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对XXX院士来信质询的有关说明(2007年11月)

已有 1520 次阅读 2023-11-4 08:06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对XXX院士来信质询的有关说明(2007年11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每年同时公布国际和国内论文情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7年以来从事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国际论文”统计一直使用的是《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等三个重要的检索系统收录论文数之和,自2005年起,又增加了《医学索引》MEDLIN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每年对这几个检索系统收录的中国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本所每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年度报告还公布CA、SA、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中国期刊的情况。

对国内论文的统计,使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1700余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统计分析国内科技论文的数量,被引用情况,合著情况,学科、地区、机构分布情况,并对中国科技期刊进行统计分析,每年的统计结果与国际论文的统计分析一起发布,并且同时公布《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并非像XXX院士讲的“每年向新闻界发布以SCI期刊上的论文数为中国科技论文数的新闻”,“专以SCI的收录数为准”。本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散发的新闻稿请见附件。也许,有些媒体拿到我们的新闻稿后,只报道了与SCI相关的指标,使X院士得出了“以SCI期刊上的论文数为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印象。

 

2.    使用SCI进行国家层面上的科技论文宏观分析,是国际上的普遍作法。

做国际比较就必须在同一个平台上,从宏观层面对我们科技论文数量、引用情况、学科分布等情况做分析研究。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每年都使用SCI数据库统计各国的科技论文情况。国际上许多学者也是使用SCI数据库进行各自不同科学领域的对比研究,找出差距,提高学术竞争力。因此在利用国际被引用数量、学科分布情况等进行比较时,大家使用的是相同的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并不是像X院士所理解的那样是只用SCI来衡量论文、人员、课题、单位的水平,更不是只承认SCI期刊上的论文为论文。

 

3.    X院士与某某就一些具体数据界定的争议属学术讨论范畴。

 

4.   对中国科技期刊在SCI源期刊中的被引用情况,我们已完成,将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国际版)。这本书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在国际上的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的一个补充。特别是对未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而言,通过此书可以了解自己被国际科技期刊引用的情况,价值更大。

这与X院士的建议不谋而合。

 

5.  科技部将推出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遴选出中国约300种精品科技期刊,形成一个国家公益性的全文数据平台,是为了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和使用率,为国家科技创新工程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此系统的推动下,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通过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科技期刊进一步开拓创新,质量跃上新台阶,更好地为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服务。

 

6. 探讨使用新的检索系统。SCOPUS是近两年由爱思唯尔公司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检索平台,包含世界18000余种各学科科技期刊,其中有包括《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在内的480种中国科技期刊。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正在探讨和研究使用这个数据库的可能性。它对科技期刊的覆盖将更全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作为国际科技论文的统计源,就不再是SCI一花独秀,而是SCI与SCOPUS双峰并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08399.html

上一篇:对朋友一篇论文稿的意见(2019)
下一篇: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初探(2004)
收藏 IP: 1.202.112.*| 热度|

9 尤明庆 郑永军 杨正瓴 宁利中 孔玲 胡泽春 张学文 王安良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1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