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坡拉苦旅
越野车正行进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但我们险些走错路,因为在地图上,通往班戈最主要的道路用一条粗线标着,那就是从安多出发,横过藏北的301区道。然而,这条区道的西段实际上已经废弃,许多地方几乎无法通过。此刻高原反应还在袭击着我们,最普遍的症状就是头疼,脑袋保持不动感觉还好一点,但在晃动的车里就更难受了。很多人晚上不能入睡,整夜都听得见自己怦怦的心跳,口干得舌头彷佛变成纸板一样。更严重的反应是恶心呕吐,完全没有食欲。最好的办法就是吸氧,可是又担心形成氧气依赖,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大家总是尽量克服着困难。 此行我们是要前往伦坡拉盆地进行地层和古生物考察。伦坡拉盆地是藏北腹地的一个小型陆相第三纪盆地,位于西藏自治区班戈县一带,面积3600平方公里,海拔4600余米,盆地内发育了渐新世牛堡组和中新世丁青湖组两套沉积地层。在西藏地区为数众多的第三纪陆相盆地中,伦坡拉是已知油气地质条件较好,并已初步获得工业油气流的一个盆地。
我们正在走的道路是从那曲以北38公里的青藏公路向西分出的一条岔道,路牌上标明到班戈79公里。这里的一路上都是大大小小的漂亮湖泊,藏语中湖泊叫“错”,我们就这样在“错”中前进。老天也很帮忙,刚刚还是烈日当头,而当我们一离开青藏公路的柏油路面走上土路,一阵大雨倾盆而下,把满路的尘土完全压住了。路途风景迷人,但79公里好像永远都走不完。打开地图一查,原来79公里是到班戈县界,而到县城还有100多公里。终于看到在修硬化路面的公路,这是从纳木错到班戈的正式公路,县城已经在望。班戈只有一条像样的街道,两旁是近年新建的花岗岩二层楼房,我们在其中的一栋简陋招待所住下。这里没有自来水,每个房间提供一壶冷水和一瓶开水,白天也没有电,只有晚上7点到12点供电,到时候所有需要充电的设备就全部插上,充分利用这宝贵而必不可少的电力。还要抓紧时间查阅研究伦坡拉地区的地质图和报告,对地层有了清楚的认识,野外计划才可以更仔细准确地安排。
第二天一早出发去寻找伦坡拉盆地的代表性剖面,谁知刚出县城没多远,一辆车在过水路时坏了。车修不好,留下司机和两个学生,其余的车和人继续赶路。这是通往尼玛的主路,但也仅仅是在草原上走出来的车辙而已,偶尔能见到来往的车。一路上看到许多动物,有草原雕、藏原羚、秃鹫、棕头鸥、藏羚羊、黑颈鹤等。当然最多的是鼠兔,它们总是在夺路狂奔后迅速钻进一个洞中,这是它们自己的洞吗?后来看到的一幕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只鼠兔跳进一个洞,但显然是走进了别家的门,里面的鼠兔与侵入者争斗起来,直到把侵入者赶出洞穴还不罢休。最漂亮的风景是在班戈错和色林错畔,那真是两颗璀璨的宝石。路逐渐模糊,向导也不知道该如何到达目的地。这时候出现了不少放牧点,我们找到其中一家,牧人都很好,非常乐意带我们到扎加藏布的桥梁去,那里有伦坡拉盆地最好的地层露头。
这里在地图上叫车布里,但牧民说有另外的名字,而正式的行政归属是双湖特别区多玛乡四村,距班戈县城的距离有100多公里。一座简易并有些歪斜的铁架木板桥横跨扎加藏布,虽然村民说卡车也能过,但我们的车第一次都没敢上桥。河的南岸是最近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有整齐的两排藏式住宅。河的北岸就是出露的剖面,分布着丁青组和牛堡组地层。我们在村里联系了一户牧民,同意把房子整个租给考察队,这样,15个人就有了固定的住处,不用搭帐篷了。返回时走了301区道,也是草原上的车辙,而且已经看不出多少痕迹了。照GPS的指引前进,路越来越难走,被大量沟谷切割。终于,来到班戈错的主河边,桥梁已经坍塌,我们只好在没过车轮的水深中冲过河流。这时狂风夹带暴雨袭来,又很快变成冰雹,最后竟然转为鹅毛大雪,这是怎样莫测的高原气候啊!回到早上坏车的地方,还是没有修好,只能在坡陡弯急的道路上让另一辆车把它小心翼翼地拖回去。
要正式到车布里去工作,在县城里采购了至少够半个月生活的给养。那里没有电,也没有手机信号,所以在出发的早上就把所有重要的联系先打了一通电话,又上网查了信息并发送了邮件。上路了,天气晴朗,阳光灿烂,白云堆叠,绿草明亮。动物又见到不少,一只藏狐快速跑过,没能留下影像。鹰最多,它们根本不怕人,任由我们拍照。藏原羚三、五成群,奔跑时露出雪白的屁股。最激动的一幕出现在色林错边,一大群藏羚羊飞驰而过,我们只能开着越野车追赶拍照。当然,色林错是另一个精彩的片段,我们在这里午餐,尽情地享受水天一色的蔚蓝,而远处的山头都像海市蜃楼一样漂浮在湖面上,鸥雁上下翻飞。队员们都说不想离开,没有办法要赶路,只好把心留在这里了。
虽然是边远的村落,但车布里的藏族民居里除水泥地板外其余五面都铺满了鲜艳的彩绘,所有家具用品也都是满满的图画和雕刻。屋里的布局很好,中间大厅,两侧厢房各两间,这就是我们打地铺的卧室,还有门厅可以作为厨房。安顿好睡处就开始做饭,我们用汽油炉,火非常旺。晚餐开始了,大家又谈笑又唱歌,一直到睡觉时间。这是快乐的第一晚。
在车布里的工作以寻找化石为主。到达当天的下午就发现了化石的线索,是水生植物的叶片。第二天我们到剖面颜色较深的扎加藏布上游去,但到跟前才发现并不是以前发现过鱼化石的油页岩,而是砂岩和泥灰岩。后来油页岩找到了,工作时每人选了一处露头剥离岩石。化石不少,但是以植物居多,还有昆虫,要想找的鱼化石却没有看到。几天下来,在车布里仍然是一根鱼刺都没有发现,不过昆虫和植物又找到一些保存非常好的标本。
在多巴幅地质图的报告中查到论波日有一大片丁青组的露头,曾经发现鱼化石,而伦坡拉盆地可能就是根据这个藏语地名的不同音译命名的。不知道路怎么走,就照GPS的指引从山坡上硬闯过去。在翻越一个山头时,一队藏羚羊开始跟我们赛跑。最后它们赢了,因为沟壑也不能降低它们的速度,然后骄傲地站在山头回望我们。草原静谧,鼠兔都很少,只是偶尔能看见肥硕的旱獭,在洞口稍一张望,就急忙躲藏起来。我们很快并入了通往论波日的沙土小路,看起来很久都没有人走过,但路径还是非常清楚。远远地已经能够看见论波日的露头,就在蓝波闪耀的纳卡错畔。这时离剖面尚有10多公里的路程,可见高原空气的透明度。
四野静悄悄,见不到一个人,偶尔有几匹马跑过。这里是典型的丁青组油页岩分布地,阳光强烈地照射在剖面上,岩层亮得刺眼,要是没有墨镜,一定会被灼伤。原来读到描述的纸状油页岩,以为只是形容其薄,也以为前几天见到的薄层油页岩就是所指。现在才见识到什么是“纸状”的油页岩,不仅薄如纸片,而且韧性非常好,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开,也可以把一叠油页岩轻松地卷起来。
第一块鱼化石发现了,并不是在原来描述的油页岩里,而是在油页岩中薄板状的钙质粉砂岩里。由此一发不可收,化石一块接一块地发现,有鱼的残段,也有完整的鱼化石。捷报频传,好消息又传来,在油页岩中也找到了鱼化石,跟原来描述的一样,甚至更好,可以见到立体的保存。我们去了更远的一个地点继续采样,化石太多了,搬不到集中地。于是,我又翻山到停车处,这可是在近5000米的地方登山,可累坏了。把车叫上,绕路开到化石点。虽然累得够呛,却充满了喜悦!回程已经过了7点,这是收工最晚的一天。一群秃鹫聚集在路旁,大概附近有什么尸体让它们刚刚饱餐了一顿。我们的车惊动了它们,远远地跑开了。
藏语叫爬爬,汉语叫长山的地点以前也报道有鱼化石发现,我们在地质图上确定了经纬度,输入GPS,就可以驱车前往了。早上的阳光特别好,斜照在草原上,抹上一片光亮,扎加藏布河岸则呈现出金红。两只藏原羚与我们的越野车赛跑,上演了惊险的一幕。前面出现了围栏,路的位置有一道门,车可以从门上通过,而羚羊的前方是铁丝网。羚羊跑得飞快,已经超过我们,正在担心它们要撞上围栏,它们却突然在越野车前横切,从路右跑到路左,贴着围栏奔驰而过。正当我们为羚羊的精彩转身惊叹时,猛然发现,围栏的门没有打开。已来不及刹车,在一阵呼叫声中,越野车撞上了铁丝网。好在玻璃没有破,把大家吓出一身冷汗。而那两只羚羊,正在山坡上看我们的笑话呢!
已经接近爬爬,可在过一条沟时,车陷入了沼泽。只能让另一辆车来拖,但拖车绳断了几回,从前从后拖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最后把绳子拧成一米的长度,又放在水里充分浸泡,车在前面拖,我们在后面推,终于逃出泥淖。按GPS指引到达位置,可完全看不到丁青组的露头。有些疑心地质队填错了图,但应该不会啊!没有办法,再向东面寻找。正在行进,回头一看,原来爬爬的露头就在刚才我们的脚下。我们实际上爬到了台地顶面上,自然看不见露头,只能看见第四纪的砂砾层覆盖。地质队填图时把薄层第四纪覆盖都忽略不计,这样,在实际的地方常常见不到地质图上标出的地层,丁青组和牛堡组都有这样的情况。立刻掉转头,在没有路的地方直接向剖面开去。可在一处洼地又陷车了,柔软的泥沙把车轮完全埋住,并且开始渗水。拖了一阵车,几乎是纹丝不动,反而越陷越深。最后只能到远处的牧民家借来长柄铁锨挖掘,最后终于把车轮掏出来,再前拖后推,牧民也来帮忙。车出来了,人全部都累瘫在地。
来到爬爬的丁青组露头,鱼类化石的碎片随处可见,砂岩和油页岩中都有,但完整的一条也没有找到。此后的工作重心仍然回到论波日,有了更大的收获,找到好几条完整的鱼化石,也测制了连续的剖面。牛堡组的情况却不理想,车布里河对岸的红白色露头沉积物非常粗,在这样的碎屑结构中是很难找到化石的。我们几乎跑遍了伦坡拉盆地的主要牛堡组露头,还是没有明显的突破,留待来年吧!
在伦坡拉的日子里,困难总是伴随着我们,但却没有难倒我们。在藏北的高原上,氧气含量只有北京的一半左右,行动起来非常吃力。有一次一辆单独行动的车陷在泥潭里,只能派人来找大部队,队员徒步近7公里还要爬山,到达时几乎虚脱,赶忙给他吸氧才终于缓解过来。嗓子不好的人在这里就更难受了,说句话常常都被憋得气喘吁吁。夏天正是这里的雨季,几乎每天都有阵雨,冰雹也随时来袭,而夜里常常降雪。有时早上起来就是满天的乌云,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上午是没有办法工作了。但雨不会持续一天,等到下午就可以去野外了。即使是晴天,一朵乌云就会带来雨水。有一天我在山头上,其他队员和车在相距很远的沟谷那边。这时下起雨来,车开过来接我,我也往车的方向赶。可巧的是,我刚坐进车里,雨就变成了乒乒乓乓的冰雹,好玄,差点被砸中。下雨的夜晚,大家坐在屋里,点起了蜡烛,感到有房住的好处,要是在帐篷里,这样的风雨飘摇之夜,只能在各自的空间里孤独着了。
进车布里时从县城带了四个塑料桶的清洁水,专门用来做饭烧开水。这里没有井,扎加藏布从村边流过,可以直接从河里取水,但河水非常浑浊,开始只用来刷牙洗脸。到后来清洁水用完,做饭也是河水,不过打回来的水至少需要沉淀一天才能用。洗澡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光没有热水,也没有地方,还要防止感冒。这里没有电,也就没有冰箱,没有办法带鲜肉进来,只能吃罐头食品。有一天村民说有羊肉卖给我们,在野外工作时就想着回去能吃上美味了。累了一天回到村里,可惜羊肉却没有送来,因为附近的牧场都没有宰羊的,让我们好失望。一直过了几天,老乡终于送来了一条羊腿,炖出来香极了。也许是羊肉真好,也许是“珍珠白玉翡翠汤”吧。其实我们的饭菜也是很丰富的,在这样高海拔开水只能烧到70度的地方,早上还有熬好的粥喝,还有烙好的饼吃。新鲜蔬菜也不少,土豆、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等等,都是便于长时间保存的。中午在野外可以吃压缩饼干,也常常做什锦炒饭带出去。
尽管这里地广人稀,但还是有许多事需要与外界打交道。刚到车布里的第二天,村民就来通知,我们需要到多玛乡政府去办相关的手续,因为这里是羌塘自然保护区,进行工作都需要得到林业部门的批准。多玛在80多公里外的果根错畔,从车布里过去只有依稀可辨的土路,不得不找了村民带路。等我们办完手续,回车布里时越野车上拥挤着搭了5个村民。还算不错,乡上可以加油,先从油桶抽到塑料桶里,再加到车的油箱。村民不断来收钱,房费、过桥费、零工费、采样费、草场赔偿费等等,主要是妇女来做这些事,而她们总要求一天一结。我们的驻地成了村里的一个新“景点”,当地人和过路人都来观望,也到屋里来东看西看,还跟我们坐在一起聊天,总是嘿嘿笑着听我们说话。
结束了在车布里的工作,准备奔赴下一个野外地点。开始收拾东西,还很费事,而村民们却觉得很有趣,一直都在看我们忙碌,每件物品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晚上又下起大雨,早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扎加藏布涨水了,洪流在桥下汹涌澎湃,桥也更加摇摇欲塌。前几天来了工程队进行踏勘,说马上要开工建设一座正规的桥梁,等下次再来,就不用每天冒险了。来到桥上,想拍几张日出的照片。等了半个多小时,太阳从天际线上涌出,但完全没想到的是,由于高原上的空气太清澈透明了,看不到一轮红日的现象,直接就是光线强烈的“白炽”太阳。
早餐是昨晚已炒好的什锦饭,正好带来的材料都用完了,做到了“蛋尽粮绝”。出发了,心里十分感慨,不知是因为这里的艰苦荒凉,还是因为满载而归的收获。汽车离车布里渐行渐远,扎加藏布还要更送我们一程,而雨后草原上欢快的动物们不时闪过窗外。
回程中考察了班戈错,车只能开到离水边有两公里的地方。一步一步走过去,可以看到湖岸由丁青组油页岩构成,长满了火红的碱蓬,海水一样的腥味从湖上飘来。班戈错最大的特点是在深蓝色的湖水边缘有大量白色的盐类成堤状结晶出来,看起来非常壮观。这里有硼砂厂,在路上能看见运硼砂的卡车。
远远地望见班戈县城,四年一届的赛马会正在热闹举行,到处熙熙攘攘,全县人都集中在赛马场,县城里差不多空了。我们也加入到欢乐的人群中,释放着完成伦坡拉盆地野外考察的喜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