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微观层面剖析雾霾成因有必要吗?

已有 3762 次阅读 2015-1-28 16:33 |个人分类:博客|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雾霾成因, 微观层面分析

   微观层面剖析雾霾成因有必要吗?

                                 都世民

近日北京市两会上,市领导指出:“我們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会发展中存在著不少矛盾和題,政府工作有不足和差距,主要是:人口規模度大,境約束趨,大污染、交通擁堵治理需要付出苦的努力……”去年北京市空中細粒物年均实际下降了4%,距下降5%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诚然,治理雾霾取得这4不容易。无论是雾霾成因,还是雾霾治理及雾霾的危害,都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不仅是科学测量、分析方法及验证问题,也是综合性的社会问题。解决起来難度大,一个城市出现雾霾,与周边诸多城市有关联,調控難由工业化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污染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社会医疗成本也在随之增加。

雾霾成因的分析

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流动性、季节性、区域性、综合性、探索性挑战性、难度大等特点。一般都是从宏观层查找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气象条件说

是把雾霾成因归结为出现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其实,不利气象条件是雾霾形成的外部因素

2“汽车尾气说”

认为雾霾主要是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例如,北京汽车保有量达六百万之巨,尾气排放量是巨大的。汽车尾气是雾霾形成的直接原因。

3燃煤说

认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取暖燃煤以及发电用煤的火电站排放。

4工业污染说

认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化工和钢铁、热电企业等“生产型”污染工业喷涂排放部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5工地扬尘说

认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建筑工地施工形成的污染排放物。

6秸秆焚烧露天烧烤烟熏腊肉“柴火鸡”,烤全羊、烤羊肉串等各种餐饮致霾说

7综合说 

在环保部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召开的论证会上,PM2.5成因的研究结果被认为是最清晰、最系统、最科学的一次来源解析结果。PM2.5来源解析表明,北京通过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的方法治理大气污染是科学的。

不难看出,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和餐饮等其他,这五种因素引起的雾霾,是宏观层面分析结果。

微观层面分析有必要吗?

然而,笔者在《和讯网》看到一篇题为:

中国雾霾形成机理的深度分析

2014-10-23 08:03:00 来源:和讯网 

作者从微观层面分析DNA成因,认为中国雾霾不仅源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污染生成的二次气溶胶颗粒,还源于广大农村土壤、水源严重污染导致以微生物为主的二次气溶胶颗粒,两者叠加效应导致中国雾霾快速形成与扩散。文章指出:通过对气溶胶颗粒的成份进行DNA测序,发现PM2.5中有1300多种微生物。表明中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

笔者关注这种观点有以下原因:

是分析视角不同,是将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结合起来分析;

1300多种微生物产生的源头与官方发布的五种因素关联少。

是五种成因没有考虑垃圾埋放地、水污染、土壤污染、种植中大量化肥等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退出后原场地被再次开发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重污染企业遗留场地二次利用潜藏极大风险。【来源:2015-01-27 22:43 作者:朱涵http://t.cn/RZuIxkZ半月谈网。据报道:有50万块“毒地”的开发治理困境,这些毒地对雾霾能没有影响吗?!

(四)雾霾危害人体健康与这些微生物关联度高。

 

三.讨论

1.雾霾成因的科学分析不仅要在宏观层面,也要在微观层面进行研究;

2.雾霾成因不仅要关注机动车排污、工厂和工地排污、用煤用气的排污、餐饮排污,也要考虑江河、湖泊的水污以及毒地被日晒而蒸发排污;

3.雾霾成因的各因素所占的份额用百分比表示有些不确切,因为这些统计数据是随机变量。另外,对雾霾天数的统计方法,也受气候条件影响,随机变化,有可能出现增强治理与雾天统计数成反向变化。

4.地面污染与空中PM2.5的关联,从微观层面怎样分清各因素影响,是复杂的关系,不是标量,是矢量关系。

5. PM2.5中有1300多种微生物与下列因素的关联:

50万块毒地;

每年4000万吨化肥使用量,导致每年COD排放2400万吨,氨氮排放245万吨

北京已被2000多座垃圾场包围,每天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仍以每年8-10%速度增长。

要用试验、分析来进行研究,不是短时间能得出结论。这些微生物会不会在一定条件下加速PM2.5的形成,也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笔者认为雾霾成因的分析应是多层面、多视角分析,这需要较长时间研究解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863532.html

上一篇:小宇宙有GPS系统吗?
下一篇:今日关注科学家质疑美俄以资助科研为名研制“气象武器”
收藏 IP: 114.243.99.*| 热度|

2 闵应骅 蒋大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