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网上言论摘抄之民国大师

已有 3624 次阅读 2015-9-20 11:42 |个人分类:沙里淘金|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题记:互联网上信息庞杂,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上网发言的人更是目的不一,言不由衷的人已然很多,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说什么的、以及蓄意误导别人的。以我上网多年的经验,在网上要想找到些有用的信息,比沙里淘金要难多了。

wxmang忙总,网上第一明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下面是一些网友向他咨询关于民国大师的看法。

 

大师不是书橱,所以不看写多少书,也不看读过多少书,而是看有没有原创工作,有原创,才是大师,否则就不是,只是抄书机器或两条腿的移动恒温纯皮包裹书橱。

 

wxmang:在数学,物理,生物,医药,管理,金融,财务,政治等等领域,华人在美国跟印度人提鞋都不配,个别杰出人物可以比一下,但是整体华人比印度人差距巨大。  

花和尚:忙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距?是文化,教育还是其他?  

wxmang:主要是文化,印度传统善于深思,善于推理,善于抽象,在现在西方文化体系下比较容易嵌入,我们传统是拟象,形象,综合,协同,不太容易融入西方主流中。

喷气机:如此说来印度人在美国大有重复犹太人道路之势啊,虽然母国比较弱,但是能影响强大的美国给母国帮忙  

wxmang:不太可能,在美国印度人不太愿意认同祖国,就像777879三级去美国的中国人,也不太认同祖国,甚至仇恨中国。倒是以后的70后,80后,90后比这些50后,60后爱国。

Vortex:跟文化的关系不大。很多表现杰出印度人都是都二,三代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只不过是印度裔而已,根本就没接受什么印度文化。看过一个统计数据,美国的亚裔的收入比白人高,在亚裔中印度最高,对比中国裔和印度裔发现印度裔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非常高,好像七八十的样子,高于中国裔上大学的比例,所以无他,印度裔重视教育。我认识很多印度人都是第一时间脱离印度国籍,第二代的印度裔对印度完全没有归属感,基本上不会说印度方言。  

wxmang :中国在美国的许多二、三代的连中文都不会说,但是仍然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困难。我的很多同学的小孩都大学毕业工作了,也大多不会中文,可是看其父母诉苦,仍然是文化障碍,难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晋升困难。文化这玩意,可不是几代人就能洗干净的,除非生下来就送到白人家庭抚养。

infinity:欧美名校忙总接触如何评价?  

wxmang :接触不多,数学物理接触的都是大牛来讲课的,这个没有代表性,至于我的同学去名校的,也无代表性,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的。不过这两部分人的专业水平比国内的水平高得多,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学习。

至于金融界的,大多数都是名校毕业生,水平比我们高,不过要说高多少,我看亦未必见得,差距主要在人家见多识广,累计交的学费多,经验丰富而已。

monsieur我觉得也不是,因为我国民国时代也是大师辈出的,其实两极分化社会里面,一些精英没有养家糊口的需求,自然就会研究一些其他东西,中国传统上在自然科学、哲学上面建树少恐怕也因为中国这种自耕农社会更注重现世。西方社会传统上的农奴奴隶体制自然就给了一些人进行纯粹研究的动力。印度的发展就是从上看一片光明,从下看一片灰暗。其实对比我国民国时期,当时政府是学历最高的政府,但是仍然折腾的乱七八糟。印度有两个现实情况,一个是上面说过的一亿人十亿口,另一个情况是邦邦有教,邦邦不同,没有统一的宗教,甚至语言都不同,所以,我觉得印度局部有机会,全局没机会。  

wxmang :民国的所谓大师,90%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们其实只是翻译介绍外国情况而已,自己水平极低,甚至不如现在一般博士生。

safeguard其实到2000前国内学界基本如此吧能准确的做好西方学术的科普已经功德无量了。

wxmang :据我所知,物理,数学,系统工程在60年代后期,我们就有原创工作了,已经有真正的大师了,例如于敏,华罗庚,钱学森等等。

土壤:以前遇到民国粉丝,提到民国大师,我总是粗暴的说自己吹牛的大师吧,有这么大师,民国咋这么衰呢?以后再遇到不开窍的国粉,我心情不错的时候可以不这么暴力的给他们讲忙总这话了。

wxmang :我以前刻意看过很多所谓民国大师的东西(我父亲是粉丝,所以收集的东西多),结果除极少数的外,大多数人都让人很失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柳瑗:忙总,能不能列出您觉得水平还不错的那10%的民国大师的名字?让我等看书也节省点时间?我最近也是看一本所谓大师的书就感到又一颗星星破灭了的感觉。  

wxmang :这个难度甚大,因为我查了一下,目前网络上封的所谓民国大师,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举例来讲,有一个这样的民国大师奇葩名单:

鲁迅、老舍、林语堂、曹禺、巴金、郁达夫、胡适、茅盾、老舍、钱钟书、沈从文、郑振铎、柔石、周作人、梁实秋、谢冰心、田汉、胡风、夏衍、柳亚子、孙伏园、张恨水、萧军、萧红、曹靖华、梁宗岱、臧克家、艾青、赵丹、项堃、舒绣文、白杨、张瑞芳、秦怡、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丰子恺、林凤眠、丁聪、贺绿汀、马思聪、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陈寅恪、冯友兰、朱光潜、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晏阳初、陶行之、黄炎培、梅贻琦、马寅初、潘序伦、章乃器、沈钧儒、史良、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侯德榜、茅以升、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徐志摩、戴望舒、吴作人、梅兰芳、聂耳、苏步青、洗星海、叶圣陶、蔡元培。。。。。。

我觉得超出我的想象能力了。

我从里面挑了几个学者出来,加上我理解所谓大师,名单如下:

国学: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严复、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黄侃、刘文典、辜鸿铭、傅斯年、马寅初、刘师培、吴宓、钱穆、胡适、郑振铎、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朱光潜、翦伯赞、张伯苓、罗家伦、马一浮、柳诒徽、汤用彤、廖平贺麟、郭沫若、顾颉刚、林语堂、钱玄同、欧阳竟无、罗振玉、张元济、刘师培、朱家骅、顾颉刚、王力、季羡林、徐复、钱钟书等等。

自然科学:吴有训、吴健雄、严济慈、吴大猷、竺可桢、李四光、童第周、梁思成、苏步青。

我认为的大师,不是书橱,所以不看写多少书(冯友兰就写得很多),也不看读过多少书(钱钟书,吕思勉都读过很多书,钱钟书能把世界上所有关于茶杯的学问写一本书),而是看有没有原创工作,有原创,才是大师,否则就不是,只是抄书机器或两条腿的移动恒温纯皮包裹书橱。

总的来讲,我看过的书不多,有以下体会。

王国维《人间词话》值得一读,这是体会中国美学的入门书,但是其弟子顾颉刚的东西就过于随心所欲,尤其是其《古史辨》,堪称民族自卑感的奇葩,而且人品堪忧,当年朱家骅、顾颉刚因为给蒋介石献九鼎,让当时全国哗然,不齿于人。

梁启超的《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等等不是学术作品,只能说科普,或帖子汇集,读不读都可以。

章太炎及其弟子钱玄同、刘文典和黄侃主要学问是古文字学,也即训诂,过于专业,其实他们有价值的东西仅仅是翻故纸堆,不看也罢,除非你是古汉语专业的学生。

王力是中国语文的大师,创建很多,他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纲要》,《汉语诗律学》,《古代汉语》,《诗词格律》,《楚辞韵读》,《诗经韵读》,《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中国语文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等等都值得一读

钱钟书善于读书和考证,其《管锥编》可以看出这种特点,渊博,但是无什么体系创建。

其他以后想起再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922076.html

上一篇:网闻几则之千金难买后悔药
下一篇:信息传播的大问题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2 王毅翔 icgwa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