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头咬鹃(学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体大,体长约33厘米,体重75-110克。头、颈暗绯红色;背、肩锈褐色。两翅黑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密被白色细虫蠹斑纹,初级飞羽黑色,外侧具白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较多锈色。中央尾羽深栗色,具黑色羽干纹和端斑。雄鸟以红色的头部为特征,背部颈圈缺失,红色的胸部上具狭窄的半月形白环;雌鸟与其他雌咬鹃区别在腹部红色,胸部具半月形白环;而与所有雄咬鹃的区别在头黄褐色。虹膜褐色;眼周裸皮蓝色;嘴近蓝色;脚偏粉色。
留鸟,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森林,高至海拔2400米。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及苏门答腊。
种群现状: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本文红头咬鹃照片来源于我朋友:广西大学黄钧教授2020年05月拍摄于广西弄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