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良的个人专栏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ygid 谈谈声学,聊聊智能

博文

为什么创新更容易出现在创业公司?

已有 11592 次阅读 2018-5-10 22: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1.jpg

小米也要上市了,百度、腾讯、阿里、亚马逊、苹果、谷歌的市值一直飙升,而奥林巴斯却没有扛过市场规律撤离了中国,包括索尼、松下、尼康、东芝等日本的技术企业整体限于低迷之中,网景、雅虎、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HTC等公司的倒下更是引起一片唏嘘。历史似乎总是不断重复,每隔20多年都会再崛起一波新巨头,同时伴随着也会消失一波旧巨头,而新巨头往往都是从那些最不被看好的创业公司之中意外崛起,消失的巨头也很难从过多的赞誉中清醒过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近20多年的市场沉浮更是佐证了这一点。


20年前是个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1994年亚马逊创立,1年后才卖出第一本书,1997年网易创立,苹果再次迎回乔布斯,1998年新浪、京东、腾讯相继创立,谷歌诞生于车库,爱特信更名为搜狐,1999年阿里创立,2000年百度创立,2004年脸书创立,今天的巨头们相继亮相世界,而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当时还被思科鄙视。这些新兴的创业公司大多藏在车库或则简陋办公室中不被看好,甚至一度还被认为是泡沫或者骗子。20年后的今天,这些公司都是众人膜拜的伟大公司,而诸如网景、雅虎等公司则是落寞倒下。但是即便巨头林立的时代,仍然还有很多新兴的创业公司崛起。2006年大疆创立,2010年小米、美团创立,2012年滴滴、今日头条创立,现在是一个移动创新的时代。

2.png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理论来说,巨头公司拥有牌面上的所有优势,包括财力、人力、物力、品牌、渠道等等资源,即便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创业公司,也不会具备太多优势,但为什么创业公司能脱颖而出呢?这应该是创业公司的创新基因决定的。说到创新,其实最具优势的还是巨头公司,比如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诺基亚发明了智能手机,但不幸的是,巨头的创新通常不会成为公司的战略方向,而这些创新却被新兴的创业公司发扬光大。关于巨头无法落地创新的问题,有很多争论,从公司的管理到效能有各种讨论,但是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基因,创始者的基因决定了这家公司是不是能摆脱因为曾经成功而积累的骄傲,从技术层面来说,就是能不能摆脱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对于巨头来说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这让日益庞大的组织很难真正聚焦于未来的核心业务。比如在腾讯,显然争做游戏拿到100个月以上的工资是更佳的选择,这个时候又有什么必要尝试创业公司所做的苦活累活?路径依赖还是不错的结果,实际上大多数公司所做的事情是路径抄袭,这可能会成功,但是无法成就伟大。


那为什么创业公司的创新更强呢?其实很难解释,每个人从不同角度都能总结出很多理由,特别是在一个行业的早期阶段。类比一个简单例子,大家可能熟悉中共的创业历史,现在来看是伟大的篇章,但是回到中共成立的1921年以及随后为之奋斗的28年,至少有25年时间不会被世人所看好,因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民党似乎一直占据着优势。但是这不重要,牌面上的优势终归是牌面,因为牌面缺少灵魂。


灵魂的首要因素是生存,这是创业公司最为核心的要素,创业公司面临的环境实在太复杂了,每一天都是在死亡的压力下谋求生存。不创新绝对没有任何活路,而且还必须把创新做到极致。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声智科技创立刚好两年,这两年间公司每一天都是生死存亡,人工智能创业所处的是一个前虎后狼的时代,哪怕走错一步都是深渊,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在漫漫长征路上艰难挣扎。但是如果不能生存下来,何谈理想和情怀呢?漫威的复仇者联盟中,拯救世界,还是要依赖活下来的英雄们。

3.jpg

生存的重压之下,创业公司的技术架构必须面向未来,必须具有极高的前瞻性,否则技术就无法满足业务规模增长的需求。因为有一点非常重要,创业公司其实没有试错的机会,更没有调整技术架构的资源和能力,市场和资本都不会有这种耐心。那怎么办?这逼着创业公司的技术人员必须万分谨慎的去定义架构,当然最难的还是去验证架构,这需要大量客户的量产参与,而这一点也是最难突破的,但是困难从来不是创业公司的借口,创业者时刻都有提刀上马的勇气和魄力。


当然,技术架构也决定了创业公司的人才结构,这是公司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结构不应该是创业者定义的,而应该是根据公司架构和业务布局自然凝集的结果。创业公司无法像巨头一样可以储备人才,创业公司的人才没有冗余,每个人必须用到极致,这说起来有点残酷,但同时,创业公司也是真正培养人才的摇篮。事实上今天叱咤风云的产业人物,几乎都是出自创业公司。所以说,创业公司更适合有事业心的人才,因为现在的辛苦耕耘,铸就的是未来的辉煌。


人才结构自然就决定了创业公司的管理模式,这也是和巨头公司非常大的区别。巨头由于组织庞大,不得不沿用更为稳妥的管理模式。不可否认,巨头公司创业阶段也曾经做出了伟大的创新,今天几乎所有的管理经营书籍也是他们所著写的。但是当时间流逝以后,这种创新的动力已经丧失了,为了管理而管理,让曾经的创业者非常迷茫和恼火。当然,现在的创业者,20年后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腾讯都被指责没有梦想,为何20年后的公司不会呢?


目标、技术、人才和管理只是定义了一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能不能具备用户意识,也是保证创新的关键。巨头公司事实上这方面流于了形式,对他们来说更愿意把用户定义成傻子,而不会蹲下身来倾听用户的诉求。创业公司肯定也不愿意做这个事情,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刚出来就要改变世界颠覆巨头,用户又有谁会care呢?但是不care用户,又怎么会真有市场care创业公司呢?机会,本来就蕴含于巨头所不能做到的地方!


无数次提到了巨头公司,但是巨头的创新意愿就这么差吗?不会的,只会比创业公司更好,只是,巨头的一个部门绝对无法比一家拼上性命的创业公司做的更为极致。但是创业公司就真的比巨头公司还要好吗?也不会的,创业公司的各个方面综合实力特别是市场经验方面,绝对是比不过巨头公司的,但是这些经验又是实战之中摸索出来的,谁也不可能比谁更聪明。所以,如何处理与巨头公司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考验了创业公司是否拥有合作的意愿。实际上,创业公司通过合作可以学习更多经验,不仅巨头公司,即便竞争对手,也有合作的价值,新兴的市场,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对手。


简单归结一下,目标、技术、人才、管理、用户、意识决定了一家创业公司的基因,而基因将主导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一切策略,基因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创新者当到达一定高度后就会出现瓶颈,从创新者变成了守旧者,大多公司都在重复这个循环。阻止创新的是创新者,这是创新的悖论。创新也不应该只是口号或者花招,所以当创业公司遇到困境之后,首先要想的不是别人怎么样就去模仿,而是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做到更加极致?

4.png

这个时代,每年都有话题产生,但是真正持续的话题又能有多少?创业的魅力就在于,未来20年可能都是属于你的,当你老了,除了身边可搀扶的人,还有一篇可以讲述的故事。你留给未来的不是财富,而是梦想的真正释放,让自己无悔于最年轻的时光。有时候,信了,可能就成了!当然不能盲目去信,至少花里胡哨很难赢得尊重,眼光同样重要,选择大多时候比努力更加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75795-1113354.html

上一篇:谁撩了我们?从霍金和乔布斯到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下一篇:人工智能,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满意?
收藏 IP: 61.50.105.*| 热度|

7 徐令予 王庆浩 徐海波 罗春元 李维纲 陈武峰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