载 | 相貌确认 | 美尼斯 | 第1 | |
(夏禹[参 3]、帝禹、夏后禹) | [注 4] | ||||||
[注 5] | |||||||
启 | 开[注 7] | [注 8]前1978年癸亥—前1963年 | 16载 | 名字确认 | Hor-Aha | 第1 | 3000 |
(夏启、夏后启、夏后开) | [注 9] | ||||||
1300年历史丢失,零星见于《国语》等记录 | |||||||
昆吾 | 名字确认 | 第4 | 2589–2566 | ||||
康 | 太康[注 10] | [注 11]前1958年癸未—前1955年 | 4载 | 名字确认 | 汗杰(Khendjer) | 第13 | 1718? |
[注 10] | [注 12] | 可能断代 | |||||
康 | 中康、仲康、仲卢[参 4][注 10] | [注 14]前1952年己丑—前1946年 | 7载 | 名字推测 | Merkheperre | 第13 | 1663-1649? |
[注 10] | [注 15] | 可能断代 | |||||
[注 13] | |||||||
相 | 相安[参 4] | [注 17]前1943年戊戌—前1916年 | 28载 | 名字推测 | Dedumose I | 第13 | 1654? |
[注 16] | [注 18] | 遗漏50年左右 | |||||
“无王”时期(前1915年─前1876年) | 遗漏50年左右 | ||||||
羿 | 后羿 | 未称后[注 20] | 8载 | 名字推测 | 第15 | 1610?-1580 | |
[注 19] | [注 20] | 喜克索人 | |||||
[注 21] | |||||||
寒浞 | 浞、韩浞[参 4] | 前1915年丙寅─前1876年 | 40载 | 名字确认 | Apepi | 第15 | 1575-1540(40年左右统治时间) |
[注 22] | [注 20] | 喜克索人 | |||||
夏后氏(前1875年─前1559年) | |||||||
康 | 少康[注 10][注 24] | 前1875年丙午—前1855年 | 21载 | 名字确认 | 第17 | 1554-1549 | |
[注 10] | [注 25] | ||||||
[注 23] | |||||||
? | 关系不明,记载遗漏 | Ahmosis I(雅赫摩斯) | 第18 | 1550-1525 | |||
? | 第18 | 1541-1520 | |||||
杼 | 予、宁、佇、宇、相曼、舆、季杼[参 4] | [注 27]前1852年己巳—前1836年 | 17载 | 故事确认 | 图特摩斯一世(杼) | 第18 | 1520-1492 |
[注 26] | [注 28] | 名字推测 | 图特摩斯二世(予?) | 第18 | 1492-1479 | ||
槐 | 芬、方、祖武、芬发[参 4] | [注 29]前1833年戊子—前1790年 | 44载 | 名字确认 | 哈特谢普苏特(芬) | 第18 | 1479-1458 |
[注 30] | 名字确认 | 图特摩斯三世(槐) | 第18 | 1479-1425 | |||
芒 | 荒、和[参 4] | 前1789年壬申—前1732年 | 58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425-1400 | |
[注 31] | |||||||
泄 | 洩[参 4] | [注 32]前1730年辛未—前1706年 | 25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400-1390 | |
[注 33] | |||||||
不降 | 降[注 34][参 5]、江成[参 4] | [注 35]前1702年己亥—前1644年 | 59载 | 故事确认 | 第18 | 1390-1352 | |
[注 34] | [注 36] | ||||||
扃 | 乔、扁、高阳[参 4] | 前1643年戊戌—前1626年 | 18载 | 名字推测 | Ankhkheperure | 第18 | ? |
[注 37] | [注 38] | ||||||
廑 | 胤甲、广、顼、董江、廛、𦙍甲[参 4] | [注 40]前1622年己未—前1615年 | 8载 | 名字推测 | Smenkhkare | 第18 | 1334-1333? |
[注 39] | [注 41] | ||||||
孔甲 | 孔甲[注 42] | [注 44]前1612年乙巳—前1604年 | 9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52-1334? | |
[注 42] | [注 45] | ||||||
[注 43] | |||||||
皋 | 昊、孔皋、简昊[参 4] | [注 46]前1601年庚辰—前1599年 | 3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33-1324 | |
[注 47] | |||||||
发 | 敬、敬发、发惠[参 4] | [注 48]前1596年乙酉—前1590年 | 7载 | 名字确认 | 第18 | 1324-1320 | |
[注 49] | |||||||
履癸 | 桀、癸 | 前1589年壬辰—前1559年 | 31载 | 人物原型 故事加工 | 第18 | 1320-1292 | |
(夏桀) | [注 50] | ||||||
【注】结合古今本《竹书纪年》体系推算,由于年代久远,记录匮乏,各家推算不一,本表年代仅供参考。[参 6][参 7]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