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扬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yang1971

博文

随想几则

已有 2386 次阅读 2017-7-3 20:02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管对别人是怎么说的,对自己的水平、对本行业的前途,都会有个切实的判断。但是吧,这种判断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情而发生大变化。

随便说说吧。这几年宣传得最红火的就是航天了,虽然以前看“大国工匠”的时候觉得有些不是味道,可是仍然觉得这个行业干得挺好的。昨天长征五号发射失利,我看了看相关的新闻及评论,才发现航天院所的问题也是很多的,不比中科院好到哪里去,只不过后者暂时没有在大事情上出纰漏、让大家都知道而已。巧合的是,就在一周之前,知乎上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航天院所大面积离职潮要来了?”里面提到的问题,责权利不明、负担太重、待遇太低、人员流失,管理僵硬、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等等,似乎都在昨天得到了印证。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航天院所如此,各类科研单位也不例外。现在是上面的只管发球、中间的只管传球、下面的不敢接球,谁也不愿意做事、谁也不敢做事,为什么呢?做个类比吧。做事的人如果是从事体育工作的,大概再能耐也不会认为自己比乒乓更强了,再差劲也不会认为自己还不如国足。可是看看高洪波的事情,再看看刘国梁的事情,恐怕心也凉了大半。

这些问题都很明显,只要愿意、每个人都能看到,可是谁也无能为力,甚至谁也不敢、不愿意去分析问题的症结。其实就是“跟我冲”和“给我冲”的区别而已。但是谁敢解剖麻雀、对症下药?恐怕麻雀还没解剖,调查就先解体了。

以前宣传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我想这也是各行各业科研人员的写照,可是……


如何看待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24036


航天院所大面积离职潮要来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99648/answer/191754300


PS:

形势比我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证据:第一个链接已经不存在了。2017/07/04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现在的形势与二十年前及其相似。不仅是航天领域,几乎所有的科研领域都是如此。也可以乐观些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再说,本文的主旨根本就不在长五。


PPS:来自知乎的匿名帖子

亮点:(中科院居然还可以五十步笑百步?)

我们去中科院某著名准院士那请教问题,人家一脸怜悯的说,我们这有待遇没情怀,你们是有情怀没待遇...

某领导听了大概是觉得人家在夸我们呢,赶紧问,你们有没有毕业生想去我们那的?

人家直接说,不可能,我们这的待遇都留不下来别说你们了...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924607/answer/1932810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前的帖子被删了,

前一阵刚干了两年即将离任的所长要去上市公司,临别发言,批评大家不思进取,大有被赶超之趋势。

然后就是另一位领导从质量讲到人品,再讲到给自己儿子买奔驰还是买宝马。

形成对比的是骨干力量,每天泡在实验室仿真机前的,包括一些项目组长扎堆辞职,去体制外类似的公司寻求更好的待遇和更美好的生活。

中层领导大部分只求安稳完成自己任内的任务,反正工资已经不低,仕途大部分上不去了,但也不会下来。

不科研的基本都号称在搞管理,两天一篇宣传稿,一天检查一次6s,内部演讲一次要彩排好多遍,你光科研不配合我玩我要扣你钱。

愿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记得当时有大把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想来大抵是看见中国航天四个大字就莫名有了稳如泰山的错觉。这种错觉来自于上世代火箭高达90%多的成功率。事实上长二捆系列和长三系列今天的相对成熟来自于在90年代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并且这两个系列及其多个拓展型号技术上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们自然不能总是抱着这些已有的成熟,去无限刷高所谓的成功率并以此沾沾自喜。尤其当今世界航天风云变幻莫测,刨去技术,成功率似乎是我们唯一值得吹捧的指数。

航天历来是冒险者的游戏,

选择规避风险而不克服困难,

结果只能是无限地落后下去。

运载火箭终究是以需求而非成功率为导向,

我不想二十年之后,

当换代的倒计时再次响起之时,

有的国家只需拿着已有的东西修修改改,

而有些国家必须买单过去的空白,

要么从头再来,要么坐等淘汰。

从来都没有什么万无一失的中国航天,

只有百折不挠的航天人和一往无前的航天事业。

中国人大都有种特殊的本事,

就是当某件事自己从专业角度插不上嘴时,

往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此发表一番见微知著意味深长的肺腑之论。

希望这些人能够少一些这样的能力,

不要把自己的怨气带到别的领域,

在未弄清失败背后的技术原因之前,

就先以此妄言意识形态与体制问题。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状态、新环境、新单位、新岗位、新人员、新设备

十新出风险的几率高

相信一院小伙伴们已经尽力了

相比来讲我更痛惜长三乙

今年感觉不太顺

希望未来会好的

我们去中科院某著名准院士那请教问题,人家一脸怜悯的说,我们这有待遇没情怀,你们是有情怀没待遇...

某领导听了大概是觉得人家在夸我们呢,赶紧问,你们有没有毕业生想去我们那的?

人家直接说,不可能,我们这的待遇都留不下来别说你们了...

在某二线城市打车,小哥很热情的问,你在北京怎么一个月也得两三万了吧?

我:加上房补之类一共刚到七千。

小哥:...本科刚毕业吧?

我:博士。

小哥:你们这都什么垃圾单位啊,赶紧换家别被坑了!跟你说现在招人的都可坏了...省略...

情怀?呵呵呵。

都在说中航系统,难道没人心疼一下中科院系统吗?我一个师兄宁愿去乐视也要坚决拿了户口跑,这倒不算太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是在进去以后有这个想法,而是进之前早这么打算好了。别说科研系了,就是中央部委也流失的惊人,结合知乎上的反生物风气来看,科研有点像回到中世纪欧洲靠有钱人情怀才能玩的起的了,现在都是独生子,我不可能为了国家不要爸妈。随意吐槽一下,匿了,反正国家也看不到也不会重视。 不过还是希望中国能强大起来,实现中国梦。

补充:此刻我正站在北航南门711发呆,闻着烤研院传来的撸串香味,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能父母年纪也大了,最近压力暴增,内心情绪很不稳,但一想自己都毕业了还要父母接济,很不是滋味。看着知春路对面链家的火热和想到我二房东赚中介费数倍于秒杀我的努力,有很深的无力感。

再次补充下吧,今天恰巧表弟高考问我志愿,用了一个多小时把他的从军当兵梦打掉了,没办法,我鼓励大家但不忍心去坑自己的小姨。北京这边去服兵役的大学生有多少冲户口去的,不给的话招兵很困难。而且大家各有各的难处,有了户口大家就会去想着怎么摆脱服务期,离职后人才不接收个人档案,也要花天价去保存,持有成本非常高,看看知乎有多少人为这个发愁就知道了,帝都集体户不但与收入不可得兼,拿到了以后也是个甜蜜的烦恼。

有朋友提醒,是航天系统,不是中航系统,两者并不一致,谢谢提示,在此更正。


时代变了,航天系统不再是以前从生到死国家包管一切让人后顾无忧的时候了,然而很明显待遇却没跟上这些变化,不怪我们浮躁,真的没安全感,情怀和奉献(天天360度无死角宣传情怀和奉献)真的不能当饭吃,也换不来帝都的一套房。。。

待遇起点低不说,如果混不上行政领导,基本没有涨的希望。哦,工龄工资每年会多几块,几年不等会评一次职称,会涨百十来块。。。

各种机关,基层技术人员(真正干活的)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

加班文化严重(以此为荣),什么事儿都是赶赶赶,任务节点大过天,却从不停下来认真钻研技术,可能领导等不及吧。。。

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航天系统都搬到三四线城市去吧,这样房价收入比能小点,在相亲市场上不会太被人看不起,有了稍微稳定的后院,用到工作上的心思会多点吧。。。

我说句实话,现在的中国航天,只要是个活儿项目办个个都急得不行,各大领导要赶英超美表现政绩,本来应该是3年的研制周期,硬给压缩到一年半,下面的各研究所加班加点,技术人员一个当两个使,累的半死。这么个大跃进法不出问题才奇怪吧。我都觉得首发没掉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说这些并不是在抱怨什么,相反,作为航天从业者,我比大家更殷切地期望我国的航天事业能够更上一层楼,但偏偏航天是个极度讲究技术继承的行业,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大跃进在这里行不通,步子大了就是容易扯着蛋。现在国内航天大都是外行管内行,希望上层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吸取教训,不要因为急于表现而导致航天事业受到重挫。

最后,衷心祝愿我国航天越来越强大!

对标一下和长五同级的欧空局Ariane 5,第一次发射点火37秒后爆炸,第二次发射喷嘴翻转导致一级提早关机,虽然末端节仍成功推进,但无法达到预定轨道,直到第三次(1998年10月21日)才成功发射

像长五、Ariane 5、Delta4这类的大型火箭,本身的技术风险就很高,尤其是前几次发射。公众对于航天任务的成败应该理性看待。失败了、项目延迟并不是坏事,现在打实验星失败(心疼五院)总比以后打空间站、打载人飞船失败要好。

加油,中国航天

我国航天这近几年,任务重,许多的计划一个接着一个,长征五号这次的失利势必影响后面嫦娥五号,甚至是空间站的发射,都可能往后推迟,毕竟嫦娥工程和空间站计划是国家航天的重点,来不得半点的闪失。长征五号首飞的时候发射时也出现问题了,这次发射再次出现问题,很可能被迫要做全面的排查,甚至是局部的重新设计和改进,这些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所以后续任务推迟的可能性很大。总之,这次的失败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并非不能弥补,还是要全面仔细,认真的排查和实验攻关,希望上面也不要任务时间安排的那么死,一切还是要以安全可靠为第一。切忌盲目赶进度。

以前看新闻,一报道到航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就是各种加班加点,不能回家过年,任务有多重。我们的科研人员也是人,虽然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和责任感,也不能保证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下,丝毫不出错。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在于这一次又一次发射任务的成功或者失败,归根结底在于能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航天人才队伍,能为我国国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所以对于这些年轻有为的航天人,我们不能有任何的责怪,在如此高的工作强度下,能取得这样傲人的成绩已经十分难得。政府和社会反而应该责问自己,对这些人才的关心,激励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减轻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在自由,愉快的环境下工作。

不管怎样我对中国航天始终充满信心,我国的航天人从钱学森,到第一代航天员,到这些默默无闻的年轻的航天科研人,他们是足够优秀,足够我们对此充满信心的,加油中国航天!

出差途中,惊闻长五发射失败,无比惋惜。公开信息是一二级分离失败,猜测估计是一二级氢氧发动机技术不过关。

做回清醒党,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真的不怎么样,甚至和日本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大约只有国际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水平,顶天到六十年代中期水平。引以为豪的长征2F,基础技术还是来自于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还是老掉牙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发动机,污染严重,就是这玩意儿,整整吃了四十年的老本

九十年代从俄罗斯乌克兰引进煤油火箭技术,应用于长五,但是在一二级氢氧机的技术上,自行研发,困难重重,长五发展竟然超期近十年,依然遇到第一次试射部分失败,第二次发射完全失败的严重挫折,显然必将导致探月工程和下阶段空间站发展的计划延期

原本意图以长五对标欧空局的阿丽亚娜5和美帝的德尔塔4,完成弯道超车,目前看来还是急躁了一点,离日本h2b的氢氧机技术差距太远,更不要提美帝的了

不能被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蒙住了双眼,中国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拼了命的歌颂,却对人才们的待遇熟视无睹。等会做事的人都走光了,小粉红们怕是得自己去实现星辰大海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9915-1064395.html

上一篇:忽然半年
下一篇:2017年北京市中考成绩分析
收藏 IP: 124.193.162.*| 热度|

12 尤明庆 黄仁勇 吕喆 徐令予 武夷山 张忆文 岳东晓 谢力 左宋林 戴德昌 张云 br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0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