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我的新农村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ugenef 2013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今年《我的新农村梦》两周岁了,盼望她快点茁壮长大成真!背景图片:从山上俯瞰我的家乡瑶山乡琅坑源村。

博文

瑞士行之四: 水饺“外交”

已有 3453 次阅读 2014-11-21 16:53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苏黎世, 瑞士行, 包水饺, 水饺外交

页首照片:嘉碧太太和我在包水饺

今年9月20日,彼得先生跟我约去他家拜访的具体时间。一个是十月份,另外一个是十一月份。我回邮件跟他确定了十一月份的计划,主要是为了能够把前三章翻译完了之后过去可以有些具体的讨论内容。我还跟他建议了如果时间允许,我夫人想和他们一家一起做一顿饺子。过去之前,我特地跟他说好了我们会带过去的包饺子的材料:擀面杖、德国酸菜、镇江香醋和一些葱姜蒜材料。让他准备好面粉和稍微带点肥肉的猪肉。

到了彼得家,我对具体包饺子的时间根本没底。因为第二天要去爬于特贝格山,而山顶的时间完全没有数,可短可长,还好我们带着孩子在山脊没有走多久就下山去主城区和苏黎世湖边转了。到了下午,天气也阴了起来。我们转完湖边,就往轨道车准备回家了。返回的路上,彼得夫妇跟我们说要在半路去附近的一个二手商店给儿子买一个拼图。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彼得、儿子和我一起下车去商店给儿子挑选礼物。有很多各种数量的拼图,我稍微挑选了一下,最后看到一个100片的拼图,感觉挺好的,问儿子喜欢不?他说很喜欢,我也喜欢它上面的图案,儿子抱着就跟彼得先生去付钱了。这个拼图的好是出乎我们的意外的,回到家,儿子就打开拼图,专心致志地玩他的拼图了。

我们则开始忙乎着包饺子的各道程序,我们四个人偶尔会过去关注一下他的进展,或者稍微帮一下他。厨房的案板有点高,细心的彼得找来了两块砖,架上一块结实的木板。这样我夫人擀饺子皮的地方就解决了。嘉碧太太先把材料拿出来,我老婆将调料、猪肉馅和酸菜等调好准备包饺子的肉馅,然后又拌好面。接下来我开始揉面,揉面真是吃力的活,左手揉得挺酸挺酸的。还是换成右手揉了一会儿就把面团放那儿让它自己醒去了。

忙完揉面,彼得先生说要我讲讲家乡的方氏宗祠。我记得电脑上有一些其他的照片,我穿着围裙就去打开电脑找照片。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倒是把我们夫妇以前回各自老家的照片跟他老人家翻了翻,我给他解释了许多。忙着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得真快。不一会儿,去厨房看,老婆已经准备开始擀面皮了。阿凤负责擀面皮,开始的时候也过来教嘉碧夫人怎么包饺子,尤其是塞完肉馅合上两面之后怎么掐边。没教几次,嘉碧太太就能包的很好了。开始是我们两个人包,阿凤擀皮,我们包的速度太慢。彼得先生看我们包饺子挺简单的,也过来包,不久也学会了。就这样我们三个人都忙着包,但还是阿凤擀皮的速度太快。

包完像元宝的饺子,后面就看剩的肉馅和面团,觉得肉馅可能不够,阿凤就建议另外一种包法。看我们包的饺子,还挺像模像样的吧,不要小瞧哦,彼得先生和嘉碧太太可是第一次包饺子哦。估计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就包完饺子了。可以烧水准备煮饺子了。我则准备了点蒜泥,打开镇江香醋,加入蒜泥调好准备吃饺子的材料。彼得先生整理餐桌,摆好筷子。

饺子下锅喽!

阿凤一边往锅里放饺子,一边教嘉碧夫人怎么煮饺子,先要往锅里放半勺盐,然后饺子一个一个往锅里放,放几个后还要用木铲子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搅动,以免饺子粘在锅底上。等饺子煮开了,要打开锅盖煮一会,什么开锅煮馅,盖锅煮皮之类的,我是完全分不清楚。水饺煮开了之后,还要加两次凉水。嘉碧太太一定对我这位搞学术的老婆这么擅长包饺子肯定心里加分不少。

我们忙乎了将近两个小时包饺子,儿子忙乎他的拼图。终于大家都大功告成了。饺子端上来了,彼得准备了红酒,我们都入座了,他还忙着趁大家没怎么开吃之前来张照片,留作纪念。这些包水饺的照片全是他拍摄的,传给我了之后,我真的发现他把关键的节点都拍上了。就是全程没有他出现的身影,甚至到最后大家准备开始享用水饺。

这次包的是酸菜猪肉水饺,选择超市直接买的德国酸菜,不仅简化了剁馅的麻烦和程序,而且酸菜也是德国人最喜欢的食物搭配,像德国南部的酸菜煮白肠就是典型的主食。因为素的选择了酸菜,肉最好选择稍带点肥肉的猪肉最好。去之前我们也包过一次酸菜牛肉的,牛肉干巴巴的,配酸菜不好吃。所以,去之前也特意问彼得先生是否吃猪肉。他们喜欢,我就放心了。

我们吃完水饺,聊着天。后面他家的女儿和女婿要带着新生的4个月的孙子过来吃饺子。从下午4点左右到晚上8点多,大家一阵忙乎,好不热闹!对于外国朋友,对中国的饮食深知好吃,但难做,而我们中国人的炒菜,不仅非常繁琐,而且油烟很大,所以一般不敢尝试。但是,饺子倒是最好的选择,只要大家愿意付出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包饺子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边包边聊天,所以是朋友聚会的一种好方式。我到德国有将近二十次,许多次与留在德国的中国朋友和德国朋友聚会,以及来自日本的赵亮一家去年过农历春节,都是包饺子进行的。包饺子成了我跟外国朋友开展业余关系的一种近乎固定的形式。

如果说国家和政府官员之间的活动是外交,跨出国门的中国人与外国友人的活动事实上也带有两国文化不同的涉外性质,我想我的国外包饺子经历和活动可以称之为饺子“外交”。而大家通过几个小时准备饺子的过程,不仅各种话题都可以闲聊,而且还学习和掌握了怎么做一道传统中国美食,最后享用自己做的“饺子”,我想这与国外的DIY文化和独立、自食其力的文化是非常相符的,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我最不擅长的是与人的交际,可以说没有丝毫经验,但只有这么一点跟老外一起包饺子的经历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起了个俗气的饺子“外交”名字,只求大家别见怪就好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84852-845181.html

上一篇:瑞士行之三: 登高
下一篇:瑞士行之五: 阿尔卑斯,多多来了!
收藏 IP: 78.53.211.*| 热度|

4 王振亭 魏东平 齐国臣 张士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