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多样的生命》中译本序 精选

已有 5699 次阅读 2023-8-1 20:57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多样的生命》中译本序 

刚刚过去的三年对全球的人类来说都是从未遇见过的体验和考验,因为达到类似级别的病毒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已经是一个世纪以前的事。此前,新冠疫情让人们待在家里,阅读成了必须,尤其是能在书中浏览自然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可以给人带来慰藉和松弛,安抚焦躁不安的心情。乔尔·萨托的“影像方舟”系列丛书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因此当他新的一本著作《多样的生命》的中译本邀请我作序时,我毫不迟疑地欣然接受了。

我们在这本书里也能体会到对病毒感染的畏惧和惊险:萨托前往乌干达去探访一个挤满了埃及果蝠的洞穴,可能携带致命病毒的一团蝙蝠屎正好落入他的眼中,不仅导致他被刺激性成分灼伤,还迫使其紧急返回美国整整隔离了3周才确认没被感染。与他在本书里讲到的一些拍摄旅行中的故事一样,这不仅带给我们更多身临其境的感受,也让我们了解到不少照片是多么来之不易。另外,正是由于全球肆虐的疫情阻挡,萨托不能外出四处旅行,却使他有机会认真去拍摄昆虫——这类至关重要却又在“影像方舟”项目中被严重忽视的动物,因此在这本最新著作中出现了许多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仅仅在他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家附近大约30公里的范围内,萨托就拍摄到700多种昆虫。这也启示我们,动物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用心观察,不用承受萨托那样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普通人也能接触到缤纷多彩的自然世界。

 

我猜想也有不少人羡慕甚至向往萨托的那些艰苦旅行和冒险经历,因为那其实也是我的愿望:到荒野追踪野生动物并记录下它们的行为。上大学前,我曾无意中读到过达尔文的日记,也就是他随小猎犬号军舰环球航行的科学考察记,我完全被吸引住了。不过,大多数人对野外,或者用时髦的词来说叫“户外”的冲动常常是间歇性或者短暂的,而萨托却当成了一生的理想并传递给他的家人。“只要他倾心于某事,就会全身心投入,毫无保留”,萨托的“影像方舟”赞颂了大自然存在的美好,同时也记录了难以挽回的消逝的生灵。

在萨托的书中,大到犀牛,小到一只步甲幼虫,他都拍得纤毫毕现。比如苏门答腊犀虽然是5种现生犀牛中最小的一种,其体重也能超过一吨,它以体毛发达为特点,但常因为皮肤上蹭满泥土很难被观察到,而萨托的照片将这个特点精细地刻画出来。他描述动物形态的文字也写得非常幽默,比如将地中海蛇锁海葵形容为“长得就像一大盘乱糟糟的意大利面”,问金色波兰鸡的羽冠“究竟是有着高贵帝王般的庄严,还是只有疏于打理的流浪汉般的凌乱”?

虽然我们在书中看到的都是动物,但萨托的描述确实有拟人化的倾向。他也清楚在学术领域是不提倡拟人化的,但认为从科学传播的角度看,对动物的拟人化是一种令我们意识到自己与其他生物之间有着诸多联系的方式。除了描述,萨托在拍摄中是否特别着意于动物拟人化的表情和姿态?他没有说。

作为人类的近亲,书中的灵长类尤其令我们关注,作者也把它们拍得更有灵性。我们看分布在包括哥伦比亚的南美地区的稀有灵长类动物米勒僧面猴,它的爆炸头和八字胡是如此有趣,我甚至疑心哥伦比亚的足球明星卡洛斯·巴尔德拉马(Carlos Valderrama)正是在模仿它的发型和髭式;皇狨猴的胡须活像齐白石的美髯;东黑白疣猴基库尤亚种的形象和神态似乎在cosplay鲁本斯的自画像。

 

其实,生物的结构所包含的目的和意义至今并不都能被生物学家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些形状具有伪装作用,有些形状则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但就拿本书中各种牛科动物的角来说,它们为什么千奇百怪?不同的性状有什么功能上的差异?我们很难全部破译。甚至我们会想到,或许就是动物们的美学追求吧!因为雄性正是利用这些第二性征来获得雌性的青睐。正如萨托在书中所说,动物王国还蕴藏着丰富多样的花纹与图案,有些图案的作用能够为人类所解读,而有些图案在我们眼中似乎只是形状和颜色的随机组合,但它们都彰显着大自然的艺术。

我自己喜欢野生状态下的动物,因此去拍鸟时,哪怕是最漂亮最难见的鸟儿,如果停在电线杆、铁丝网之类的人造物体上,我都不会去“瞄准”,更不用说动物园里圈养的生灵了。但萨托的计划常常需要拍摄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可能就只在动物园中才能看到,例如书中那只极危的大鹮,是在柬埔寨的动物园中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大鹮。萨托以极高的拍摄手法和技巧,让我们完全看不出来人工的痕迹,但书中那只红巨寄居蟹竟然找了一个玻璃螺壳状的人工装饰品作为自己的“居所”,却让人忍俊不禁了。萨托作为一位动物摄影师,他在拍照中对光线的追求尤其令我敬佩。与他相比,我自己拍下的图片完全担不起“摄影”二字,仅仅是比较注意构图的“照相”而已。

 

能读到如此精美的图书,还要特别感谢中文版的两位译者:綦敏博和胡晗。他和她都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年轻学者,对动物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充满执着的爱好追求。在重塑生物演化历程的学习和工作中,两位译者看过无数生物绝灭的故事,所以对本书中许多现代动物面临的濒危境地尤其关注,因此有持续的热情翻译乔尔·萨托的系列著作。这本书不仅延续了“影像方舟”一贯的传统,在精彩绝伦图片的指引下介绍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行为,在译著版本中还有一个对读者非常贴心的设计,就是给一些不太常见的汉字注音,如“柽(chēng)柳猴”“雕鸮(xiāo)”“沟齿鼩()”,等等。

当读者掩卷之时,不仅认识了许多动物,还知道了一些不常用字的准确读音。当然,最重要的是,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期盼与我们一路同行的每一种动物沿着它们在自然界的生活和演化轨迹,与人类共同拥有美好的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397526.html

上一篇:灵武恐龙博物馆
下一篇:北海道跋涉
收藏 IP: 124.16.246.*| 热度|

7 张俊鹏 朱朝东 赫荣乔 崔锦华 武夷山 许培扬 简小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