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告别三峡 2009-01-06 07:58

已有 3298 次阅读 2014-2-9 22:36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三峡, 随笔, 长江, 化石, 科考

 告别三峡

   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已经蓄水,将在2009年达到175米的最高蓄水位。为了保护淹没区的古生物化石,我们受国务院三峡办公室的委托,曾对库区已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进行复查,那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在四川盆地冬日的细雨中我们从重庆出发,驱车前往涪陵。自朝天门沿嘉陵江岸上行不远就是宏伟的黄花园大桥,现在长江和嘉陵江的重庆段还不断有新的桥梁建设。过嘉陵江后到达观音桥,然后向渝北方向,在机场路口的同一位置进入重庆至长寿高速公路。路两边侏罗系丘陵的景色很美,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山丘、白色的村舍、灰色的路面,尽管雨雾朦胧,但一切都整洁而自然,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高速路到长寿就不能再继续,因为当时到涪陵的路段尚未完工。在前面一段车行飞速,但到了正在施工的地段就满是泥泞、寸步难行。在长寿湖岔路口的小镇上,公路两旁摆满了柚子,这是当地的特产,我们买了几个。到达李渡前要经过一条河,中央有一个石岛,两座桥连接,完全用条石砌成,虽然破旧而狭窄,但我非常喜欢这种纯石材的建筑。

   涪陵建在长江南岸的山坡上,相对于库区的位置较高,不用完全搬迁。只有邻近江边的房屋被拆除,并修筑起护城的大坝。涪陵最有名的古迹莫过于白鹤梁,我们冒雨到江边去参观这个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但向路人打听具体的位置时,大多数人都一脸的茫然。最后我们自己找过去,发现尽管是枯水季节,但水位还不够低,白鹤梁没有露出水面。更令人遗憾的是本应在江边岩石上矗立的白鹤梁纪念碑却支离破碎地倒伏在乱石中,我们找了好一会才发现有碑文的刻石。

   雨过天晴,阳光灿烂,这据说是半个多月以来的第一次。经过龙桥镇到北拱,去复查古脊椎所考察队以前发现的鱼类和龟鳖类化石点。北拱在涪陵的上游方向,陕西考古所承担这一段的考古发掘。他们正在一个汉墓上工作,刚好有个曾发现鱼化石的农民在这个工地打工。我还是第一次在野外见到正规的汉墓发掘,那种厚重结实的墓砖一看就是汉代风格。

   老乡带我们到江岸,这里是一大片采石场,层位在沙溪庙组内。化石产出于剪刀峡的岸边,化石地点的高程为161米,处于三峡水库的四期淹没线之下。这个地点出露一套近40米厚的砂岩,大致可划分为三段明显的地层:其底部为一层3米厚的灰绿色石英砂岩,该层的中部产出鳞齿鱼类化石,其上分别是厚1米的深灰绿色石英砂岩和厚36米的灰黄色石英砂岩并发育斜层理。其中,下面两段地层在地貌上构成缓坡,夏季淹没于水下,上面一段地层在地貌上构成陡坎。已发现的化石分布在同一层位东西长近30米的采石坑中,到目前为止已采集到10块化石,初步鉴定为鳞齿鱼,时代为中侏罗世,标本保存在涪陵博物馆。化石保存较完整,但丰度较小,出露化石相对集中地点的岩石几乎已被采光。老乡现在仍然在这个地点采石,他们也知道这里产出鱼类化石。但有些传说就神乎其神了,比如石匠们都说,当打开石头发现鱼化石时,还能闻到很重的鱼腥味哩!但实际上这些鱼类生活在1亿6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中期,早已没有任何有机成分。龟鳖类化石产出于该地点的灰绿色砂岩中,为一近于完整的个体,标本也保存在涪陵博物馆。

   下午赶往丰都,路面很好,快到丰都时又经过一道长江大桥,是一座悬索桥,从桥上可以看见长江南岸的新城和北岸的旧城。丰都鱼化石地点就在县城内紧靠河床的地方,高程为207米。该地点出露一套砂岩地层,构成陡坎地貌。化石产于下部灰绿色石英砂岩之中,经观察对比,其岩性相当于北拱鳞齿鱼的产出层位。已发现的鱼化石有两块,表明涪陵和丰都一带长江两岸的侏罗纪砂岩地层中含有相当丰富的鳞齿鱼类化石。

   丰都恐龙化石地点位于树人乡大桥村,高程为206米。化石出露于长江小型支流的谷坡上,地层为一套浅灰黄色岩屑砂岩,岩石中含有较多暗色岩屑,细纹理极为发育,同时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下部地层可见砾石层。化石为当地农民采石时发现的恐龙肢骨,但相当破碎,在该农民家中尚有少量碎块。

   顺便去看了著名的丰都鬼城,结果令人大失所望,全是近代粗制滥造的建筑和低劣庸俗的雕塑。对比前一天看到的汉墓,墓砖坚实到可以作磨刀石,上面大都有手法娴熟的画像。而鬼城的庙宇处处露出破损,并非岁月的侵蚀,纯粹是偷工减料的必然结果。那些阴曹地府的鬼怪雕塑在普通的乡村破庙都能见到,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从前的人修建庙宇是为了真心的信仰,而现在的人不过是做一个假文物来骗旅游者的钱。

   接下来我们前去忠县,循着一条盘旋在丘陵中的曲折土路。忠县鱼化石地点位于甘井镇洞子沟,高程为262米。沿忠县至梁平公路北行,逐渐山高谷深。到达甘井镇之前,看见小河中央孤岛上的中坝遗址,四川省考古所正在进行发掘,这是一个新石器至商代遗址,产出大量漂亮的新石器和尖底罐。我们未找到原来的侏罗纪鱼化石地点,却发现了新的三叠纪地点。该地点出露一套中薄层灰岩夹褐色页岩地层,产状近于直立,从岩性判断应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灰岩底面具瘤状构造和大型槽模,老乡正在此开采石灰石。该地点灰岩中产出的鱼类化石丰度低,但保存尚好,已采集的化石保存在忠县文物管理所,初步鉴定为亚洲鳞齿鱼。同时,在甘井沟谷坡的侏罗纪砂岩中也曾发现鳞齿鱼类化石,标本现陈列在石宝寨古生物化石展览室。这一带山上有不少树木,也有人在打野兔,说明生态环境还不是十分恶劣。

   忠县恐龙化石点在长江南岸的复兴镇西流村吊嘴,在忠县至利川公路旁的砂岩陡坎上,高程185米。我们乘轮渡跨过长江,经过正在施工的忠县长江大桥,也是一座斜拉桥,开通后将大大改善忠县连接湖北利川的交通。吊嘴的陡坎出露高度5米左右,为一套沙溪庙组的中厚层石英砂岩构成,时代为晚侏罗世。化石为一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修公路时暴露此化石,该化石保存在忠县文物管理所,并在白公祠陈列展出。四川盆地晚侏罗世发现的蜥脚类化石不多,三峡地区这一化石的发现一方面可以弥补时代和分布区域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蜥脚类的演化和绝灭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忠县是白居易当过三年刺史的地方,现在建有白公祠纪念。白公祠的地点虽然偏僻,也比较简陋,但环境很好。

   县文管所的两个工作人员陪同我们前往忠县石宝寨恐龙化石地点,新路还没有修通,快要废弃的老路很难走。化石地点位于石宝寨小河入江处,已被新近沉积的厚沙层掩埋,根据当地居民的指示,确定其高程110米。该地点每年夏季被江水淹没,并淤积大量泥沙,冬季由小河冲刷暴露出零星的基岩。从暴露出的岩石观察为一套石英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过去曾在此套砂岩中采集到一串剑龙尾椎化石。老乡说这块化石知名已久,被当地人称为“鞭石”。该化石保存相对完整,目前真标本存放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中,一件复制模型陈列在石宝寨古生物展览室。

   去石宝寨要穿过镇上的老街,一色的青石板铺地。石宝寨很值得一看,建在一块高高耸立的沙溪庙组独立巨岩上,十二层塔形楼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这里的古建筑是典型的三峡地区风格,装饰古朴大方。寨内有一间古生物展览室,除了“鞭石”的模型,还有不少鱼化石和木化石。寨顶的天井里养着一条硕大的大鲵,来自附近的山溪中。

   石宝寨没有直接通往万州区武陵镇的路,我们只好拐一个大弯,从忠县一路绕到武陵。还好,很顺利地找到文化站的负责人,他带我们到江边的恐龙化石地点。这个地点叫油房沱,在长江岸边的砂岩斜坡中,高程为136米。该套地层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组成,时代为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据介绍,长期的采石过程中在近4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时有恐龙化石发现。以前调查时曾发现一近于完整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当时化石深埋于砂岩体中,股骨的内侧面及远近两端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但在我们此次的现场搜寻中未找到任何恐龙化石,仅发现有零星的木化石。

   盐井沟位于万州区盐井镇,化石均产自三叠纪嘉陵江组灰岩内大量发育的裂隙堆积中。在万州文物部门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化石地点。四川盆地冬季泥泞的道路非常难走,有好几个地方我们都不得不下来推车上坡。地图上标有醒目的盐井沟溶洞的标志,但我们到了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洞穴非常壮观,里面的石钟乳尤其漂亮,却并不是我们要找的化石产地。我们向老乡打听,老一辈的人还依稀回忆起在解放前曾有外国人在这里发掘“龙骨”,而解放后也不断有老乡挖龙骨卖给药材收购站。我们最后来到一个叫平坝的村子,年轻一点的当地人还记得多年前有中科院的专家在这里发掘,我们这次就考察了平坝上洞。

   离开万州前往云阳,路还不错,途中经过正在建设的云阳新城。张飞庙在旧县城的长江对岸,“江上风清”的题字在县城这边就能远远地看到。云阳的文管所就在张飞庙内,我们一方面办事,一方面可以参观这处名胜。

   云阳到奉节的路很不好走,这一带已是四川盆地边缘,山大沟深,道路崎岖。还要冒险通过塌方区,直到晚上9点才在深深夜色中抵达县城。没想到刘备甘夫人的墓就在县委招待所的院内,这正显示出夔州悠久的历史。次日上午我们就直奔位于瞿塘峡口的白帝城,白甲赤盐闻名已久,也在大江上看过几回,此刻似乎更加拉近了距离。白帝庙的大门两旁书写着杜甫的诗句:“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前有公孙述称帝、刘玄德托孤,后有杜甫在夔州的旅居、李白在三峡的放逐,还有一个个诗人留下的不朽篇章,无不激起人们的思古之情。

   跨过草堂河口的吊桥,就来到夔门古象馆。老君庙地点的象化石发现于这里的基岩裂隙型堆积中,高程为155米,时代为晚更新世。该化石为一基本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未经搬运埋藏,已被发掘、修理、装架,并陈列于古象博物馆中。该地点还发现有两枚属于较为年轻象个体的臼齿。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对研究该类动物的形态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恢复三峡库区第四纪古环境有重要价值。我们还去了横路旧石器遗址,要通过手拉钢缆的渡船才能到达小河对岸的地点,河里有好些野鸭正自在地觅食,环境这样好,让我看得有些呆了。

   在奉节乘轮渡到达长江南岸,这是通往湖北恩施的国道。一上江岸就努力向上攀登,山顶云雾缭绕,公路直入苍茫。树木不多,灌丛和高草覆盖着未开垦的山地,一丛丛的红叶绝对赛过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路不断向前延伸,进入灰岩地带,山势陡然高耸,峡谷深不可测,最不可思议的是在高不可攀的悬崖上还有人家居住。这一带的岩溶地貌非常发达,可以看见一个穿洞挂在悬崖上。顺利达到庙宇镇,这里曾经寺庙成群,在一个巨大的石灰岩溶洞内也有一座宏伟的大庙,庙宇镇因而得名。龙骨坡遗址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很大的发掘规模,还有不少堆积物等待进一步的工作。

   我们必须在下午6点封渡前赶往巫山轮渡,而50多公里的山路相当泥泞。一处正在维修的路段卡住了我们的车,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前拉后拽地拖出来。我们拼命往前赶,路途崎岖,弯道不断。终于到达江岸,可以看见对岸巫山的灯火,但从山顶下到江边又花了半个小时。当我们冲到渡口,最后一班轮渡已经起锚。正在绝望中以为不得不在江边过上一夜时,好心的轮渡驾驶员发现了我们,又重新靠岸,让我们渡过长江。

   在巫山县城周围没有化石点,我们在雨中游览了小三峡。大宁河的水异常清澈,浅处可以直视河底的卵石,而深处则呈现蓝宝石一样的色彩。在河里不仅见到野鸭,还看到了鸳鸯,这可是非常难得。

   三峡库区内所发现的以恐龙、鱼类和龟鳖类为主的脊椎动物化石,对于三峡库区出露的中、晚侏罗世地层的精确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相比之下,库区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发现较少。这主要是因为中生代以后三峡地区长期遭受剥蚀,所以新生代地层只能保存在特殊的地质部位,如裂隙和洞穴堆积以及局部的阶地堆积中。化石数量虽少,但科学价值重大,它们对于三峡库区的古环境恢复和阶地堆积年代的确定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加强对长江演化历史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766020.html

上一篇:雨中武夷 2009-01-03 17:10
下一篇:贵阳郊外 2009-01-10 16:40
收藏 IP: 117.71.8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