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pq2000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qpq20000

博文

从摘要信息看国自然热点申请

已有 1998 次阅读 2021-2-22 11:4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明眼亮 ——从摘要信息看国自然热点申请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站(http://output.nsfc.gov.cn/),可以查询到历年批准项目及结题的信息。从项目摘要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研究的策略。此外,从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加深对课题实际实施过程的认识。 

图1 下面我们举例看看别人已经中标的国自然摘要有什么优点。 比如我们使用热门关键词“外泌体”在医学部进行项目搜索,可以发现很多研究,比如这个已经结题的国自然面上项目:《血浆外泌体来源miRNA-193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图2 庖丁解牛,我们可以根据内在逻辑把摘要分为几个部分(黄色代表摘要原文): 

(1) 提出研究背景。虽然国自然多为基础研究的课题,但要点明其临床意义。那么本课题为什么要研究心肌细胞凋亡?因为细胞凋亡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有关。所以研究心肌细胞凋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言下之意应该给予基金支持。另外,心肌细胞凋亡可以有多种原因(缺血、缺氧、炎症、结构异常),这里申请者特别限定了“缺血期间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提高了措辞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心肌缺血期间的细胞凋亡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开门见山提出机制(外泌体)。“研究发现”就是说既往的科学理论支持外泌体可以调控心肌细胞凋亡,言下之意我们的假说是有科学基础的,不是空中楼台。需要注意的是,外泌体可以传递代谢物、脂质、小分子蛋白、RNA等等。这里申请者只提到了传递RNA,因为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外泌体传递RNA。下一句,但是机制不清楚,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传递RNA分子进行细胞间信号传导,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 展示前期研究基础。申请者提到前期已经在病人身上提取了外泌体,发现外泌体内miRNA表达升高,并进行了体外实验,效果良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基础。当然,如果摘要没有字数限制的话,这里还可以再具体些,该前期实验是在体还是离体,凋亡采用什么标志物检测,发表了什么文章?“我们的前期实验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提取的外泌体可减少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同时,这些外泌体内的miRNA-19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4) 提出研究假说。好的研究都有科学假说。经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来证实或者证伪。这里申请者提出外泌体的微小RNA可以调控特定靶基因,这也是一个经典的作用机制。当然如果没有字数限制,这里也可以更具体些,虽然不知道miRNA193确定的靶基因,但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类型,比如假说miRNA193可以作用于哪些类型的靶基因(炎症?氧化应激?代谢?等等)。“因此,我们推测血浆外泌体来源miRNA-193可通过作用于心肌细胞内特定靶基因调控心肌细胞凋亡。” 

(5) 列举先进的研究手段。这里申请者提到了三个研究手段(高通量测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转基因动物模型),三个研究水平(分子、细胞和动物),两个方向性设计(功能增强或者缺失)。“本研究拟应用高通量测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转基因动物模型构建等技术在分子、细胞及动物三个不同水平分别进行miRNA-193功能增强和缺失实验,筛选并验证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下游靶基因。” 

(6) 提出研究的科学价值。最后总结提出研究的科学价值。毕竟国自然重视基础研究。所以此处说明申请的课题是机制研究,目的在于阐明关键的调控分子。因为是医学部,所以后面回归到科学探索的临床应用。“阐明外泌体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关键分子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本课题将为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从该课题我们可以看出,面上项目也不一定要大,把握一点能够得到合理的结论,这对于申请青年基金的研究人员特别重要。  

如果您看懂了以上摘要,那么再看这个2018年结题的面上项目摘要,也是同样的思路。亲爱的朋友,您看出两篇摘要有什么异同吗? 《缺氧促进心肌细胞exosome分泌介导miR-22调控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图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19813-1273310.html

上一篇:家庭常备药物
下一篇: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virtual journal club?
收藏 IP: 134.174.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