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世博杂谈(续)

已有 2062 次阅读 2014-4-22 09:29 |个人分类:杂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国家, style, 世博会, 公交车, 法国人

说到世博会的排队,并非仅在展馆门前。进园时有安检,肯定要排队,尽管有了改进,速度已不算慢,但架不住人多,早晨开园前,许多人都会积压在那里。5月1日早上有几个法国人匆匆忙忙赶到入园口,一路向前加塞,有失西方绅士风度,周围的人问他们为什么要插队,回答说因为我们的总统先到了,看来老外也很讲政治,不知道迟于总统到场会有什么后果。比较明智的办法是下午进园,入园口人就会少多了,看一下午后在园区里吃顿晚饭,接着看晚场,在五彩缤纷的灯光下,凉风吹过,应比白天的烈日下要爽,且晚上还有一些参展国家为世博而准备的表演节目供欣赏,可谓早进不如晚出。

 

乘车也要排队,园区很大,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可以免费乘公交车,但排队是免不了的。在某些时段吃饭也会排队,好在现在改进了,游客可以自带食品入园,不必非要去园内餐馆吃饭。不能自带水,估计是出于安全考虑。

 

由于处处要排队,如何安排一些应邀请前来的贵宾、要客就成了问题,只能与各展馆联系,开VIP通道,做特殊处理。这一做法虽有不公之嫌,但也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有了特殊政策后,就会有人钻空子。据说有一次英国馆就接到过通知,告知有40个VIP要来参观,需要安排。英国馆表示不解,哪能有这么多VIP呀?

 

在中国馆旁边有个小邮局,5月1日也很繁忙,因为是世博正式开园日,能买到世博的首日封并盖上当天上海世博的邮戳,自然很珍贵,不少人放弃了了参观展馆而到邮局去排上了队。

 

开幕式安排在室内,尽管场面没有奥运的鸟巢那么大,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室内看表演,视觉、音响效果都不错。第二阶段转移到外面看烟花,感觉也还好,浦江两岸的灯火令人印象深刻。但由于人多,江面上的一些节目就看不清了,这点不如在室内看电视转播。在阳光谷的大型投影上打出了“胡哥好”的字样,这种在互联网上常见的表达方式出现在公众场合还不多见。浦江边的夜晚依然有些凉意,一些人将为了防雨而发的雨衣裹在了身上驱寒,一片黄色也构成了局部小景观。

 

尽管中国对外说这次世博会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但根据统计的数字看,游客感兴趣的展馆除中国的国家馆外,主要还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展馆,参加这种活动也还是要靠实力,有钱有技术才能有吸引人的展示。从参展的内容看,大量使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声光电、3D影视等手段很普遍。包括中国馆内的“镇馆之宝”大幅展画“清明上河图”,也不仅是一幅古老的图画,而是充满了动感,流动的溪水,移动的人流和牲畜,生意人的吆喝,船工的号子声,使画面变得栩栩如生,给古老的文化注入了现代科技的生命力。



(原文写于2010-05-05 07:11:50 新浪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7332.html

上一篇:世博杂谈---无奈的排队
下一篇:西方人最常引用的“周恩来语录”等6则 文摘100513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2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