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获进展

已有 2016 次阅读 2014-11-24 11:51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二极管

本报讯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学化学系彭笑刚课题组与材料系金一政课题组合作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该文报道了一种以量子点为电致发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远远超过了目前相关文献报道的其他量子点LED,并且该新型器件可以通过简单的溶液加工路线制备而得。

LED作为下一代照明与显示的核心器件已被业界认可。GaN外延生长量子阱的LED器件则是目前市场上的流行产品。但是,GaN外延生长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纯度原料、超密度电能消耗等条件。为此,无论是显示产业还是照明产业,都选择了蓝光LED与下转换稀土荧光粉结合的相对低成本思路。但这种结合路线导致了光质量偏低、色域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等缺陷。

与GaN量子阱LED不同,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中心为有机分子,因而可以用要求较低的真空条件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在小屏显示上得到了应用,但其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直接表现为对器件加工工艺要求严苛、器件寿命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等。

显然,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望结合GaN量子阱LED与有机发光二极管两者的优势。但是,经过科学工作者20年的不懈努力,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综合性能——包括效率、寿命、加工工艺——还远落后于人们的期待。这主要由于量子点与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适配性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特殊结构两个方面的原因。

浙江大学团队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设计并合成了特殊的量子点,并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本身器件特性进行了剖析,从而找到了该类器件结构的关键问题,再通过在器件中插入一层纳米绝缘层解决了正、负载流子注入平衡的关键难点。这两个方面的成功,从实验上验证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实用化的可行性。这预示着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两个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彭科峰)

《中国科学报》 (2014-11-24 第8版 基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45857.html

上一篇:内置导航毒蛙识途
下一篇:星云用90万年孕育恒星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