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838):学术宜用慢功

已有 1616 次阅读 2017-4-22 14: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2017年4月6日下午在深圳市某中学参加一个名师工作室会活动。会议结后,听这位名师朋友说到他准备出一本书。他的语速较快,我记得他说的书名好像是《质疑教学法》。我当时有点看法,但未来得及说出来,大家七嘴八舌就扯到其他话题上去了。今天忽然想起。

    我的一贯观点是,一线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东西,开始帽子不要太大。不宜过早冠上美名。帽子太大,过早冠上美名,搞不好会落人以笑柄。做学问,给学问取个嘉名当然重要。但开始阶段先要低调一些。搞出真东西,再取名不迟。就这个意思,我在《少堂志林》中写过几篇随笔谈了我的观点。对《质疑教学法》,我的看法是,“质疑”作为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疑义的,但能否成为一个指导整个语文教学的教学法,很可疑,至少要在长期、深入研究与实践之后才能确定。教育史上是早就有“问题教学法”一说,但“问题教学法”和“质疑教学法”不太相同。因此我个人不太赞成用《质疑教学法》这个书名。我个人认为,如果很喜欢“质疑教学法”这个概念,非要用这个书名,也是宁晚勿早为好。

    大家知道,我也提了语文味教学法。但我不太赞成朋友现在提“质疑教学法”,并非和尚摸得别人摸不得。语文味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我2001年提出的,当时只是作为发表的《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这篇千字短文的主题出现的。此后,我运用自己的知行结合、道器纵横,即理论和实践相濡并进学问的方式,对语文味展开了长期的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同时主讲了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些列公开课,随着这些文章的发表和课例的传播,语文味影响日渐深广。但“语文味教学”或“语文味教学流派”,都不是我自己先冠名的,而是2004——2005年间,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K12网讨论我的产生“巨大影响”的《荷花淀》一课时(“巨大影响”不是我说的,是四川成都的教师写文章说的,文章地址链接:母红梅:程少堂《荷花淀》的巨大影响:形成流派》;在中国语文界有广泛学术影响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在其主编的全国中学语文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中谈到这一课的影响时也用了“巨大”一词,文章地址链接:《少堂志林(24):第一课 ),他们将我的语文味研究论文结合在一起讨论时给我冠上了这些名头。

    我1999年底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从那时起,我根据我“把工作当成学问来研究”的习惯,开始系统地深度地思考、研究语文教学问题。从1999年算起,语文味我直接思考与研究了16个年头之后,至2014年初,我才把心中酝酿已久的语文味教学法概念及其思想,写成论文《建构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发表。而实际上,我在2007年主讲的全市大型公开课《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一课,即是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模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成形的一堂课,这堂课也是语文味成长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语文出版社2008年初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收录有这堂课的教学实录,同时这本书中还有关于语文味教学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比较详细的展开论述。但在《程少堂讲语文》一书中,我有意没有明确提出语文味教学法的概念。虽然我以后的多堂公开课也都是按这个“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讲的,我却以我的慢方式做学问,一点都不急于提出语文味教学法概念。因为我相信,是我的创造发明就是我的,任何人想抢也抢不去。这样,众所周知,在我2014年初发表论文正式提出语文味教学法概念之前,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影响早已星火燎原,语文味教学流派也得到学术界的许多人的承认。

    上文说我在研究语文味16个年头之后才姗姗动笔撰写论文正式提出语文味教学法概念。而实际情形比16年还要漫长。说实际情形比16年还要漫长,是因为这16个年头,只是语文味研究的显历史,语文味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长达8年的潜(前)历史。我大学毕业后的1983——1990年(去华中师范大学念研究生前)的这8年,适逢当时席卷全国的“文化热”。在当时的“文化热”中,我对文化理论进行了广泛阅读,同时对中国教育从文化角度进行了多维度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化教育学论文。当年就是由于这些论文数量不少,质量也比较高,我才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破格录取为研究生的。我这8年的文化研究当时当然不是为后来的语文味研究作准备的,但又和后来的语文味研究不仅密切相关,而且深度相关。换言之,没有那8年的文化研究,就不会有今天以“文化语文”为符号特征的语文味教学法,至少语文味教学法不会是现在这样的面貌和意涵。把这8年时间加上去,我提出语文味教学法概念,是在我直接与间接研究语文味24个年头之后。

    语文界有些名师人相当聪明、勤奋,但由于不是理论与实践相濡并进,而是主要靠撰写论著提出一些概念、口号,到退休了,研究也并没有什么起色,概念既没有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承认,也没有在一线教师队伍中一定程度地流行开来。这里面的经验与教训,值得研究与汲取。

     在学术上,我不主张生了孩子没取名,但我也不主张没生孩子先取名。

 2017/04/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5975-1050494.html

上一篇:志林(836):只有平庸的人,没有平庸的职业(一个即兴发言)
下一篇:《荷花淀》公开课15周年纪念:《荷花淀》课影响巨大形成流派
收藏 IP: 115.44.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