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旁听生中走出的院士 精选

已有 28014 次阅读 2014-6-17 09:0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旁听生中走出的院士
——记著名分析化学家汪尔康

 


 

汪尔康

■本报记者 封帆

半个多世纪以来,汪尔康对我国电分析化学领域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这位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巨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中科院院士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是从做旁听生开始的。

曲折的求学之路

汪尔康的童年时代,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年代。其父誓不为日本侵略者服务,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

汪尔康贫寒的家境和强烈的求知欲打动了“镇江立人学堂”的教书先生,随后学堂破例允许汪尔康做些扫地、打水、擦桌椅等杂活,以换取旁听资格。

学堂先生是个崇尚科学的人,他常常在学生面前讲:“电灯怎么会亮?留声机怎么会响?这都是科学发明的结果。”先生的引导为汪尔康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他憧憬着自己将来也能成为有发明、能创造的科学家。

凭着天赋和刻苦,汪尔康在未满16岁时一举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在校期间,黄浦江畔旖旎的校园风光和多彩的校园活动从未让汪尔康多停留一秒,他惜时如金,把时光全部用在了学习上。

1952年大学毕业后,在很多同学都留在南方的大趋势下,年仅19岁的汪尔康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来到条件艰苦、满目疮痍的东北,来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此踏上60多年的科研之路。

一生与化学结缘

新中国成立后,汪尔康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留学,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海洛夫斯基教授,主攻当时新兴的、中国科技界少有人问津的极谱学。

在布拉格,汪尔康仅用三年时间便取得了常人要四五年才能拿到的副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他首次提出“阴离子促使汞电极氧化产生出极谱氧化波的普遍规律”和“与汞形成配合物和形成汞盐膜”的理论。海洛夫斯基在与我国极谱学先导韩祖康教授的通信中,多次称赞汪尔康聪明、刻苦、成绩优秀。这位著名的老科学家满怀深情地预言:中国的科学事业将在新一代手中前途无量。

1959年,汪尔康以获得副博士学位的荣誉,结束了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婉言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

归国后,汪尔康把目光聚焦在电分析仪器的研发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分析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当时国际的领先水平。80年代后又首创多功能新极谱仪,并获得国家新产品金龙奖。他先后研制成功经典极谱仪、各类示波极谱仪、方波极谱仪、示波/方波极谱仪、脉冲极谱仪、循环伏安仪、电位溶出伏安仪、四电极系统循环伏安仪、线性电流扫描伏安仪和水质检测仪等。

针对我国环境保护监测以及人民健康、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中的重大分析问题,从上世纪末,汪尔康就开展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的研发。他创新性地将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将毛细管电泳分离和电化学发光检测各自特点集为一体,研制出国际首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

甘当“铺路石”

多年的潜心研究,使汪尔康在国际科学界颇有盛誉。他先后被美国休斯顿大学、法国第戎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日本山梨大学聘为客座教授。

几十年来,汪尔康为培养年轻科技人才倾注了满腔心血。他甘作“人梯”“铺路石”,不管科研任务有多重,总是要挤出时间,编写教材,亲自讲授。

至今,汪尔康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博士后13名。学生中有5人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等奖,3人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

生活中的汪尔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勤俭长者。

采访时,《中国科学报》记者无意中看到老先生的外套,在手肘和袖口处有两个磨漏的小洞。在闪亮的科研光环之外,老先生人格的魅力也让人深深为之折服。

《中国科学报》 (2014-06-17 第4版    综合)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04004.html

上一篇:科学家欲用量子网络制造最准时钟
下一篇:国产操作系统“上位”难
收藏 IP: 118.186.2.*| 热度|

15 温世正 赵凤光 苗元华 汪晓军 李土荣 任磊 张立学 王春艳 王家海 张云扬 张晓伟 陈敬朴 eastHL2014 guoyanghuaw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