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师者,不止一面 ——众学生谈导师李宁院士

已有 3001 次阅读 2014-1-22 10:1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实习生 王威
 
记者第一次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是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的办公室里。房间里资料堆积如山却不凌乱,墙上挂着王羲之的“兰亭序”,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
 
李宁面带微笑,言谈清晰有力,有着年轻人的英气和长者的温和。在学生们眼中,这位年轻的院士“不止一面”,面面“魅力十足”,几乎“像个超人”。
 
孙照霖跟随李宁读博已有5年多。提起老师来,他滔滔不绝:“李老师对学生特别负责,而且有他的独到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李老师不会千篇一律地对待学生,更不会把你当作实验室的工人和实验机器,而是鼓励你去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孙照霖说,有些同学对实验不太拿手,却有很好的管理才能,李宁会让他逐渐负责起更多的管理工作。
 
李宁的科研团队多年来一路披荆斩棘,在大动物克隆、干细胞和基因技术等多方面取得重要成绩。这与成熟的团队以及良好的分工协作密不可分,而这又得益于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硕博连读的宋致远对此也感触颇深。“做课题时,李老师会给我们很多选题,让我们结合自身兴趣和条件选择。他不会说我分给你哪个你就必须做哪个,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在李宁眼中,人人都是可塑之才。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学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努力”。
 
不过,说起努力,学生们无不表示,李宁才是那个“最努力的人”。
 
“李老师经常在办公室一呆就到夜里一两点,这已经成了常态,早上七八点就会开始工作。”与宋致远同届的畅飞告诉记者,李老师一周7天都是工作日。
 
虽然李宁兼任许多职务,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头衔,但仍坚持亲自过问40多个学生的学业和研究情况。“我们老师简直是个超人。”宋致远说,大家聚在一起开组会时,李老师连续讲几个小时都不会累。而且,他清楚地记着每一个人正在做什么课题、大概做到了什么程度。
 
李宁很忙,却忙得有条不紊。孙照霖说,李宁的秘诀是良好细致的时间规划以及争分夺秒的学术热情。“老师会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用word文档列出来,我们一般人记一两天的,李老师能记到几周甚至一个月,而且细节也会标注进去。”
 
还有一件小事给孙照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从外地开会归来的飞机上,同行的人大多开始小憩或看杂志打发时间,李宁却拿出笔记本电脑继续工作,整理文件、研读最新论文……
 
虽然工作很紧张,但李宁有着自己的放松之道。宋致远说:“李老师打得一手好桥牌,还时不时和学生一起小聚,吃吃饭唱唱歌。他没有架子,不会摆谱,非常有亲和力。原本我是冲着李老师的院士光环报考他的学生,相处久了就会为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李宁还酷爱篮球。畅飞说,“在球场上,我们不会因为李老师的身份而拘束。他打得也特别畅快,还常常高声喊‘向前冲’——就像他在学术研究上一样,向前冲。”
 
对待学生认真负责的他,工作到深夜的他,和学生载歌载舞的他,球场上酣畅淋漓的他……在学生们的描述中,李宁不止有一面。不过,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始终如一。
 
《中国科学报》 (2014-01-22 第4版    综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761175.html

上一篇:氨污染:农业“副作用”不容小觑 对健康造成的损害比预期更严重
下一篇:新数学模型可预测黑客攻击最佳时机
收藏 IP: 222.130.181.*| 热度|

1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1: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