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魏玛绿野 2010-11-24 16:41

已有 3367 次阅读 2014-2-13 23:38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德国, 随笔, 化石, 博物馆, 魏玛

魏玛绿野

   从法兰克福乘火车去魏玛很方便,一个小时就有一班。这个季节树木都发出新绿,草地上缤纷的野花绽放。山上有绿色的森林,四野有白色和红色的房屋,还有整齐的道路和鱼贯的车辆,从法兰克福到魏玛的300多公里路途的两旁都是这样的景色。

   火车在开行了2小时20分钟后准点到达魏玛,我们参加的辛氏博物馆国际会议的工作人员已来接站。一出车站就能看见满城精致的古建筑,正对车站的一座巴洛克的楼房还刚刚喷过金粉。魏玛沉浸在古典的辉煌中,花园和别墅环绕着城市。就像安徒生说过的那样,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

   到达的那天正是星期日,诺大的一个城市安静得像一座弃城。实际上,魏玛确实是一个小城市,只有6万的人口。魏玛也曾有过作为德国文化中心的辉煌时代,许多艺术大师,特别是音乐家,如歌德、席勒、李斯特、巴赫、瓦格纳、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都曾在此生活,歌德和席勒还在这里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魏玛有很多街道以名人命名,歌德大街和席勒大街自不用说,还有贝多芬街、舒伯特街、李斯特街、普希金街等等。魏玛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传统,被人们赞誉为德国的雅典。1998年,“古典魏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辛氏博物馆国际会议在魏玛的希尔顿饭店举行。当天晚上的招待会上见到不少熟人,但更多的是不认识的新人。第二天举行了正式的开幕式,首先是辛氏博物馆的馆长讲话,然后是图林根州的文化部长致辞。接下来是一个专门关于魏玛第四纪古生物研究所历史的报告,谈到了过去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和交流,而处在东德的魏玛正好是一个交流的窗口。魏玛第四纪古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它非常小的体量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却成为一个发掘和研究图林根化石遗产的重要中心。东、西德重新合并后,魏玛研究所也成了法兰克福辛氏博物馆的第四纪古生物工作站。

   会议的报告分在两个报告厅进行。一个是歌德厅,我主要在这里听报告,我自己的报告也在这里宣讲。另一个是观景厅,这个会场较小。会议上有附近士兵博物馆的人来卖工艺品,有手工制作的猛犸象和披毛犀,做得非常精美。晚上在城里有一个对公众的演讲会,就在歌德故居举行,内容是关于在北极圈发掘猛犸象的报告,听众非常踊跃,来了很多当地人和学生。

   星期一城里的人多了一些,看起来年轻人不少,这里是包豪斯大学的所在地。歌德和席勒对这里有着巨大的影响,随处可以看见歌德的纪念雕像和标牌。1775年年仅26岁的歌德来到魏玛,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32年逝世。他的非凡才华,为魏玛开创了第一个文化上的黄金时代。歌德不少千古传世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创作的,他的巨著《浮士德》也完成于魏玛。诗人和剧作家席勒也两度在魏玛生活,并在这里写了剧本《威廉·退尔》。现在我们还能在街上看到穿着魏玛时代的衣服、戴着假发套、赶着马车的导游者。从希尔顿饭店到城里的路上会经过伊尔姆河公园旁的李斯特故居。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是魏玛的第二个文化黄金时代,李斯特来此担任宫廷乐长,在这里创作了《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等杰出的音乐作品,使魏玛无可争议地成为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

   大会在市中心广场傍的一家餐厅组织了晚餐,餐厅正对着歌德的故居。我与两个德国的老考古学家坐在一起,聊得很热闹,大概老年人的话都多,你才说两句,他一定要说十句、二十句,很有趣。晚餐有乐队演奏,开始是古典音乐,但主要是维也纳的音乐,并非德国的魏玛风格,后来是爵士乐。实际上,魏玛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从巴洛克直到古典风格,都有与魏玛密切相关的乐章。

   天空有些厚重的云,远处有些暗淡的雾气,不时还飘下几点雨滴,但也有短暂的云开雾散的时刻。会议中间的一天野外考察就在图林根州的范围内,要看的都是第四纪的地点。汽车在一大片历史建筑中穿行后出了魏玛城,然后沿高速公路前进,从车窗望出去,这是一次在大花园中的旅行。沿途都是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墙壁大多是白色的,也有米黄色的,而其他的色彩,就是绿色的森林、绿色的麦田以及黄色的蒲公英开满的未耕种的土地,没有任何裸露的地表。实际上,已耕种的土地并不多,绝大多数都任由蒲公英泛滥。黄色地毯一样的蒲公英地常常是几百亩一块的巨大面积。我开始还以为是油菜花,也确实看到过一、两片油菜花地,但大多数都是蒲公英。我没有搞明白,那些蒲公英都应该是野生的吧?但如此大规模又非常纯粹的单一物种,似乎应该是人工栽培的,但栽它们干什么呢?尽管有草原一样宽阔的草地,但并没有放牧任何牲畜,这样的地全都是用来装饰的吗?

   由于几乎没有裸露的土地,所以我们去参观的两个第四纪化石地点露头都不好,但发掘非常精细。化石地点严格按照考古学的规范进行工作,在发掘坑上还有帐篷保护。考察活动也组织得非常好,除了发掘现场,还有丰富的展板并有现场报告,同时展示各种图件、报告、出版物、出土化石实物,以及修理过程的演示等等。下马斯费尔德地点的化石是在河流冲积物中发现,布格托纳地点是在野外钙华堆积中。后一个地点的历史相当长,300年前就在这里发现了象的化石。在到达每个地点之前就在车上作详细的讲解和图示,所以每到一个地点大家对要观察的内容都非常清楚,同时还带有各种设备到现场演示,这样的考察收获很大。

   每座山上都密布森林,从山顶向下的很大范围一定是绿树,再向下才会有耕地,而大多数山丘完全被森林覆盖。散落在森林和草地之间的就是红瓦白墙的村镇,而整齐的高速路和快速路将这些村镇连接在一起。中午在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的露营地用餐,是会议组织的野餐。说是国家公园,只是一个范围广阔、布满森林的山地。这里的山脉并不高,通常只有几百米,但为了不破坏环境,高速公路在山地都尽量从隧道穿越,最长的一个隧道将近8公里。

   这一天考察最后的行程是到魏玛第四纪古生物工作站的新楼前面举行一个仪式。说是新楼,只是对将要搬进去的工作站而言,实际上这是一座已有120年历史的建筑,现在正在进行重新装饰。

   整个大会结束后,安排去著名的曼塞尔化石坑考察。去曼塞尔的路很远,离魏玛有300多公里。行车方向是向南,景色依旧,但比较高的山脉没有了,大多是丘陵地带。高速公路的边坡都被绿色的植被覆盖,偶尔见到一点出露的岩石,立刻会有带队的人详细讲解说明其岩性时代和所含的化石。汽车在高速路上飞驰,在图林根州境内一直是由魏玛工作站的人讲解,除了偶见的露头,大多数的讲解都是关于历史。不仅有随处可见的古老村落,还有山头上出现的一座座古堡,与德国,特别是图林根州的历史密切相关。

   汽车在一个并没有任何明显标志的地方穿过了图林根州与黑森州的界线,而在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东德和西德戒备森严的国界,也就是东西方之间的鸿沟。穿过界线,对沿途的讲解就交给法兰克福辛氏博物馆的人。实际上,曼塞尔化石坑是辛氏博物馆的另一个工作站。我们经过法兰克福,没有进城,继续前往达姆斯塔特,曼塞尔就在它附近。

   中午时抵达曼塞尔,这里现在是世界自然遗产,但十多年前差点被作为垃圾填埋场。这个坑的形成至今没有定论,认为有三种可能:断层、火山口、陨石坑。在坑底打的一口井的深度还不够揭示其秘密,所以最近有得到私人捐助,继续进行钻井工作。化石坑现在绿荫环绕,坑边有一个了望观察台。在作了一个全景扫描后,我们下到坑底,可以直接看到产出众多精美化石的油页岩。曼塞尔的时代为始新世,最著名的莫过于其中发现的原古马化石,与始祖马很接近。油页岩风干后就像书页一样卷曲起来,要从中修理出化石也非常费劲。

   在曼塞尔发现的原古马化石为研究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这个地点的沉积物是安静湖泊底部的细颗粒物质,保存了难能可贵的化石骨架。湖水的化学条件隔绝了细菌对死亡动物软组织的完全破坏,同时没有强烈的水流和食腐肉的动物,所以这些化石骨架完整无缺,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关节状态。这里发现的许多标本不仅是骨架完整,甚至还保留着软组织的印模,使我们能够看出它们原来的身体外形轮廓。毛发、皮肤和内脏器官的痕迹,以及胃内的食物都曾在这个地点发现。当然,这个地点最多的是鱼类的化石,但也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骨架,其中就有原古马。从化石的牙齿形态可以推断动物吃什么样的食物,而曼塞尔化石的胃容物标本更可以提供直接的食物类型证据。跟以前推断的一样,原古马主要吃树和灌木的嫩叶,但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个原古马化石的胃的部位找到了葡萄的化石。当然,是不是所有的原古马都吃植物的果实还不能完全肯定,因为这样的发现并不多。

   我们来到坑中心,这里就是打井的位置。在暂时停工期间,井口装上水管,源自地下深处的泉水喷涌而出,工作站特意准备了杯子给大家饮用这最纯净的天然矿泉水。井口旁边有一个活动房子,里面有关于钻井和曼塞尔化石的展示,特别是有一件原古马的复原雕塑。魏玛工作站还有一辆工作面包车跟着我们,当我们在坑底参观时,他们已经准备好丰盛的野餐。结束了在曼塞尔的考察,回程时由于周末的堵车,我们花了5个小时才回到魏玛。

   离开魏玛前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到城里逛一逛。魏玛依偎在埃特斯山的怀抱中,清澈的伊尔姆河水从身边静静的流过,掩映在树木花丛中的中世纪建筑物,以及富有田园诗风味的公园,还有矗立在公园和街头的雕像,都给魏玛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魏玛城内到处是历史建筑和博物馆,我们没有时间仔细端详,只能走马观花地匆忙而过。仅城内的皇宫就得看上一个上午,所以我们只能在皇宫的庭院里简单一瞥,然后沿着古老曲折的街道,浏览着庄严厚重的古典建筑和风格清新的老旧民居。

   当然,魏玛的魅力更在于它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公元975年,皇帝奥托二世在这里大会诸侯,使这座千年古城首次载入史册。从1547年起,魏玛成为萨克森-魏玛公国以及后来的大公国的都城。城里的故宫以及郊区的贝尔维德雷宫和梯夫特宫就是当年留下的宅邸。魏玛不仅曾是德国文化艺术的心脏,而且还在政治史上留下烙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皇冠落地,王侯们也纷纷退位。1919年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制订了第一部共和宪法,民族剧院就是通过该宪法的会场。人们把这个宪法称为魏玛宪法,依宪成立的共和国为魏玛共和国。14年后,希特勒上台,扼杀了魏玛共和国。希特勒时期是魏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这个文化古城西北8公里的布痕瓦尔德设立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五六万人在那里丧生。

   我在法兰克福中转时去了辛氏博物馆,老远就看见了这座用红色砂岩建造的哥特风格建筑。辛氏博物馆是德国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它的展览包括现代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进化,以及地球在过去历史中的变化。在生物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各个领域中的新发现都在这里得到陈列。展览陈列设计得非常好,还有许多重要的标本。馆内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在古生物方面,辛氏博物馆有德国最丰富的恐龙化石收藏,5个主要的恐龙类群中至少有两个在此陈列。三角龙,这种武装到牙齿的植食性恐龙的形象已经成为辛氏博物馆的标志。爱德蒙顿龙是一具独一无二的石化的恐龙木乃伊,发现于美国的怀俄明州,它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骨架,还有皮肤印痕和角状的喙。食贝高手盾齿龙这种水生爬行动物通常只有牙齿被保存下来,而辛氏博物馆的标本是一具完整的骨架。喙嘴龙是一种小型的翼龙,在辛氏博物馆展出的这具原生的骨架是产自索伦霍芬灰岩的最漂亮的标本之一。

   这里还有人类远古的母亲“露西”。露西是这具相当完整的阿法南猿最早骨架的绰号,这里展出的标本被复原成直立行走的姿势。海中巨兽鳍鲸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动物,你可以站在它的嘴里或胃里吗?在辛氏博物馆你能做到。美州猛犸象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电影明星,由于动画片《冰河世纪》的放映而变得非常有名。辛氏博物馆的这件标本带着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大象牙,是欧洲到目前为止唯一展出的完好标本。

   德国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曼塞尔坑的化石也是辛氏博物馆的重要展出内容,展览揭示了这个远古淡水湖的起源和曼塞尔坑的历史。观众在这里可以了解研究和修理化石的现代方法,最引人入胜的是曼塞尔保存得非常精美的化石,使你能够精确地了解5000万年前的生命。一些化石还保留了胃容物和软体印痕,甚至还能够看到昆虫原来的颜色。在曼塞尔发现的长吻鳄是一个很好的气候指示者,它为古环境的恢复增添一些有用的信息。短吻鳄和长吻鳄指示那个时代的平均温度比今天大约高10度,因为像鳄鱼这样的大型冷血动物只能生活在热带的条件下。实际上,曼塞尔湖当时被热带雨林所环绕,原古马就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在曼塞尔已经发现了70多具这种小马的标本,它的大小只有猎狐犬一般。与现代马相反,原古马的前肢是四趾的,后肢是三趾。

   德国是一个多雨的的国家。我在雨后从法兰克福来到魏玛,而在魏玛的每一天似乎都有粘衣欲湿的绵绵细雨。当又回到法兰克福,厚厚的云层在聚集,别了,这西天飘飘的雨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767323.html

上一篇:伦坡拉苦旅 2010-11-11 15:47
下一篇:长城苍劲 2010-12-06 21:55
收藏 IP: 183.160.17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