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碱土基本概念
盐碱土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也称盐渍土。在形成盐渍土的过程中,土壤盐碱化(或盐渍化)过程起主导或显著的作用,各种类型盐碱土的共同特性就是土壤中含有显著的盐碱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致使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不能生长成活。当土壤表层或亚表层中(一般厚度为0~30cm左右),水溶性盐积累超过0.1%或0.2%(即100g风干土中含0.1g水溶性盐类,或在富含石膏情况下,含0.2g水溶性盐类),或土壤碱化层的碱化度超过5%,就属盐碱土范畴。
盐碱土中对植物生长有害的化合物主要是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另外青藏高原有硼酸盐,吐鲁番盆地有硝酸盐类;或者是土壤含盐量虽少,但土壤交换性钠占阳离子交换量达到了一定比例也会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
盐碱土的成因分析
1 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浅是盐碱土形成最主要的原因
地下水埋深越浅,地下水越容易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通过毛细管上升高度实验我们知道,靠近水面土壤毛细管全部充满水分的高度为30cm以上,所以地下水埋深越浅,土壤的蒸发能力也越强,即使地下水矿化度较低也会发生土壤表层盐碱的大量积累。土壤渗透水是有一定的运动速度的,而当运动的水流来到地下水时,运动速度就会变缓为零,水流携带的微细的颗粒也会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地积累下来,就会形成质地细腻的不透水层。不透水层的形成极大的改变了土壤中盐碱成分的运动性质,使原来双向运动的盐碱成分变成单向向上运动,使土壤表层的盐碱成分积累越来越多。
2 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是盐渍土形成必要条件
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为400~600mm,土壤蒸发量为1800~2000mm,年土壤蒸发量为年降雨量的3~4倍。年降雨量的50%~80%集中于7~9月。平原上的河流经常是暴雨成灾,地面大量积水,提高了地下水位。雨季是土壤的脱盐期,春秋两季干旱多风,是土壤的积盐期,一般情况下春季的积盐更为严重一些。
3 土壤不透水层的影响
盐碱土的不透水层一般埋藏不深为20~50cm,质地细腻,颜色灰白,不透水或透水性极弱。不透水层的存在,改变了土壤水流的运动方向,垂直入渗很微弱,大部分转换为水平方向流动;不透水层的存在,改变了盐碱的双向运动方向,垂直向下的运动很微弱,垂直向上的运动强烈,促使地面土壤积盐越来越多;在土壤不透水层中,水分含量高而空气含量低,土壤处于还原态,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极易积累,不透水层中的植物根易腐烂而死亡,使植物很难吸收营养物质,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吉林省白城地区盐碱土上的农田防护林发育不良,常常发生“小老树”现象,就是不透水层造成的。
4 地下水的矿化度的影响
地下水的矿化度越高,含盐地下水越易通过毛细管作用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留在地表土壤中的数量也越多,盐渍化也越严重。
5 河流和不合理灌溉的影响
平原地区的河流,因河水侧渗使河流两岸的地下水位抬高,从而加速了土壤的积盐过程。不合理的灌溉,也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而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使良田变成盐碱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