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哲学的书,我已经很多年不看了。
中学就开始学政治课,为了中考和高考,我把政治课本背得滚瓜烂熟。大学还有政治课,我靠着中学的底子顺利过关。有一段时间我对哲学感起兴趣,就胡乱找了一些书看看,包括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杜兰特《哲学的故事》、罗素《西方哲学史》,还把《诸子集成》什么的也乱翻了一气,应该是没有看懂,所以也就放弃了。又有一段时间,我对科学哲学有感起兴趣,又胡乱看了一些书,包括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莫顿《科学社会学》、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觉得挺好,挺符合常识的。后来我发现,原来中学学的政治课才真的说出了社会运行的奥秘,此后就不再对哲学感兴趣了——也许是因为我的三观彻底固定了吧。
我也看过一些更新进的科学哲学家们的著作,觉得怪怪的、看不大懂。后来看了斯诺的《两种文化》、特别是看了索卡尔诈文事件以后,才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是这帮子反科学主义者们瞎扯淡。此后,我就基本上只是看热闹了,而且总觉得现在的哲学家具有不同的脑回路。乔姆斯基说过,一些人文社科类的研究者看到科学家们“有一套谁都听不懂的理论,还备受尊敬,就决定我自己也要搞一套谁都听不懂的理论”。
最近,朋友送了我一本哲学书,陈嘉映的《哲学·科学·常识》。我已经不看哲学书很多年了,更没有兴趣看哲学家谈科学,可是盛情难却,就随便翻了翻。结果发现,这本书居然还很有意思,现在还有哲学家可以像我们普通人这样说话,讲得道理也很朴素,一些地方还能讲出我们有时候想说而自己说不出来的东西。跟那些大讲特讲现代科学哲学、甚至反科学主义的人完全不一样啊。
这本书谈论了哲学与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关系,讲的是普通人能看懂的哲学,而不是反科学主义。至于具体内容,我就不介绍了,抄一段内容简介吧: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的代表作,这本书既是对历史上人类求知之路的回顾,也是对人之本、知识之本的追问。…… 《哲学•科学•常识》是陈嘉映站在人类认知发展前端的一次回望:请循其本,我们对真理的探求,究竟是要探索未知的领域,取得从前不为人知的发现?还是要理解我们存在于其中的世界,在纷繁的人世间消解困惑,更好地生活?
《哲学·科学·常识》首次出版于2006年,我读的这本是2018的新版本。阅读的感觉很好。即便是我这样早就三观已定的人,在阅读这本哲学书的时候,也能得到一些乐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