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xueren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ren07

博文

“诗歌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伴侣” 

已有 4670 次阅读 2017-8-18 13:4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人工智能, 诗歌, 冯唐, 科幻文学, 陈楸帆

  近5年来,中国科幻小说呈现蓬勃气象,从刘慈欣、韩松到年轻的作家郝景芳、陈楸帆,纷纷摘取顶尖的国际科幻小说奖项。815日晚,作为中国作家对话世界作家、中国文学对话世界文学的重要文学活动平台,2017年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在沪上第一家西商饭店、也是西方文明进入上海的窗口——位于外滩的浦江饭店拉开帷幕,以“地图与疆域:科幻文学的秘境”为论坛主题,邀请海内外25位重要的文学、科幻作家围绕着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不确定性的时代,每个人都忧心忡忡,试图确认自己的现实是否属于未来的一部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泽认为,“上海国际文学周选择科幻文学这个主题,反应出我们的文学、生活中的普遍关切。”在他看来,科幻文学提醒着主流文学,文学对于人的整体性关切和眼光没有死,依然有着强大的活力。“如今的主流文学作家习惯于用显微镜观察人和事,在细小上表现生活,但科幻文学提醒着我们,除了显微镜还有望远镜,还有对于人类命运、宏大之事的思考和关切,这不应仅是科幻文学的专属,应该回到更广大的文学场域中来。”

  “科幻要和我们生活的大地结合起来”

  “时间”与“未来”是参与论坛的嘉宾们提及最多的概念。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与诗人、俄罗斯作协共同主席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不约而同地面向历史寻找科幻文学的源头。在题为《科幻文学的疆域与我们生活的大地》的发言中,叶辛提到,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充满想象力的小说,如他从小就很喜爱的两部作品《聊斋志异》和《西游记》。在他看来,这两部作品之所以能够传之久远并获得全民族的认同,正是因为其中的狐狸精、孙悟空、猪八戒说的都是人话,展现的也都是人的欲望。“作家正是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投射出人间的真理。科幻也要和我们所生活的大地结合起来,已经取得良好势头的科幻写作才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未来。”

  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则看到了科幻小说与科学、神话、诗歌的紧密联系。他提出,无论是什么样的科学发展,或改变人类的世界观,都与神话相关,而科幻就是当代的神话。过去大家认为神话是由人民创造的,但由历史揭示的一些事实说明,是一些哲人和学者首先提出一些非常奇怪的、可以和神话相媲美的理论。在公元前550年,希腊哲人阿克曼西德曾经提出了地球形成的理论,康德也曾提出地球是从一团云气当中形成的。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借此特别想澄清一个术语上的问题,那就是:科幻文学并不是科学,它不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也不需要科学的论证;它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形式,是因为它的作者是语言的艺术家。

  “我认为美妙诗歌的力量,还有一些歌曲的力量,都不能用比特来衡量。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的一些物理学家和诗人在进行一场争论,虽然我们在激烈地争论,但是我们又不能离开彼此而生活。在举行‘诗歌之夜’的那个晚上,所有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大楼倾巢出去参加诗歌的晚会,在此之后又回到实验室中深入研究发明,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奇幻的事件。”弗拉基米尔·博亚利诺夫形容隐喻力量非常强大的的诗歌是所有科学发现和发展的伴侣。“它不需要任何的狂热,但是它的力量比铀原子更大。”

  当阿根廷作家马丁·卡帕罗斯被上海书展的主办方告知他只有5分钟可以就科幻这个话题发言时,他决定要给现场听众朗读博尔赫斯的一部短片《论科学中的精确性》。他称第一次读到这个短篇时,感到那就是写中国的,并因此强烈地向往中国;第二次读时,却感到它不是写中国的了;第三次读,又觉得它在讲中国。他觉得中国对他而言,是关于神秘、关于未来的,而这个神秘性,正是科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因素。

  “是时候重新定义现实了”

  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得主陈楸帆刚从在赫尔辛基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回国,在那里,他看到不同肤色、语言、信仰、性别的人们,为了《冰与火之歌》《三体》《星球大战》等想象中的世界如痴如狂,那种情感的浓烈度,远远超过对现实世界的投入。这使他不免思考在中国语境中,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写科幻、读科幻、研究科幻的人常常听到的一种声音:现实一点吧。

  那么,究竟什么是现实?陈楸帆认为,现实总伴随着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的。我们总是本能地认为自己所处的世界便是唯一的现实,并贬低、歪曲、消解其他现实的可能性及其价值,无论是以何种形式,都是一种现实对于另一种现实的暴力。“我们似乎都忘记了,现实是一个复数名词。除了物理时空的此时此刻,还可以有文学宇宙无限个平行的彼时彼刻。……倘若我们能够借助文字与想象的力量,去弥合不同现实之间的差异,去安抚忧惧不安的心灵,去引发技术时代更为深刻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便可以说,文学并没有被放逐或者遗忘,恰恰相反,它将发光、滋长、绽放,成为照亮人类前行的启明星,哪怕终点是宇宙的热寂与虚无。是时候重新定义现实了。”他呼吁。

  “机器的未来已来,人类的尽头还远”

  对于像阿尔法狗那样的人工智能将对未来的人性基石与生活经验可能带来的冲击,作家冯唐表示,阿尔法狗下围棋赢了人类,他自己反而对人类感到更乐观了。原因有四个:一是阿尔法狗能做的事,未来可以就让它们代人类去做;二是阿尔法狗能做的事,如果人们自己做得很开心,还是可以继续自己去做。就像汽车虽然已经很普及了,但许多人还是热衷跑步;三是很大比例的人类,需要在机器人抢走他们的工作之前,学会消磨时光,学习如何使自己有趣、如何更好地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四是多数人所拥有的极少的为人类所特有的能力或一些为极少数人所拥有的能力能够继续代表人类获得相对于机器人的尊严,比如:人性(会狂喜、伤心等)、兽性、神性(文化、艺术、商业模式上的创造)。“机器的未来已来,人类的尽头还远。”冯唐认为科幻文学应该更多地把眼光反观我们自己这个物种,让人类活得更开心些。

  今年的上海国际文学周话题聚焦科幻文学。除主论坛外,还有英国科幻小说家保罗·J·麦考利、理查德·摩根和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关于“科幻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谈,美国科幻作家瑞萨·沃克主题为“过去与未来之间:一个科幻作家的时空旅行指南”的演讲,科幻作家韩松、江晓原关于“当人工智能消灭人类之后”“科幻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意义”的讨论等活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41506-1071655.html

上一篇:民企彩虹鱼投资建造搭载潜水器的极地科考探险船
下一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巨大产业下标准空白
收藏 IP: 116.231.228.*| 热度|

6 武夷山 张家峰 陈湘明 吕洪波 曾荣昌 advoga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