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已有 4018 次阅读 2016-7-11 09:5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
两岸携手 中文科普路更宽


颁奖典礼后,嘉宾在交谈(从左到右:彭宗平、欧阳钟灿、吴成文、刘峰松、李定国)。张文静摄

■本报记者 张文静

7月10日,中国台北市“中研院”物理研究所一层演讲厅,“中研院”院士曾志朗、“中研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定国、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宗平以及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等两岸科学界“大咖”集聚一堂,共同揭晓了第八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的获奖名单。

本届评奖活动最终评选出了原创类和翻译类科普书的金、银签奖共4本,佳作奖15本和青少年组特别奖两本。

“这个活动的目的就在于,鼓励更多作者和出版社参与到科普创作中,让更多人接触到科学知识从而对科学产生兴趣,也满足社会公众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该奖项的主办单位——吴大猷学术基金会董事长吴成文说。

跨国组合作品获原创类金签奖

“很高兴我们的《征程》一书获得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的金签奖,这是很大的荣誉!”得知自己参与创作的《征程:从鱼到人的生命之旅》获奖后,远在北京的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特意嘱托《中国科学报》记者代他在颁奖典礼上表示谢意。

《征程》的作者是一个跨国组合,三位作者分别来自加拿大、中国和澳大利亚,他们从脊椎动物5亿多年的演化历史中,精心挑选出15个最具代表性且发现于中国的动物群介绍给读者。该书以准确翔实的科学内容、中英文双语的独特装帧设计和大量精美的图片,获得了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的青睐。

“在讨论《征程》这本书时,评委对授予金签奖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没有异议。可见,大家对这本书评价之高。”作为决选评委参加最终评选工作的欧阳钟灿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大陆地区在考古学研究方面有很多优秀的成果,《征程》把这些成果表现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介绍给读者,既有科学深度,又有可读性,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曾志朗评价说。

得到决选评委一致赞赏的还有获得翻译类金签奖的《人类大历史》,这本书叙述了从10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堪称有趣又有料,翻译的文字也流畅优美。“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书籍能够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该书的译者林俊宏说道。

宁愿不吃饭,也要讨论充分

对于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欧阳钟灿并不陌生,他曾几次参与中国科学报社组织的该奖大陆地区的遴选工作,但今年作为决选评委到台北参与评选还是首次。在奖项的评选过程中,评委权威的科学背景、深厚的科普底蕴和严谨认真的态度,让欧阳钟灿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些正是该奖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有力保证。

“这个奖项邀请的评委都是两岸科学界不同领域资深的科学家,最终决选时的几位评委同样也是如此。而且难得的是,他们自身全都是科普作品创作者,所以对于参评作品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把握得非常精准。”欧阳钟灿说。

最后的决选评委阵容除了物理学家欧阳钟灿外,还有四位“中研院”院士,包括天文学家李太枫、物理学家沈元壤、从事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黄秉乾以及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权威专家曾志朗。

“决选会议那天,我们差点连饭都不吃了。”曾志朗笑着说,“讨论了很长时间,也非常激烈,大家都充分表达了对每一本书的观点,有争议的就讨论,直到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评委看书看得特别仔细,以至于说到相关内容,就能立刻说出在书的哪一页。有评委还动员夫人一起看,以便相互讨论。”欧阳钟灿感叹说。

最终评选出金签奖和银签奖的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进入决选阶段的科普书质量都很高。“比如《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将视觉、艺术和人的认知结合起来,立意非常好。如果内容能够再深入一些就会更好。”曾志朗说。

在评委看来,一本优秀的科普作品,需要扎实准确的科学内容,能正确引导受众的科学态度,而不仅仅是紧追热门事件、拼凑网络资料就可以的。评委的严格把关为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树立了一个高门槛,也保证了获奖图书的高质量。

两岸交流日见成效

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自2002年首次举办,到如今已历时14年。当下,这个奖项在两岸的影响日趋扩大,参评踊跃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作为合办单位,中国科学报社为本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在大陆地区共征集到262种著(译)作作品。4月15日,中国科学报社邀请7位中科院院士、专家召开复评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两轮投票,最终选出6本原创著作、3本译著、3本(套)少儿科普图书,作为大陆地区的代表作品进入决选。

“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应该把科学普及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科普已经不再只是媒体等科普工作者的职责,而是科学家团体应当承担的义务。”中国科学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刘峰松说。在他看来,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正是这样一项工程。“它把科普推广和阅读推广有机结合起来;它是这样一个纽带,用评奖的方式在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渠道;它是这样一座桥梁,连接了海峡两岸出版社、创作者与读者,为社会推荐传送优质精神食粮。”

事实上,在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以及其他科普交流活动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科普交流日益密切。“此次获得原创类银签奖的《草木缘情》,作者潘富俊来自台湾,出版社则是大陆的商务印书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组合。”吴成文说,“这说明两岸的科普力量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合。我们两岸携手举办这个评奖活动,就是为了一起努力,共同提升中文科普书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种努力正在不断见到成效。”

《中国科学报》 (2016-07-11 第4版 综合)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989901.html

上一篇:基因!让有的人“注定”显老
下一篇:霸王龙有了小兄弟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