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jh4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jh41

博文

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2018-2020交流总结

已有 3064 次阅读 2021-6-4 16:2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于2018年至2020年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前往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Center for Astrophysics |Harvard& Smithsonian,以下简称CfA)进行了两年多的交流。CfA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市(麻州首府波士顿的卫星城市),是由哈佛大学天文系和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所建立的联合天文研究机构。该天体物理中心整合了两个机构的资源,在天文学各个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天文机构,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天文研究机构。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与CfA签有长期科研合作协议。这个协议为南大和CfA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协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的南大导师邱科平教授在十几年前也曾经去CfA交流过,并且和他当时在CfA的导师张其洲(Qizhou Zhang)研究员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而张其洲老师也正是我在CfA交流时的导师。在长达两年多的交流中,我在张其洲老师和邱科平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和完成了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了两篇文章并完成了一篇文章的草稿,顺便写完了我的博士论文。以下详述我的交流经历。(在南大外办网站上看到每个交流学生都需要写交流总结,于是便写了这个交流总结。然而回国后不知道交流总结交给谁,直到博士毕业也没人找我要。遂放博客上算了。)

 

一.学术

由于我在CfA主要的交流内容是科研合作,所以我并没有上过CfA的课。史密松森天文台不招本科生和研究生,所以CfA的学生全部来自于哈佛大学天文系。在CfA交流的课题组内有哈佛天文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平时和他们的交谈,我对CfA的课程内容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根据粗浅的了解,我感觉哈佛天文系和南大天文系的基础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内容上是差不多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哈佛大学的实践课程。哈佛天文系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有机会实地去世界一流天文望远镜操作练习,利用其数据完成科研项目并发表文章。这种机会是南大目前所欠缺的。这令我感受到了哈佛大学的科研资源之丰富及其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合作之广泛深入。哈佛大学的学生也非常富有探索精神和科研激情,与他们的交流常常使我备受启发。

 

在CfA中令我感受深刻的一点是其交流机会之多。由于CfA是世界最大的天文研究机构,疫情前每周都会有很多来自世界一流天文机构和大学的研究人员来到CfA访问并作报告。这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各个天文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且提供了和作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样的交流中会产生新的科研想法,以及给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指明方向。不过由于访问人员太多,每天都会有好几场不同领域的报告,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取舍倒是个问题了。在疫情期间,平时线下的报告转入了线上进行,数量略有减少,但依然很多。

 

在CfA的另一个好处是申请使用仪器时的方便。不过这倒不是在CfA的好处,而是在美国的好处。美国目前仍然是在科研方面投入最多的国家,所以美国建设和参与建设了很多世界一流天文仪器。身处美国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申请使用这些天文仪器是更为方便,也更为容易的。国内的天文科研人员想申请使用这些仪器会比较曲折和困难。这可能是制约国内天文科研的一个不利因素吧。值得庆幸的是,国内在科研大仪器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强。例如目前国内在贵州建成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这个望远镜的参数是世界第一。相信用不了多久,国内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科研仪器建成,而科研仪器受制于人的状况也会逐渐改善。

 

CfA的计算资源也非常强大和方便。CfA会给每个学生都分配服务器硬盘配额和统一用户账号。CfA给学生分配的桌面计算机并没有自己的系统,而只是服务器客户端。通过统一用户账号就能方便地连接上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每个人的硬盘配额会定时备份,不用担心丢失。并且账号和服务器有专门的团队维护,出问题时能及时解决。CfA的服务器上都装有常用天文数据处理软件,不用自己费时处理软件安装问题。与之相比,南大的服务器(至少是我们院的服务器)则是各自为战,每个课题组会自己搭建服务器,且很多时候缺少人员维护,出问题很难自己解决。所以我在南大的同学们常常倾向于不使用组内的服务器。我切身的感受便是在南大要花很久时间完成的数据处理,在CfA很快就能完成。这说明计算资源的方便与否对科研项目的进展是有切实影响的。

 

二.管理

CfA由哈佛大学和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共同管理,所以在CfA时会不可避免地和两个机构打交道。我在CfA的身份是博士前访问学者,由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的博士前访问学者委员会进行管理。刚到CfA,哈佛相关工作人员和史密松森访问学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就约见了我和其他刚来的国际博士前访问学生,并对我们进行了生活和管理上的培训。主要内容囊括方方面面,包括如何连接网络、怎样报税、如何利用CfA的学术资源等等。令人无语的是,一个安全相关的工作人员特别提到,由于出口限制和安全限制,受制裁的国家的学生被禁止访问某几个制造卫星相关仪器的敏感实验室,而中国正在受制裁国家之列。美国对中国的严防死守可见一斑。与之相反的是,CfA的研究人员提到出口限制和安全限制时大多不以为然,并且嗤之以鼻。大概美国的研究人员对于美国政府设置的这些国际交流上的限制也是反感的吧。

 

CfA在邮件管理上也令人印象深刻。与国内较多地使用微信群或QQ群传递消息不同,CfA在传递信息时事无巨细,小到组内聚餐,大到全中心重要消息通知,完全通过邮件交流。重要的消息一般会重复在不同时间发好几个邮件,并且内容详尽。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人不容易错过重要活动和重要信息,且需要寻找相关内容时容易在历史邮件中找到详细信息。缺点便是一天要收到几十封邮件,令人目不暇接。与之相比,南大的邮件则是发得过少了,且内容过于简略,有时候必须额外联系相关负责老师才能搞清楚具体事宜。且南大的一些通知和文件通过微信和QQ进行传递,由于软件的原因,有时候较难找到历史相关消息和相关文件。

 

哈佛大学和史密松森天体物理台的网站建设相当成熟,在这两个机构的网站上我基本上能很快找到我想找的相关信息和规定,且内容详尽。而南大的网站目前有点不尽如人意。南大的网站有时候找不到相关信息在哪里,有时候链接点进去没有相关网页,有时候信息更新不及时,且英文网页信息很不全。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CfA的每个课题组都会在机构域名下有一个课题组主页,主页里详细记录了课题组的人员情况,相关科研内容,参会情况,文章发表情况,并且会及时更新。而南大的老师们(至少是我们学院的老师们)则还很少有该习惯,就算想弄一个课题组主页也得自己费时搭建一个,不能依托南大网站的现有模板,由于网站管理权限原因也不能及时更新,这对南大老师们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国际影响力是有些不利的。我就曾经在国际会议闲聊时听一个法国研究人员说他想了解我们课题组的情况,然而由于找不到我的南大导师的个人主页,最后便不了了之了。CfA的人员招聘信息也非常显眼和详尽,令人一目了然。而南大的招聘信息则藏得比较深,并且英文信息很少,这对招聘国际人员也是不利因素。之前一个韩国的博士曾经试图应聘南大我们课题组的博士后,然而在南大网站和我们学院英文网站上没有找到足够的信息,最后也不了了之了。从这些方面来看,南大的网站建设仍需加强。但是,南大的网站建设仍然在快速发展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出国前和回国时南大的网站和网上办事系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这让我对南大信息化建设的未来稍微提起一点信心。

 

CfA在网络管理方面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CfA对所有长期和短期访问人员都提供免费网络连接,邮件注册即可使用,这对访问人员来说是非常方便的。同时在CfA连接eduroam也很方便。而短期访问南大的老师和同学的网络连接则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且并没有一个方便的官方解决方案。网络连接问题长久以来对很多访问南大人员都造成过困扰,是个需要改善的方面。

 

在财务报销方面,CfA与南大也很不一样。CfA的出差审批和财务报销手续都比较简单,且容易操作,不需要出差人员额外花费精力学习复杂的财务报销指南。CfA的财务报销灵活度也比较高,在一定额度范围内经费可自由支配,不需要花费时间写情况说明再跑很多趟签字盖章。最方便的是CfA的报销程序大部分由秘书帮助完成,更加节省了出差人员的时间。然而CfA的财务报销也有其缺陷,由于报销程序大部分由秘书完成,且秘书需要将出差票据整理归档,所以往往耗时良久,甚至可能花上几个月才能报销完成。相比之下,如果各种报销手续没有问题,南大的报销程序一周内便可完成。从这点来看,南大的财务报销效率是更高的。不光是财务,在行政方面CfA也是手续简单而效率低,南大是手续繁琐(在处理答辩手续和毕业手续时感受愈发强烈...)而效率高(效率高这点在我体验到南大两个多月还没办理好我的临时科研助理入职手续后可能要打个问号...)。这可能体现的是两者面对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吧。

 

三.生活

南大天文的学生几乎每年都会有人到CfA长期或短期交流,所以我非常幸运地能在行前从曾经在CfA长期待过的同学们那里得到宝贵的生活经验。我也曾于2016年暑假时对CfA进行了一个月的短期访问,所以对波士顿地区和CfA并不十分陌生。因此,我的行前准备是非常顺利和轻松的,并没有太紧张和手忙脚乱。不过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考虑到波士顿冬天比较冷,我带了厚厚的毛衣。然而波士顿地区从10月到3月的室内都有开暖气,且一般会开到20度以上,所以厚毛衣在室内是不合适的。冬季薄内衣(+薄衬衫/薄毛衣)+厚外套的穿着更加灵活。

 

电话卡是现代生活的刚需。为了能在到美国的第一时间就有网络连接,我在行前就办理了一张中国电信美洲公司的电话卡(与之类似的有中国联通美洲公司电话卡)。这张电话卡的优点是资费相对便宜,而且有无限中美通话。然而这张卡在美国的使用并不顺畅。由于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国使用的是美国本土电信公司的通信网络,且通信优先级较低,所以经常接听不到电话,收短信有时候也会延迟很久。这些缺陷都会对生活造成不便。如果有经常通话和收短信的需求,还是换一个美国本土通信公司的电话套餐计划比较好。

 

目前CSC会在行前发放公派留学专用银行卡,并且会在专用银行卡中发放每月资助。然而,由于专用银行卡的所属银行是国内银行,所以该银行卡在美国的使用(如网购,取现,支票付租金)并不是太方便。如果在美国待的时间比较久的话还是需要办理一个美国的银行的账户日常使用。目前大部分美国的银行开账户都需要有美国SSN(社会安全号码)。SSN需要在到美国一段时间(如一两周)等到海关网站有入境记录以后去美国社会保障局办理。少部分银行(如Bank of America)能在刚到美国没有SSN的情况下开账户。我是到了美国的第二天就去哈佛广场旁边的Bank of America办理了一个Checking account。去美国以前也需要在国内银行换一点美元零钞备用,因为刚到美国的时候还是会用到零钱的。

 

哈佛大学并不给交换生提供宿舍,连哈佛本校学生也只有低年级才能申请宿舍。所以我在波士顿地区是需要自己租房的。长租通常需要实地去看房,而不在当地的情况下很难实地看房,所以我是先在airbnb上短租了一个月的房间,到了美国以后再在各大租房网站(如craigslist, 波士顿华人资讯网,波士顿留学生网)和租房群聊里寻找长租的房间。

 

刚到美国时买了一个比较便宜的保险,但是第一次看病时却发现没有办法使用,因为这个保险并不覆盖先前疾病(pre-existing condition)。所以最终只能自己缴纳医疗费用。看完病以后我就换了保险。由于美国医疗费用非常昂贵,所以一定要买一个靠谱的保险。同时需要注意美国保险有HMO和PPO的区别。HMO保险需要先看家庭医生,有家庭医生的推荐才能看专业医生。而PPO保险能直接预约专业医生看病。

 

美国大部分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很糟糕,而波士顿地区的公共交通算是美国比较好的了,可能能达到国内的三四线城市水平。波士顿地区的地铁比较老旧,最老的地铁能追溯到一百年前;且线路较少,没有南京的地铁方便。由于并不是每个地铁站都能买票,且很多公交车根本就不能现场买票,所以很有必要尽早去Downtown Crossing站取得一张波士顿公交地铁卡(Charlie Card)。

 

超市中分布最广的是Star Market 和 CVS,除此之外哈佛附近还有Whole foods 和Trader Joe’s。如果想买亚洲食物的话可以去麻省理工学院旁边的H-Mart (韩国超市)和Chinatown的C-Mart (华人超市)。在疫情期间为了安全起见,我一直使用美国亚马逊网上的Amazon Fresh 和 Whole foods网购生鲜,同时也从亚米网上购买中国调料。国内能买到的调料基本上在美国也能买到,所以不用特意从国内带到美国。由于餐馆比较贵且不一定合乎口味,留学生们一般是自己做饭的。在美国这两年,我从完全不会做饭到能变着花样做饭,虽然做出的饭菜不一定非常美味,但厨艺也算是有所成长。

 

可能是因为大学云集的关系,波士顿地区人民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人际氛围也比较融洽。虽然中美关系在我交流期间正处于低谷,但波士顿地区当地人民以及CfA的研究人员对我们这些中国来的学生还是比较友好的。在波士顿地区期间多次受到美国朋友和陌生人在生活上的帮助,非常感激。

 

最后再次感谢留学基金委和南大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去国外交流。这两年多的交流生活将成为我人生的宝贵经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95921-1289713.html

上一篇:SMA偏振数据处理:miriad 篇 (下)
收藏 IP: 36.154.209.*| 热度|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