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带盐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gu66666 为寂静的土壤代言

博文

黄山也有“八爪鱼”? 精选

已有 11874 次阅读 2018-6-19 22:2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黄山也有“八爪鱼”?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明代徐霞客有言:“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观黄山亦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之景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代表,“四绝”之中,又以奇松为首,甚至有“不看迎客松,白来一场空”之说。黄山之上,放眼望去,奇松兀立,姿态各异;走近一看,这些松树的根部大多裸露岩表,怪似深海之中的“八爪鱼”!

09fa513d269759eee87700bdbbfb43166d22dfa5.jpg

海中“八爪鱼”

 clip_image006.jpg

黄山上的“八爪鱼”

 

俗语有云:“万物土中生”,观黄山之松更显这个道理,极薄的土壤与植物共生孕育了苍劲雄伟的黄山松。一般而言,山顶土壤较为浅薄,不利于植物扎根,因而少见山上长满苍天大树的情景。黄山经造山运动、地壳抬升等地质作用,具有独特的峰林结构,加之山体主要由抗风化的花岗岩组成,土壤更为浅薄、稀有。然而,游览黄山,常见峰峦叠嶂、苍松滴翠之美景。黄山上有名的松树就有“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团结松”“探海松”“蒲团松”等,更别提那些广布各峰、无名无姓、不计其数的其他黄山松。这些安家黄山的怪松破石而出,不仅适应了恶劣的生长环境,还长出了一种雄伟的姿态,不禁令人啧啧赞叹。

clip_image008.jpg clip_image010.jpg

IMG_8433.JPG

“石破天惊”黄山松

 

在“一品黄山”景区附近,有一块解说牌,给出了黄山松郁郁葱葱的原因。“黄山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与当地的花岗岩地质环境组成了特有的山地生态系统。一方面是植物面对黄山贫瘠的水土环境,进化出了能适应黄山水土环境的生理结构;另一方面,黄山松促进花岗岩的生物风化作用,产生机械和化学破坏作用,通过根劈、有机酸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使岩体破碎化,并且通过生物代谢、腐殖化等过程在破碎化岩石碎屑之上形成腐殖质,创造较好的成土条件。”不管是破土而出还是破石而出,都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支撑与营养。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一是在于土壤可以为植物扎根立足提供“家”;还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此外,黄山松的根系、枯枝落叶促进了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如果外界条件环境适宜,植物就能生长得更好。显然,黄山松的“出身”非常不好,是浅薄的土壤和顽强的黄山松互相成就了对方。


clip_image013.jpgclip_image012.jpg

黄山地区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我们能够选择未来。每个人生来都是一片漂泊的种子,飘到海里,半途夭折;飘到沃土,锦衣玉食;飘到黄山,也能活成一个顽强的孩子,终有一天会石破天惊,傲立险峰,看风景这边独好!

clip_image016.jpg

clip_image017.jpg

clip_image020.jpg

风景这边独好

土壤科普系列博文:

土壤那么美,你不去看看?

土壤:地球的皮肤

“泥巴”住进博物馆,需要几步?

世界土壤博物馆,你听说过么?

土壤人的五色土情结

发现土壤之美

与邮票王国的美丽邂逅

土壤有啥秘密?走,跟央视一起去看看!

一名中科院博士生对土壤科普的建议

土壤与邮文化(一):方寸之间领略土壤之美

土壤与邮文化(二):与土壤有关的重要纪念活动

土壤与邮文化(三):土壤与环境

土壤与邮文化(四):土壤人物

科普读物推荐:《寂静的土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25565-1119814.html

上一篇:在古生物博物馆里补课
下一篇:土壤学家带你玩转世界杯
收藏 IP: 159.226.121.*| 热度|

8 孙杨 张家峰 刘钢 朱晓刚 马德义 高建国 张晓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